“概念为本”的识字单元教学路径探寻分析

2024-05-29 05:27阮淑洁
考试周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阮淑洁(1976~),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单元教学。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路径。“概念为本”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文章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为例,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文章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中提取单元大概念,设计KUD学习目标,在情境性任务驱动下指导学生开展进阶性活动,进行相应的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最终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概念为本;识字单元;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2-0028-05

当前,教育逐渐进入素养本位时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在“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下,积极倡导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大单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学科知识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设计和素养目标有效对接,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培育,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绝佳路径。

“概念为本”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语文学科的大单元教学是以语文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大概念”作为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观念。大概念作为单元知识的“锚点”,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能够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文章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尝试探寻识字单元如何以“概念为本”展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 识字单元的大概念提取

本单元围绕着“传统文化”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学识字学词,让学生在识记中华汉字中,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侧重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两个方面。学习这一单元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一)基于课程标准提取概念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目标分解,有利于提取单元大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

本单元的课文和语言园地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识字方法训练,包括看图猜加点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等。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概念、技能策略包括:主动识字、识字方法、部首检字法查字。

(二)基于教材内容提取概念

基于教材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深入的逻辑分析,能够找到本单元的关键概念,将“内容”单元变为“学习”单元。

1. 识字教学的重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汉字偏旁间的关联,利用表义偏旁归类识字。夯实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识字单元,在培养学生“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的能力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神州谣》《传统节日》是两篇课文,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在课文学习中重点利用韵语和图片在语境中识字,巩固了偏旁归类的方法识字。《贝的故事》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围绕“贝”及其字义引出一系列汉字,利用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中国美食》介绍了多种烹饪方法。学生通过部首查字法,发现偏旁“火”“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利用偏旁进行自主归类识字。“语文园地二”在“字词句运用”中列举了“霄、宵、削”等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学生通过查字典猜测汉字意思,自主识记一类汉字。“我的发现”中列举了三组偏旁意思相近的字,引导学生同类偏旁整组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 人文主题的内容分析

本單元人文主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清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神州谣》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美,奠定了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基础。《传统节日》用充满趣味的语言引发学生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相关古诗词等,感受节日文化。《“贝”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汉字演变和发展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美食》介绍了技法各异的中国美食,让学生体会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语文园地三”中的“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背诵中了解中国的十二时辰和生肖文化。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任务主题,提取的概念包括:韵文特点、形声字形旁表义、汉字演变、归类识字、字理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

(三)基于学情分析提取概念

在对二年级学生的学前调查中发现,约94%的学生能够根据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但大多是见字识字,缺少由一字到一串再到一类字的记字意识和能力,只有约48%的学生有主要归类识字的意识。在对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形声字”识字调查中发现,中高年级学生主要突出的问题是别字多,原因是形声字字义了解不够,缺少对同一偏旁生字从一字到一类字的迁移意识和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将本单元大概念定义为:“利用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能归类识记一类字,并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汉字文化。”

埃里克森和兰宁在《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一书中设计了“知识的结构”“过程的结构”,提出“大概念是由具体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策略来支撑,形成相互关联的深度的概念性理解”和“语文学科中,语文要素归属于‘过程的结构中的过程、策略和技能”等观点。本单元教学设计了“过程的结构”模式,体现本单元的概念性理解。

二、 识字单元的KUD目标设计

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概念为本”的KUD三维目标设计模式。通过KUD模式教师能够清晰地表示他们希望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以下是本单元KUD学习目标。

(一)事实性层面上,学生将“知道”(K)

(1)認识69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和36个词语。

(2)知道“贝”“火”“灬”“钅”等同类偏旁汉字之间的关联,这些同偏旁的汉字大多跟该偏旁的意思有关。

(3)从汉字演变、名山大川、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方面了解祖国灿烂文化,积累相关知识。

(二)概念性层面上,学生将“理解”(U)

(1)形声字有“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归类识字。

(2)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一代代传承演变中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下来许多优良传统。

(三)技能和过程层面上,学生将能“做”(D)

(1)阅读汉字故事,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对同偏旁的字进行比较和归类,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的造字规律。

(2)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字、创编汉字故事迁移运用“形旁表义”归类识字方法。

(3)在多形式朗读课文、讲故事、查阅相关资料中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信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基于本单元大概念的提取以及KUD目标设计,下面对本单元教学实施的具体任务、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等进行设计。本单元教学围绕核心概念设计了总的情境性任务和分项子任务。在子任务中,学生将分阶段完成进阶性的学习活动,并展开相应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在整个单元设计中,各环节相互关联,一脉相承,充分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 识字单元的任务情境设计

总体的情境性任务是能够统领、整合单元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复杂任务,具体实践性和迁移性。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桥梁,让学生沉浸于大情境中,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一)情境性任务驱动

本单元学习伊始,教师给学生观看了大型文化汉字节目《汉字英雄》的总决赛。同学在观看时沉浸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就各种汉字题目展开热烈讨论,仿佛自己也置身比赛现场,与选手们同台竞技。

观看完节目后,老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汉字英雄》中的小选手们他们拥有的丰富的汉字知识让我们连连称赞。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班级将举办“传承中华文化,争当‘汉字英雄”的选拔大赛,选出班级的“汉字英雄”,一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汉字文化。

(二)子任务具体开展

围绕“汉字英雄”选拔大赛,教师布置了3个学习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想要在最后的比拼中获胜,需要认真完成每个活动任务,在任务过程中积累汉字知识,学习识字方法,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机会拥有“汉字英雄”的称号。

学习任务一:读文时赞文化。本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神州谣》《传统节日》《中国美食》、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认识并赞美中国的山河文化、节日文化、美食文化和生肖文化。

学习任务二:汉字里有文化。本任务重点学习“形旁表义”的归类识方法学习。学习内容为《“贝”的故事》,迁移学习《中国美食》和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任务要求学生仿照《“贝”的故事》,创编“字里中华”《汉字的故事》,形成书册供全班学习借阅。

学习任务三:比拼中传文化。学生参加“汉字英雄”选拔大赛,环节包括汉字听写赛、汉字猜认赛、《汉字的故事》主题演讲赛、汉字书画赛,根据各环节的比赛成绩,最终选出班级“汉字英雄”。

四、 识字单元的学习进阶设计

“概念为本”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进阶性活动的各阶段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最终指向对基本问题的认识,实现对单元大概念的深刻理解,并能迁移运用到生活情境中。

(一)“读文时赞文化”板块学习活动

这一板块的学习指向在朗读积累中了解和感受多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神州谣》的学习中进行了多形式朗读,在语境中感受“奔、耸、涌”动词的表达效果,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

学习《传统节日》时,学生利用韵语特点背诵课文,了解和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获得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体验。

在《中国美食》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读图、联系生活,了解中国美食“炒、烤、煎、蒸”等烹饪方法和中国饮食文化,在家中尝试做简单的美食。

学生背诵语文园地三中的“日积月累”,结合生活,说说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生肖,初步了解中国生肖文化。

(二)“汉字里有文化”板块学习活动

学生在第二板块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对“形旁表义”的认识,并利用表义偏旁归类识字,创编汉字故事。学习《“贝”的故事》时,学生归类识记“贝”偏旁的字,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大多与钱财有关;结合课后题了解“镜、珠”偏旁的意思,仿编“金”“玉”的汉字故事。

学生回顾《中国美食》,借助“爆、炖、炸、煎、蒸”等烹饪方法,运用部首查字法查相关字,结合课后题的词语知道“火”“灬”偏旁大多与火有关,仿照《“贝”的故事》创编“火”的故事。

学生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三“字词句运用”,巩固运用形声字识字规律,根据偏旁有依据地猜字。在“我的发现”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做动作、练习生活等方式深化对形旁表义的认识,归类推测“心”“忄”“刀”“刂”偏旁意思,创编“心”的故事,“刀”的故事等。

学生回顾《神州谣》《传统节日》,根据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创编与其相关的“水”的故事、“山”的故事等,最终整理汇编整理成《“字里中华”汉字的故事》,在全班同学和家长间传阅。

(三)“比拼中传文化”板块学习活动

这一板块是对本单元“利用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能归类识记一类字”识字方法学习成果的展示和遷移运用。老师宣布“传承中华文化,争当‘汉字英雄”的选拔大赛规则。

比赛环节一:汉字听写赛。听写内容主要包括本单元难写的生字,“宵、霄、削”等同音字,以书写正确率附上相应分值。

比赛环节二:汉字猜认赛。学生根据偏旁的意思推测和猜读形声字,如“瑶、瑜、锈、锤”等,不仅能读对字音,还能认对意思,以认读正确汉字的数量附上相应分值。

比赛环节三:汉字故事演讲赛。学生根据创编的汉字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汉字的演变历史、过程和这一偏旁汉字表示的意思等,并为老师和同学的评分附上相应分值。

比赛环节四:汉字书画作品赛。学生可以临摹仿写的隶书、楷书、行书作品,也可以创作传统文化相关书画作品。优秀作品将在校园中展示,由老师、同学评比附上相应分值。

根据学生各环节比赛的成绩,最终在班级中选出10名“汉字英雄”,颁发汉字英雄证书,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三个学习活动类型不同,整个学习过程体现进阶性,将“利用表义偏旁归类识字”的概念性理解贯穿其中,学习难度和挑战度由浅入深,不断增强,最终实现生活中的迁移运用和文化情感的提升。

五、 识字单元的评价量规设计

学习活动中,教师采用基于具体指标的评分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任务应指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真实性表现。表1和表2所示是本单学习任务相应的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

“概念为本”识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在大概念的统领下,设计KUD教学目标,实施情境性任务、表现性评价量规,让学生在进阶性活动中对单元大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最终在言语实践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2]李卫东.检视大概念、主题、学习任务群与学习项目——基于知识观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6):82-88.

[3]荣维东.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21(23):24-28.

[4]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19,39.

[5]吕映.语文学科的“大概念”:概念辨析、要义解读与研究展望[J].语文建设,2021(18):20-26.

[6]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M].盛群力,译.宁波:宁波出版社,2020:107.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刍议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本真写作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