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阅读在古诗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2024-05-29 13:02张孙文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4期
关键词:墨梅王冕梅花

张孙文

古诗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古诗都具备关联性,从纵向来看,诗歌的主体内容与创作背景之间有内在联系,从横向来看,诗歌与诗歌之间也具备着外在联系。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古诗的关联性特征,恰当运用关联阅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涵,从而聚焦核心,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墨梅》一文为例,探究关联阅读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背景补充,知人论世

诗歌是诗人因情因时而作,任何诗歌的教学无法脱离诗人背景。适当在课堂上引入作者的相关背景,引导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事迹进行初步的阅读和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明晰行文脉络,把握诗歌情感,从而深入诗人的精神世界,探究主旨,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墨梅》一课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古人总爱借物作诗,而梅花气质高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有一位文人,他既會咏梅,又会画梅,请大家一起欣赏这幅《墨梅图》。”并提问:“大家欣赏完这幅画以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这幅画非常淡雅朴素。”教师继续提问:“请告诉我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元末明初的王冕。”“有谁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吗?”学生回答:“王冕,字元章,号竹斋,梅花屋主,是著名的画家、诗人、篆刻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作者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师可以继续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王冕有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三个小故事和相关记载,让学生在仔细阅读后,谈谈王冕是怎样的人。第一个故事大致讲述了王冕的幼年生活,他家境贫寒,放牧时因偷听念书而弄丢牛,后去寺庙借光学习。第二个故事是王冕鄙视权贵、轻视功名利禄,屡次拒绝为官。第三个故事是说他隐居山林,在艰难时期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以诗画为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读完这些故事,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王冕幼时勤奋好学。”“王冕淡泊名利。”“王冕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了解到王冕的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志向远大,他淡泊名利,心情孤傲,蔑视权贵,却是个关切百姓的磊落之人。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为学生拓展王冕的相关诗作,王冕在《过山家》写道:“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瓶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可见王冕的生活贫苦,但他自食其力且从未放弃读书,足见他的坚贞不屈。

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古诗的深刻意蕴。史料与诗歌相互印证的关联阅读,能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切身体悟时代背景,以作者之眼观作者之心,跨越时空的限制,感他人之怀,体他人之情。

二、关联意象,深入解读

古诗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诗人将主观志向寄托于客观物体之上,并在诗中加以运用,婉转地向世人诉说心中所想。对意象的解读往往直接影响着对整首诗歌内容的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含有相关意象的作品,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其内涵。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诗,名为《墨梅》。顾名思义,本首诗的主旨与梅花相关。‘梅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许多诗人以梅花来比喻自己的品格,寄托毕生的志向。”而后提出问题:“梅花究竟暗含什么样的精神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联意象的诗歌阅读活动。本课中的王冕,吟咏的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此树“不要人夸好颜色”,亦能够“只留清气满乾坤”。而王安石在《梅》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的梅花,居于墙角,为“不争”,凌寒而开,为“坚忍”,独自绽放,为“孤高”,暗香袭来,为“清洁”。王安石将志向寄托于梅花,表达了自己坚忍而高洁的政治志向。辛弃疾在《临江仙·探梅》中写道:“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在这句诗中,作者将梅与“花”“雪”做对比,描写了其不媚于尘俗、清洁无瑕、勇于牺牲的高洁品格。林通在《山园小梅》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用梅来比喻自身,而是通过对其赞美,表达了对“梅”之品格的向往之情。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出示与“梅”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梅花”的寓意,感悟其中的孤傲坚贞,增进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理解,体会中华文人数千年来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对关联意象进行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丰富诗歌储备的同时,从多角度理解诗歌中诗人通过意象流露出的情感。虽然意象表达的含义在不同的诗歌中会有细微的差别,但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可以发现意象一脉相承的共同点,从而可以更加轻松地构建相关意象群,自主感受诗文意象的含义。

三、聚焦核心,对比阅读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核心诗句,核心诗句也是区别其他古诗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聚焦诗歌核心,开展相关古诗的对比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关键学习点,从而促进思维拓展,层层深入推进对古诗内在意蕴的把握。

不同于其他的咏梅诗,王冕在《墨梅》中咏的是三重梅。第一重,是池边之梅,体现在第一句“我家洗砚池头树”。第二重,是画中之梅,从第二句“朵朵花开淡墨痕”中便可窥见。而第三重,是作者的心中之梅,这里的梅作者并没有明说,而是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委婉表达出来。这两句也是全诗中最核心的两句。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吟咏都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颜色,二是气味。“不要人夸好颜色”,有的梅花为淡黄偏白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诗人总喜欢将雪与梅花联系在一起。不管是“梅须逊雪三分白”(卢梅坡《雪梅·其一》),还是“遥知不是雪”(王安石《梅》),可见文人对梅花的颜色都不甚在意,因为梅花颜色的低调,更能映衬出它不同于其他花的高洁。王冕诗中亦是如此,虽描写的是墨梅,但从“淡墨痕”一处,也可见诗人有意识地突出其色之淡、之雅。这是王冕的诗与其他诗的共同之处。然而对于梅花气味的描写,王冕别有一番见解。首先表现在以下诗歌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通《山园小梅·其一》)“暗香浮动”足以体现作者对梅花幽香的追慕。王安石在写梅颜色之淡后,也感慨“为有暗香来”,卢梅坡更是慨叹“雪却输梅一段香”。文人墨客咏梅颂梅,多强调了它的“香”。但王冕却没有将重点落于“香”上,他在《墨梅》中写道:“只留清气满乾坤。”可以明显看出,在王冕心中,梅花的香不仅仅是香,而是清气,是能充满乾坤,使人清醒的精神气。对比阅读过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何王冕笔下,梅不是‘香气,而是‘清气?”学生回答:“清气不仅是梅花的气味,更是他身上的正直之气。”教师补充:“是啊,王冕写这首诗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大爆发前夕,官场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故作此诗。”学生感叹:“王冕的人格与梅一样‘清!”

对比阅读是对相关材料的主动探索。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关联古诗的对比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把握古诗的核心内容,从而由浅入深地领会历代文人墨客共有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独特精神,在严谨而精巧的遣词造句之中,领略诗歌的独特意境。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从单一的文本学习拓展到丰富的课外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宽广的古诗学习之道。开展关联阅读活动,能让古诗教学变得更加多元生动,更能开阔学生视野。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金钟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猜你喜欢
墨梅王冕梅花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梅花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梅花引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