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创意课堂教学策略

2024-05-29 13:02高晓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4期
关键词:表里思辨性课本

高晓霞

学习是一门思辨的艺术,教会我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寻,找到万事万物的真谛,从而活得更加通透和自由,能够自我解读人生的大命题。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并在课程内容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回应,说明思辨力已经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从教学实践分析,部分教师对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的差异仍然存在认知问题。思辨是价值核心,创意是教学手段,教师应以顺应成长规律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下面以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为例,进一步解析思辨性教学的方法,期待带来更多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自主提问,集中提炼,深化主题

自主提问的关键在于预习。学生事先要对《表里的生物》有初步的阅读与思考,而后根据阅读时的疑惑进行提问。

师:通常情况下,课文的排序不是随意的,分布位置意味着学习内容的与众不同,不知道大家在阅读时是否有所发现,请大家再看一下语文书的目录并且提出自己的阅读疑问。

生:我发现《表里的生物》已经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呢?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呢?或者谈一下自己的疑惑。

生:老师,我有问题,课文本身不难理解,位置靠后难道就说明这篇课文比其他的课文重要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好像要告诉我们什么,但我又说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比其他课文更需要思考呢?

师:两名同学说得都对,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导语就知道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了。“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反复阅读会让我们掌握其中的关键,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具体事例,所以结合实例阅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表里的生物》被安排在第三学段,就意味着学生此时已经拥有了思辨能力,能够自主地阅读或发现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成为课程的重要参与者。首先,引发兴趣。通过明确课文在课本中位置的特殊性引发兴趣,让学生产生非关联性思考,因为这个问题是阅读时很难想到的。虽然问题简单,却会引发很多的联想,学生带着“为什么”去阅读,从而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对问题深度的控制与把握。从实践视角分析,“问题意识”是学生未来成长的关键,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带着思辨的态度,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所以应当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能力。其次,持续深化。提问应当是渐进式的,教师要按照学生思考的方向推波助澜,做好归纳总结,并且适当地加以引导。最后,深化主题。教师应当根据阅读和讨论情况选择何时切入,当感觉学生已经无法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时,可以适当进行概述,主题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设置任务,持续驱动,有效阅读

教学联动是学习环境氛围的重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进程与学生的思考规律相契合,就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下面结合任务驱动进行解析:

师: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核心观点并且标记出来进行讨论。

生:我觉得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已经点题,“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课文的核心观点。

师:结合这名同学的理解和认知,我提出具体的任务。下面请这位同学读一下学习任务。

生:《表里的生物》一文是如何选择和使用事例进行说明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简要的批注,而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

(15分钟的阅读、理解、批注后)

师:大家阅读理解后,发现《表里的生物》与其他文章有何不同?谁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生:我认为“不许动”出现频率较多,应当是文章要说明的重要内容,其中关联到“只许听”“只许看”等词汇,所以我觉得父亲是要我们多看、多听、多思考,不要轻易去尝试。

师: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大家发现没有,越简单的语言往往道理越深刻。请大家继续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生:我认为“不许动”与“我”的观点是对应的,它在一步一步地去验证“我”的观点,因为表里有蝎子,动一下就会蜇人,所以父亲怕“我”受到伤害,才一次次地告诫“我”不许动。

生:我认为父亲是在教育“我”要學会思考,让“我”能够始终保持对外界的思考能力,看到、听到的东西都要经过思考才去行动,避免出现错误。

师:看来上面两名同学已经理解了父亲“不许动”提法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带着方法去教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设置任务。设置任务就是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此次阅读或学习的方向,从而心往一处想,产生思辨的动力。其次,持续驱动。教师要不断抛出观点去引导,让学生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思考,思辨力必须有足够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最后,有效参与。无论阅读还是标注都必须是有效的,教学中要确保所有的举措和流程都是有意义的,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对教学内容的思辨效果。

三、立足课本,活用载体,创意推动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AI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多数教学内容都能够找到对应的载体,如名师学案、课件、课堂互动小游戏,教师在网络上的分享为教学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思辨式创新教学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立足课本。学生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但教师的教学不能脱离课本,要以课本为指引,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去教学,以此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实践分析,部分教师喜欢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发挥,导致教学结果与目标偏离,即使讲得再好也是离题万里。所以,教师必须是课本的精研者,对每篇课文都要反复阅读,积极借助其他教师的经验,让自己成长得更专业且丰富。其次,活用载体。《表里的生物》可用载体相对较多,网上可检索的资料中有文字类的教案、创意类的小视频和动图,还有不同的课件。载体可以借助,但切忌照抄照搬,因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思辨能力,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不能被既有的资料束缚手脚。所以,教师一定是先有自己的教学框架才去寻找资料,从而让载体为自己的授课服务。最后,创意推动。创意不意味着完全创新,而是根据现场互动及时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解,要让学生感觉到有趣或新鲜。创意不是指一个作品、一个想法,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让知识变得更加鲜活,更具有生命力,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表里的生物》就是一场思辨的盛宴,每个人在其中的体会和感受是不同的,而教师在思辨性创意教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认知,即我们不是思考的终结者,中华民族的智慧本身就是百家争鸣的,教师要规避“权威论”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置开放式结尾的,就不要使用“标准答案”;能够传授方法的,就不要直接切入主题。

(作者单位:安徽宿松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表里思辨性课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