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澎澎
(滕州市墨子中学,山东 枣庄 277500)
随着新课改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受到了更多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工作,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处于思想认知的活跃发展阶段,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对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初中数学教学要积极将德育融入课程设计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课改精神,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正视初中数学融入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薄弱环节确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反映出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局限性,即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师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个人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等重要品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德育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而是学校、家长或其他教育者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意识和积极性,这正是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接受到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重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会意识到数学教学融入德育的必要性,但缺乏德育的方法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者对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了解不足,导致数学结合德育的教学效果不佳,使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足够的德育。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内容往往只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个体发展的关注,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数学德育资源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数学教师由于并非专业的德育教师,分析教材和准备课件时难以找到德育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挖掘深度,导致德育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德育内容相对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德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部分数学教师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灌输一些德育理念,没有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的唯一感受就是枯燥无味,无法真正接受和理解德育内容。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技巧,无法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对德育内容和方法的了解,是德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中数学德育的价值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德育视角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教育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的教育理念正是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这与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相一致。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数学德育,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储蓄利息问题”,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的20%,储户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从中让学生懂得合理交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
数学不仅涉及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涉及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数学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诚实守信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数学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习态度要认真,要勤于思考,做作业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步骤要清晰,计算要细心,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这样在考试时才能成竹在胸,在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及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德育的融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和学生德育素质,从而实现数学教学和德育培养的同步进行。
在新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为教师开展数学德育实践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教师要在德育思想的指导下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发现更多有关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可以挖掘初中数学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打破知识和现实生活的隔阂,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求知态度。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板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内涵,按照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抽象的数学模型,再利用不等式进行解题。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练习活动中,教师结合数学教材为学生进行习题改编,让课本知识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已知某小区的电梯最大承载量为500 kg,现有两名工人要用这部电梯将一批货物从一层运输到顶层。两个工人的体重分别为75 kg 和80 kg,而这批货物每箱重量为50 kg,请问两名工人每次可以使用电梯运输多少箱货物?”针对这道习题,学生需要判断题干中哪些变量需要使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和不等的数量列出方程式,最后求解正确答案。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数学题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解题思维能力,还可以养成科学分析的态度,从而实现初中数学德育目标。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借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德育情境,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和数学德育的质量。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好奇心和欲望,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猜测,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图形与坐标”的专题中,需要学生明白物体位置的定位,然而有关图形位置定位的文字描述相对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计算机工具创设教学情境,并且在其中融入德育内容,解决学生的空间思维认知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投射出电影院的场景,利用这个生活场景开展德育:“妈妈预订了两张电影票,但是观影人数众多,这两张电影票座位之间相隔甚远,一张是3 排4 号,一张是10 排12 号,请大家根据所给座次表确定两张电影票的具体位置。”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位置和坐标之间的关系,结合问题进行大胆假设,观察教学情境中座位的排列方式,发现电影院的中心位置和坐标轴的原点类似,与中心位置横向平行的可以看成是横坐标轴,另外一条则看成是纵坐标轴,每个座位则可以看成一个坐标点,从而根据这种假设求得两张电影票的位置。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到解题思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和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更加复杂,很多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或串联才能真正实现掌握和理解。初中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压力较大。因此,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和德育的融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开展小组合作的德育实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同时兼顾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小组合作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形成团结互助的数学学习氛围。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专题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可以给小组A 提供一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图上标注出三角形的三个点,让学生圈出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并且和其他两条边进行对比。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主动带领其他学生分析问题,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内部对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讨论,确定出最终的答案。点评环节,教师鼓励不同小组的学生派出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和观察结果,不同小组之间再次进行学习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最后,教师对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学习精神给予鼓励,同时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小组合作的德育实践模式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初中数学德育目标。
初中数学能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道德品质等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鉴于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数学价值和德育价值进行融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德育渗透的教育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