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高校思政改革和实践

2024-05-29 13:4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思政

任 刚

(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新疆 伊犁 8350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贯彻,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多个层面对思政课进行守正创新,打造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怀、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

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多个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因此,高校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主渠道作用,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育人格局,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核心环节,明确了思政课程的重要地位,并凸显其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可见,思政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任务,同时也担当着培养学生政治定位、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以及爱国情怀的关键职责。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从多个方面对课程实施创新实践,为思政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立德树人意识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的引领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育人与教书的衔接。这种现象在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甚至在高等教育中也是如此。这些教师往往更关注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科研项目,而不太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理想信念不牢等问题,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与高质量人才,立德树人意识较为薄弱。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师生比例出现了失调,而教学模式的落后也直接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2]。例如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采用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能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无法打造出高质量的思政课堂。

(三)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过去的思政课程中,教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与价值体系,这不仅是对思政课程建设的准确把握,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特征。例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教案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此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存在不完善之处,以及教学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关注最新时事和政策动态,从而无法把握好教学维度,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四)立德树人实践性弱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核心要素,与人才培养教育密切相关。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和主战场,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正确“三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和效果。

三、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高校思政改革和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理论、思想和政治性的重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途径[3]。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思想转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首先,高校应重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助推教师掌握育人规律,促使育人与育才融合。高校应注重教材的编写和更新,推进思政理论建设与教材体系的创新,重建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内容、区域特色的育人元素等融入思政课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其次,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认识立德树人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坚定政治立场,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家国情怀。同时,教师需要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对思政课堂进行改革,使学生能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念,促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最后,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依托思政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学生性格特征和思政水平存在差异,为了提升思政课的效果,教师需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背景,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其优势和潜力。通过唯物史观、国家观教育与时事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其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二)贯彻以生为本,加强价值观教育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时,要从根本上入手,创新教育理念,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因此,高校管理层与教育者需要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使思政教学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利用此举让思政理念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并引导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与发展。同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巩固学生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内容中融入党的最新政策与方针,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还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自省、自纠的习惯,在学习中起到完善与提高自己的效果。此外,还需要从校园文化进行切入,发挥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例如举办丰富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包括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以及寝室活动等,从多个角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4]。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为了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更具实效性,改变传统思政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精心备课,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下功夫,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进行更新,依据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传统呆板的教学形式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成果,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助学功能,让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例如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利用超星学习通、微博、微信、论坛等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促使其掌握与理解思政知识点。利用此种教学模式,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拉近师生的距离。最后,打造开放网络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平台。线下与线上思政课堂融合,利用多元化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实现点对点互动。例如利用平台发布时事政治热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身的见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学生特点与需求,落实立德树人。

(四)强化课外实践,理论与实践融合

立德树人需要深入学生内心,使其接受并实践该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立德树人的认识。首先,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融合,理实兼具。例如聘请劳动道德模范、老红军到校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5]。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深入参与社会实践,留下深刻印象,并进一步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掌握更多学科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结合重大节日实施针对性教育。例如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时,要将“党史”作为主题,以《习近平讲故事》作为蓝本,组织与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包括朗读会、交流会、研讨会等,确保党史教育入脑入心,促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让党史教育更具实效性。

(五)提高专业能力,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因此,高等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6]。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包括专业培训、专家讲座以及校内外交流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将为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培训中不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思政改革与实践,需要高校教师转变以往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育人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实现对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使学生成为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思政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