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4-05-29 13:40宋旺旺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思政

宋旺旺 任 洁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1]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产生的进步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爱国情怀,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肩负着育人、铸魂的历史重任。面对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领域形势,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红色文化作为我国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是引领和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历史责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是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重要举措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种异质文化和思想理念交融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复杂化。在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下,个别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和异化文化的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思想领域斗争,高校必须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通过开设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增进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主动防范、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三)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难牺牲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心灵感染力。红色文化氛围、红色器物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中汇集了大量可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内容,包括革命历史、红色文化遗迹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构建起的精神谱系,展现了革命先烈甘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都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精神指引,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手段,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扩大思想政治教学覆盖面,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认同感

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社会历史教育,许多大学生能够对红色文化历史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对于一些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也有初步的认知,但还未达到树立思想、指导行动的程度。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敏感多变。时代差异导致他们与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之间存在思想距离,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对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缺乏切身体会,未能清醒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巨变,盲目崇洋媚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摇,甚至将红色文化学习等同于枯燥乏味、可有可无的政治任务,认为当前社会的发展不需要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缺乏思想和价值认同。

(二)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建设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红色文化建设在载体建设、活动形式、教育方式、网络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些薄弱环节制约了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具体表现在:红色文化主题的实物载体较少,校园内缺少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历史、受教育、得感悟的主题空间;红色文化展示区的建设也有待加强,一些高校校史馆虽藏有革命历史文物,但展出利用不充分;红色经典读物入选高校图书馆馆藏还不够全面,许多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论著、新文学作品未能充分进入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以纪念红色历史节点的报告会和开展主题教育为主,活动设置存在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倾向[3];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寝室等举措还不够普及,一些班级的红色文化建设还停留在板报层面。

(三)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重视不足

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联系紧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育人功能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对本地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红色知识了解不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视不够;在红色文化的教学形式引入上缺少思路,局限于课堂讲授,“照本宣科”,仅以通过期末考试或课堂测验为标准,要求学生机械性背诵、记忆红色文化知识点,未能充分使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内涵,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佳。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为思政课引入红色经典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4]。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多渠道引入红色经典,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增强教学的感染力。首先,高校可以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对本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学术考察,深入挖掘独特的红色故事、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文献资料,编纂、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丛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优质的教学素材;其次,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红色典籍文献、红色人物故事以及烈士事迹等内容,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教学,将红色革命历史典型事件和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融入相关章节,帮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重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营造浸润式育人氛围

为进一步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大力建设红色文化主题校园设施,在校园内规划、建设具有革命历史场景复原功能的红色教育长廊,设置反映革命历史和英烈事迹的红色教育陈列馆,打造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基地;持续丰富红色文化活动内容,定期举办红色电影放映活动,邀请革命老战士开设红色故事讲堂,组织学生学习革命歌曲等,将红色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多渠道打造红色文化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网、图书馆等的作用,在教学楼走廊、知识墙等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栏和展板,将红色文化渗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场所。通过持续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打造浸润式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三)充分构建网络媒体平台,聚合线上红色教学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开放、连通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广泛聚合线上红色教学资源,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育人有机衔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校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整合各类红色教育资源,提供思政理论学习、红色文化交流等功能模块,集中展示红色教育成果;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依托高校的集体性质,规模化运营公众号、微博等官方红色账号,建立内容输出常态化的网络思政教育矩阵;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程”[5],提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微讲座等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网络媒体平台,科学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网络教育方式方法,推动红色文化以网络为载体走进大学生视野。

(四)做好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红色教育知识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利用红色资源做好思政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红色文化教师培训基地,通过理论学习、参观参与等形式系统培训教师,聘请研究红色文化的资深专家、学者长期来校,面向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或选送教师到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红色文化领域的教学科研,承接相关学术课题,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引入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教学培训、知识竞赛、示范课等,帮助教师提高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力;拓展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其熟练掌握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红色文化知识,定期考评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专题学习、知识竞赛,拓展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广度和深度,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力军”。

(五)合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多元校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为让红色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要积极利用所在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多渠道开展校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获得直接的感受。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开展参观学习,在红色历史氛围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夏令营,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等主题社会调查实践,组织学生通过采访当地的老红军、革命者后代等形式深入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开展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担任义务宣讲员、导游,或与当地红色档案馆合作协助整理革命历史档案。通过这些校外实践活动,让红色教育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的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道德基因,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独特文化资源,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并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策略,使其真正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更好地培养对马克思主义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对伟大祖国有情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