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探讨

2024-05-29 13:40孙亚红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孙亚红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加速推进,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及作用更加凸显。新时代对辅导员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高校辅导员须担当学生思想引领者、担当学生成长指导者、担当学生权益维护者、担当学生服务创新者。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国家政策的制度回应,而需要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价值视角出发,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建构提升职业能力的发展路径,破除职业倦怠,实现自我追求,做好良师益友,发挥育人作用,这是建设好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重要课题。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 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这一解释清晰界定了辅导员的具体身份,除此之外,该文件还具体回答了辅导员的工作目标,系统阐述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在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三大部分加强了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专业内涵。

关于“职业化”一词的概念,不同的职业群体约定俗成的或者是实践总结形成的“职业化”含义是不尽相同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指职业定位清晰、岗位职责明确、发展机制完善、工作环境清朗以及人文关怀健全等,从业人员将其当作稳定工作长远发展[1]。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经过基础职业知识和思政专业知识培训,强化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思维,提高职业素养,掌握职业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发挥文化育人的各项功能,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2]。专业化强调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职业化强调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职业稳定性,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地开展好高校辅导员各项工作的理论前提就是准确地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科学内涵。

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准入机制不够严格,缺乏实操性

从选聘模式上来讲,高校辅导员一般通过公开招聘和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选人,公开招聘准入人员较多,组织推荐准入人员较少。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即使是在公开招聘环节,也更愿意录用本校毕业生。这种“近亲繁殖”易引发队伍管理的不公平、工作方法的不创新以及从业人员的不积极等问题。从选聘条件上来讲,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仅要求了党员身份和毕业院校,并未对专业学科背景做出要求,这导致很多年轻辅导员既缺乏岗位基础知识,没有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完成岗位标准所要求的工作质量。

(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晋升空间

辅导员在职业定位上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属于管理人员的范畴,也属于高校教师的范畴。辅导员跟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也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但是其在高校中所从事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与其他专业教师区别甚大。高校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在逐年完善,但并没有针对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制度,不符合“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应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要求。此外,辅导员由于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畅通的晋升渠道,致使该岗位在很多年一直处于“过渡岗”的位置,从业人员职业热情不高涨、职业思想不稳定、职业信念不坚实。

(三)工作职责不够明晰,缺乏职业认同感

高校辅导员的定位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即以政治教育为主线,寓德育于学生工作中,把好教育、管理、服务三大模块,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但现实情况是辅导员忙于日常琐碎事务和紧急突发情况,导致职责模糊、角色冲突。因为大量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较为片面化,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三观”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问题发生数量逐年攀升[3][4]。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会感觉无法实现岗位价值,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使得辅导员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获得感颇低,加上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其社会声望不高,久而久之,不少从业者产生了职业倦怠。

(四)学术支撑不够扎实,缺乏专业性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学历和学科背景都不只固定于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或心理学专业等,他们所掌握的学术知识并不在辅导员基础知识范围之内,不能运用于辅导员日常工作和学术研究之中。再者,很多高校辅导员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仅在入职前进行了所在高校的岗前培训,而这些培训也仅满足辅导员的基础事务性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的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了会议召开、学院活动、奖贷助勤补免、党务管理等事情上。即使个人有精力进行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依然不能获得与同行人员交流所得来的价值激励和学术活动上所带来的内涵提升。

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提升路径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是加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重视提高其专业能力,统一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于辅导员发展的目标,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对策落到实处。在此前提下,真正发挥相关措施的实际作用,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积极正面形象,提高社会重视度和荣誉感,深刻理解其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价值,结合工作实际制订长远规划,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培养出高质量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建立准入制度,提高岗位门槛

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均允许辅导员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但并未限制辅导员考证的专业范围。很多辅导员依然会选择考取自己研究生所读专业证书,而其专业可能是人文学科类、理工科类或思想政治教育类等,大部分所学知识并不适合思政工作。因此,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要求辅导员从业者必须取得思政教育类或工作职责范围类资格证书。再者,各高校在辅导员职业资格认定基础上,须建立起本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所要求的政治条件、学历条件、学科背景、法律观念、年龄结构等相关的准入制度,体现基础性和专业性。

提高辅导员选聘门槛。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党员身份和研究生学历是基本条件,大部分会要求“双一流”硕士学位起步,这对于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改善确有重要意义,但在此基础上,也须对专业学科和基本素质做出要求。一是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选聘辅导员时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的应聘者占一定比例,既能完善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体系,也能在学生工作中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服务。二是辅导员的政治立场必须坚定、道德素质必须高尚、心理素质必须强大。政治素养要高,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冷静客观分析国内外大势和各种思潮,旗帜鲜明讲政治,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道德素质引领学生,发挥先锋作用,为党的发展储备人才;学生日常事务繁杂,加上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善于调节情绪,快速释放负能量,保持人际和谐、积极向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加强职业培训。一方面,岗前培训不能仅限于表面功夫,要从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所需的基本技能入手,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的九大职责出发,将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开展相结合,根据辅导员队伍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大其职业认识,增强其工作责任,提高其职业认同,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重视专业培训。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专业培训着重于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定期培训,针对学生管理事务、应急突发事件、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专业化工作能力;选派辅导员前往研修基地开展专业工作技能培训;开展骨干班系列研讨活动,总结工作经验教训;鼓励其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理论素养;引导其参加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提升思政科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明确职责范围,优化管理机制

明确辅导员职责范围。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内容的不明晰。虽然当前高校均设置有学生处(部),负责专门管理辅导员队伍,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跟多个部门沟通协作,长此以往,造就了目前较为尴尬的工作局面。因此,必须明确辅导员职责范围,才能更好发挥这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效率最大化。高校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同时也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因此,辅导员在做好学生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切不可忽略自己的主线工作,即思政教育。一方面要在事务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采取柔性管理,实行细节服务;另一方面应该成为思政课程、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即要求辅导员履行好“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职责。

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在现行的管理体系中,学生工作部门、团委、二级学院均是辅导员的主要领导部门。多重管理造就了辅导员的任务繁重以及长此以往所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而如何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还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高校思考如何改革目前的管理机制。另外,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内容应当指标明确、切合实际;考核方式应当注重基础性评价和拔高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实施上应当既注重目前工作实绩,又注重长远育人成效;考核结果上注重奖优惩劣,从大局出发保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五、结束语

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是扎实推进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把控辅导员准入门槛,确保知识结构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加强职业培训,发挥辅导员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划定辅导员职责范围,优化管理机制,注重长远长效;提升自身建设,既能发挥领航作用,又能扩大其发展空间。通过以上分析现存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完善政策,给予重视,不断推进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