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在当前高中新课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调整,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信息技能,并提高思维认知。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落实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内涵;实施策略;注意事项
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职责。但在高中阶段,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属于高考必考科目,所以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并且信息技术学科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很多教师选择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接受式学习状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听课状态不佳、上机练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差,学习中存在应付等现象。这都影响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低效现象较为突出。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出调整,力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新尝试,也比较契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编排特点。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发挥都有积极意义。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任务情境,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之中,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来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并逐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帮助或者激励等方式,学生能够顺利推进任务。同时教师通过评价或者指导,可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学生就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收获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提升认识,还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特点上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三方面特征,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任务为主线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任务主线展开,任务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还具有层次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以教师为主导,是指在任务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助学和促学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任务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则是导学和助学,还需要教师多在启发学生有效“学”上下功夫;在课后则是依据行之有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最终达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的目的。
2 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其中必修模块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选修模块则是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需求。必修模块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其教学内容是以信息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和信息管理为主,适合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的形式,使学生走上学习的“台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符合新课改对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部分学习内容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或者合作学习,这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供了便利。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充分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教师设计任务的依据。此外,新课标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评的一致性,而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其重要前提。
设计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对课程标准中目标内容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来解读目标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如学习能力、知识积累、习惯认知等因素,进而确定教学目标。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且要关注对学生信息素养目标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3.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安排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需要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且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师在情境中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来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充分分析学情,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其能够有效参与的情境,力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情境与日常的生产或者生活的联系,要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拉近学习任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身心融入任务情境中,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
3.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析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流程为学生安排任务。对此,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两点:第一,要给学生留白。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有等的意识,不要急于开始,而是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知晓自己在任务中的责任,并鼓励学生要细致地阅读教材和相關的参考资料。第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出现困惑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具体的答案,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操作,而是要以“导”为主,从教学目标角度出发提示学生,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对任务的分析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保持教、学、评三者的一致性。
3.4交流评价,完善任务成果
评价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不仅有诊断和矫正作用,还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需要重视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总结和反思。这不仅能够完善任务成果,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评价与交流和展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参照,又能够形成榜樣的示范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来展示任务成果,并做好总结与分析,既可以谈优点,也可以讲困惑。在此基础上,其他同学或者其他组代表也可以分享个人看法,然后呈现评价量表,形成与目标设计的呼应,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既要表彰学生的闪光点,也不能回避问题,使学生知道过程的重要性。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4.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目标性原则,即要以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为目标进行任务设计。其次,要遵循具体性原则,即教师一定要深度研读教材和课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任务,并保证任务的具体性。最后,要遵循适度性原则,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考虑好时间和环节,任务内容不宜过多,契合学生需求即可。
4.2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而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对此,需要教师掌控好自身角色,既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足空间,敢于给学生“放权”,也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力争实现教学相长。
4.3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这样,课堂教学会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当然也意味着各种偶发性的课堂生成会更多,甚至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可预见性。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准备得更全面、更深入,力争做好全面的教学预设,同时需要教师提升自己备课的能力。此外,课堂生成的偶发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也必然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在学生开展任务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给学生更多体验和探究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扎实积累知识、提升技能进而提高核心素养都有积极意义。信息技术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优化,力争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苏兴洲.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33-34.
[2]冯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128.
[3]蒙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 2023(20):88-90.
[4]夏迎燕.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23):119.
[5]杨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5(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