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愿》作为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青睐的声乐作品,其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尤为浓厚,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丰富性和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洋创作技法结合的创新元素,通过独特的旋律线条、和声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作曲家黄自先生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解析声乐作品《玫瑰三愿》不仅是音乐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的重要课题,也能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欣赏、理解这部作品的新视角,通过深入探讨作品,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理解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声乐作品《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
《玫瑰三愿》是一首由黄自谱曲、龙榆生作词的小提琴协奏与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创作于1932年6月,彼时国立音专教师龙七到校园上课,看到校园内遍地凋零的玫瑰,心中感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黄自先生随后谱成了曲。歌曲描绘的是一位柔弱却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之情。乐曲情景交融,以赞美和感叹的音调,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与歌词相吻合,同时还利用和声、伴奏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创作过程中,黄自巧妙地打造出一种新颖的和声及旋律结构,既体现了他对音乐传统的遵循与认同,也彰显了其不懈的创新精神。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巧的音乐构造,将听众带入一个深邃而感人的情感旅程。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后续的声乐作品创作亦有重大影响,可谓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声乐作品典范。
二、声乐作品《玫瑰三愿》创作解析
(一)歌词解析
在声乐作品《玫瑰三愿》中,歌词通过拟人化的技巧,巧妙地将玫瑰花的生命体验转化为深刻的情感表达。整曲分为两个乐段,其中,第一段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为开篇,生动描绘了玫瑰花盛开的壮丽景象,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盛放,不仅表现出了玫瑰的娇艳,也预示着后续情感转折的铺垫。而第二段则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玫瑰花内心的哀愁与无奈。作者运用了三个排比句,以“我”为主体,借玫瑰花之口,表达了三个深切的愿望。首先,“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凸显了玫瑰花在风雨中的无助和脆弱,反映出生命的娇媚与易逝;接着,第二句“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流露出无奈与柔肠百转之意;最后,“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将情感推向高潮,玫瑰对永恒之美的渴求达到顶点,也反映出作者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执着追忆。整部作品以“好教我留住芳华”作结,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生命与美的深刻领悟,使整部作品在情感上形成了一个圆满的闭环。
(二)旋律解析
《玫瑰三愿》的曲式構造精妙,呈现为两段式结构,以E大调为基调,分为引子和两个主要乐段。开端的引子(1-4小节)巧妙地运用了主题旋律,为全曲奠定了音乐氛围。在A乐段(5-12小节)中,由两个独特的乐句构成,分别是a乐句(5-8小节)和a1乐句(9-12小节)。歌曲以一种柔和的弱起开始,在第四小节的最后一个八分音符处缓慢地展开,旋律线条简洁而优雅。这两个乐句采用了模进的方法进行,组成了一种整齐和谐的音乐结构,旋律流畅而平和。特别是a乐句,其中“玫瑰花”的主题动机以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呈现,仿佛在轻声叹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B乐段(13-29小节),作品的情感和旋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段由三个乐句组成,分别为b乐句(13-16小节)、b1乐句(17-20小节)和b2乐句(21-29小节)。其中,b乐句的旋律形态呈大山型,而b1乐句则是将b乐句的旋律下移二度。在这一乐段中,“三愿”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我愿那”乐句旋律平稳,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b乐句和b1乐句中的旋律跳跃,如同轻声的叹息,引领着歌曲的情感走向。b2乐句的旋律跳跃更是达到了八度,推动歌曲情感达到高潮。最后,乐句“好教我留住芳华”将旋律引向低音区,并缓缓上升,为全曲营造了一种深情而温柔的收尾,B乐段的三个乐句,巧妙地表现了情感的层层变化。
三、声乐作品《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解析
(一)强调咬字
歌唱的咬字关乎能否正确表达声乐作品的歌词含义。在《玫瑰三愿》这部作品中,黄自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八次四五度叠置和弦,不仅让乐曲的情感起伏更加明显,也让歌曲的旋律流动且更加富有活力。因此,在演绎《玫瑰三愿》时,深入理解这些音乐元素并强调正确的咬字,不仅能让听众理解和感受作品情绪的细微变化,也能够增强作品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将作品的情感深度完美展现的关键。
(二)气声显美
在《玫瑰三愿》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运用了复调织体的技巧,并巧妙结合了钢琴与小提琴的音色,创造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音乐空间。虽然各声部间存在相互模仿,但每个部分都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效果。小提琴的演奏细腻而充满感情,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歌曲中女性的柔情与含蓄。而钢琴演奏则浑厚有力,与小提琴的细腻音色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相互衬托,为歌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层次。
为了最大限度呈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忧伤情感,适宜采用轻声处理技巧,这种方式并未将情感渲染得过于浓烈,而是细腻轻柔地传递歌词的情感内涵。尤其是在表现强烈的情感时,适宜通过气息应用进行情感的控制与宣泄,以便于展现情感的微妙对比,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能使情感的细微变化得以精准生动地呈现。
(三)蕴情于音
在《玫瑰三愿》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中,第一段承担着叙事的角色,通过明亮的音乐调性来揭示故事背景。作品以钢琴的轻柔伴奏开始,缓缓地展开前两个小节的前奏,紧接着小提琴悠扬的音色加入,带来了抒情的主题旋律。第一乐段基于E大调的音阶和谐构建,同样的歌词却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旋律处理。如在演唱“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时,首个“玫”字需轻柔地处理,避免过强的情感表达,同时,演唱“玫瑰花”一句时的气息也需保持细腻与柔和的音色,清晰吐字的同时,也要展现出两句相同的歌词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第二句在表达时需略带强调,以含蓄且赞美的声音传递情感。尤其是演唱“烂开在碧栏杆下”一句时,气息的推动力需要适度增强,但音量仍应保持不过于强烈,维持音色的柔和。第二乐句在旋律上与第一乐句基本相似,但曲调略有改变,旋律的起伏更加明显。旋律从“开”字开始向下,速度减缓,力度增强,至“在”字稍弱,“碧”字处呈现出富有韵味的变化。因此,在演唱这一句时,速度应适当放缓,采用类似叹息或轻唤的语气,以及柔美的音色和圆润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整体演唱效果要求流畅、优雅,同时保持喉头位置稳定,软腭抬高,以确保声音的统一性和美感。
(四)紧扣三愿
在演唱《玫瑰三愿》时,关键在于捕捉旋律的亮点并加以深化。作品的高潮部分聚焦于玫瑰的三个愿望。随着左手伴奏音型的琶音进行的变化,第二乐段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热情,与前段的含蓄和柔和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内心深处的热切渴望,同时调性转换至c小调。在表达“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游客莫攀摘”和“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时,情感如波涛般层层递进,最终归于主调。
特别是从第13小节的“下”字开始,情绪开始显著转变,变得稍显激昂。演唱“第一愿”时,演唱速度略快,音色较为明亮。尤其是在唱“愿”字时,应刻意加大力度,且咬字更重,时值也略长,使情感更显强烈,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和气息的连续性也能得到增强。当旋律达到最高音“妒”时,应保持较明亮的音色,旨在增强整个句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流动性,最终使歌曲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同时突出旋律亮点,让整首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动人。
在演唱《玫瑰三愿》的“第二愿”一句时,演唱者需要表达出更多的恳切和深情。这一段落的旋律通过下行二度的方式,巧妙地呼应了第一乐句的风格,因此在演唱时,应着力渲染音色的柔美之感,声音避免过于明亮,应适当营造深沉的情感层次。特别是在高音“爱”字的处理上,必须做好气息的应用和支撑,保持喉头位置放松、口腔张开,使声音稍微后置,这样才能保证柔和而又统一的声音效果。此外,“愿”字的演唱处理应选择比前一句更为轻柔的方式,轻轻送气,以便于传递玫瑰温柔而可爱的特质。通过细腻而深情的演唱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第二愿中玫瑰的内心情感,同时增添歌曲的情感表现深度。
在《玫瑰三愿》中,“第三愿”部分是整首曲目中最具激情与感染力的乐句。作者巧妙地运用八度大跳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诗意般的情感波动,生动地映射出情感的波澜起伏,也使玫瑰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在这一句中,“愿”字处理得尤为突出,在演唱时应当刻意加重字头的发音,并选择更为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呈现歌曲的情感高潮。特别是在最高音“红”字处,节奏突然放缓,同时音量需保持在较高的音区,这一部分的演唱极具挑战性,是整首歌曲演绎的关键所在。在演唱时,应着重拉长“红”的字腹,保持声音位置的高度和松弛,使音色既明亮又柔和。在换气点的选择上,可尝试在“红颜常好”或“红颜”之后换气,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内涵。而在演唱“不凋谢”三个字时,音量应从强渐弱,以营造歌曲的余韵,才能给听众带来回味的空间。通过细致入微的演唱处理,“第三愿”部分不仅突显了情感的热烈与深刻,也使整首歌曲达到了高潮。
在《玫瑰三愿》的终章,“好教我留住芳华”乐句恢复至E大调,节奏变得更加舒缓,要求对“好教我”三个字的演唱处理采用徐缓的速度和逐渐减弱的力度,并保持声音在高位置,用以呈现胸腔共鸣感。若气息不足以支撑整个乐句,可在“芳华”一词之前进行换气。特别是在演唱“华”字时,由于其为宽韵母类的元音,口咽腔状态需稍微变窄,才能使声音更显圆润,呈现出类似“u”或“o”的音色。尾声部分的演唱应保持恳切、诚挚、充满期待与留恋的情感,并以此圆满结束整首歌曲。通过细腻的音乐表现,最终乐句不仅凸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刻怀念,也为全曲赋予了一种深情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觉,完美收束了整个作品的情感线条。
四、结语
《玫瑰三愿》融合了浪漫与创新,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和深刻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技巧性,还能感受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的魅力。《玫瑰三愿》所传递的不仅是音符与旋律,更是一种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启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好的追求和对情感深刻的表达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因此,无论对于演唱者还是创作者而言,都要围绕情感内核进行“收放”,才能够创作出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沈辛怡.“稼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从《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看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J].音乐爱好者,2020(05):35-39.
[2]钱桢颖.中国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教學与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2(35):51-53.
[3]李佳荠.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探析[J].当代音乐,2021(08):104-106.
[4]陈晓霞.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二度创作刍议[J].音乐创作,2017(11):113-115.
[5]罗成萍.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研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4):108-109.
[6]高丽.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3(14):140-143.
[7]焦心柯.再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J].黄河之声,2022(09):14-17.
[8]陈科.中意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比分析——以《玫瑰三愿》《去吧,幸运的玫瑰》为例[J].当代音乐,2023(10):162-164.
[9]黄莺,杨健,钱仁平.中国艺术歌曲的乐谱版本与表演研究——以黄自《春思曲》《思乡》与《玫瑰三愿》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01):54-64+176.
(作者简介:韩宛霖,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美声>)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