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认识、热爱、传承优秀传统艺术,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是校园艺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传统艺术的概念及特征,继而分析现阶段校园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而后提出传统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校园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艺术概述
我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门类。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了我国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画用毛笔描绘山水人物,清淡隽永中见神韵;书法运用毛笔的点画结构,在空白中塑造意境;民间音乐通过旋律的抑扬顿挫抒发情感;民族舞蹈的柔美流畅体现出东方韵味;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构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创新,而其中的美学原则和文化基因却保存完好。正是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使传统艺术经久不衰,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现阶段校园传统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学生开始对传统艺术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部分学生更习惯接受来自网络和电视的各种新的潮流文化,如动漫、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等,而对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了解甚少,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此外,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种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和传统艺术的流失,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出现断层,不利于传统艺术的持久发展。当今社会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变革,必须正视传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让青少年从小受到系统的传统艺术熏陶,使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接力者和传播者。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导致艺术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明显不均衡。一方面,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充裕的经费支持,可以开设各类特色艺术课程,教室设备先进,学生参与各类艺术展演的机会也较多。而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则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在于,首先,个别地区学校艺术教师数量不足,个别地方还存在音乐、美术教师需要承擔全年级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其次,学校艺术教学设施、设备简陋,缺少钢琴、画架等必备教具,学生无法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最后,学校经费有限,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文化场馆的机会较少,艺术教育仅局限在课本和课堂。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难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传统艺术教育也便无从谈起。
(三)教学方法的滞后与单一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艺术教育也随之改革与创新。然而一些地区的艺术教育方法与理念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阶段。例如,音乐课注重简单曲目的演奏技巧训练,美术课侧重模仿与临摹,舞蹈课仅教授基本动作,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关注不足。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缺乏兴趣,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传统,教学方法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性的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创新性表达,重视对学生个性的挖掘与培养。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特点。现代学生接触更丰富的信息和文化,思维更活跃,需要更加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因此,除传授基本技能外,现代艺术教育更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其提供丰富的情景体验,注重启发思维,以帮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忽视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艺术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刻板印象,部分家长仍然认为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更为关键,而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辅助性课程。对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缺乏在生活中启发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意识。另一方面,个别地区的学校缺乏专业的艺术教师,学校艺术教育设施简陋,艺术课程开设存在困难。由于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此外,缺乏艺术熏陶使一些学生在音乐和美术鉴赏方面欠缺基础,对传统艺术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缺乏兴趣和传承动力。由此可见,艺术教育薄弱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校园传统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传统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美学理念。通过传统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艺术发展的脉络和特色,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传统艺术教育的开展,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要在教师等教职工作人员中树立起重视艺术教育的理念,使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艺术元素,潜移默化地加强传统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可在校园内通过海报宣传、课程内容设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传统艺术教育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师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兴趣,为传统艺术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健全的传统艺术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建立健全和完善传统艺术教育体系,确保艺术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传统艺术教育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传统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材编写上,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增强文化认同感
为有效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艺术,学校和社会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传统艺术节,集中展示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如北京市朝阳区每年都会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京剧脸谱画、中国结、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南京市也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拓印年画、制作泥人张等传统工艺。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场所举办传统艺术图片展览,展示中国历代名人书画图片、古代工艺品和文物复制品,加深学生的艺术认知。也可邀请艺术家、学者等举办传统艺术主题讲座,通过现场讲解,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公共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如公益音乐会、舞蹈表演、国学讲座等,提高居民尤其是家长对传统艺术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学生学习传统艺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社区、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用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实现有效传承。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学校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例如,北京市某学校音樂教师在上音乐课时,会邀请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喜悦、悲伤等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塑造音乐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同时,学校还可提供更丰富开放的艺术教育资源平台。如设置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区域,组织评比展览,或组建各类艺术社团,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从而将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加强师资培训与引进
为提高艺术教育质量,需要加大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定期举办艺术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技能,通过专家讲授、艺术论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拓宽教师的艺术视野。当前,各地已经有一些学校聘请退休艺术家担任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并开放了各类教学竞赛展演平台,鼓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发挥创新精神,如江苏苏州某中学美术教师“读画入诗”教学法便在全国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由此可见,只有持续培训和激励艺术教师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出专业优势,提升艺术教育质量,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艺术学习体验。
(六)构建校内外联动的艺术教育体系
为拓展学生的艺术学习平台,学校应积极加强与校外艺术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学校可以与当地的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定期聘请专业演员到校进行艺术讲座或开设艺术特长课程,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如北京市某学校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邀请专业的舞蹈演员到校指导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基本技巧;上海市某学校与本地乐团合作,由专业音乐家为学生开设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课程。这些专业艺术家的指导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和效果。学校也可以与本地艺术馆、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共享展览、表演等资源。如组织学生定期到博物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开展艺术知识竞赛,或举办联合艺术作品展览等。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长期与多所学校合作举办国学知识讲座,力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浙江一些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到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学习,近距离接触各类民间传统艺术。这些活动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艺术。学校还可主动与艺术教育机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互通。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艺术学习榜样。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构建起艺术教育生态圈,学生的艺术学习平台才能不断扩大,进而获得更丰富的艺术启蒙与实践机会。
四、结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艺术成就辉煌卓著,而学生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还要不断改进艺术教育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教育体系,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创新成为传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思璇.艺术之花其华灼灼——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探讨[J].作家天地,2023(22):41-43.
[2]师保英.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让学生走进多元融合的扇面画课程[J].漫画月刊,2023(20):15-17.
[3]谢群艳.艺术之花其华灼灼——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01):148-150.
[4]刘颂章.用传统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艺术教育——以客家山歌文化走进校园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6):216-218.
[5]朱轶群.浅议基层公共文化场馆社会艺术教育职能在青少年美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23(21):1-3.
[6]宋赟.中国传统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浅谈扬剧进校园的有效做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3(07):104-105.
[7]柳淑云.分析传统艺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途径与策略[J].新课程,2021(10):25.
[8]赵西恒.指向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群的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4,40(02):10-14.
[9]付一博.以光启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三十年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24(03):17-20.
(作者简介:任平,男,本科,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理川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