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24-05-28 21:39:00黄银生
参花(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影视教学模式语言

《视听语言》是职业院校影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影视基础内容多而散是该课程的特点。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以听为主,缺少实践练习,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出现阻滞,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对中职《视听语言》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按照影视行业要求所进行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其视听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明确培养方向,建立以视听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较为薄弱,大多数仅靠个人喜好而选择学习该专业。同时,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手机自媒体应用较为熟悉,专业可塑性较强。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的语言形式,是通过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达信息的一种相对感性的语言。该课程是对影视作品表达方式的总结和归纳,教学内容涉及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元素,包括画面构图、镜头、光线、色彩到声音、剪辑,等等。

该课程通常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个学期进行教学安排,目的是通过“视听语言”这种以视听为媒介进行叙事规律的研究和学习,架构起电影化的艺术思维模式,为后续其他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起到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

法国著名的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同一般语言相比,视听语言更强调创造的作用:用一般语言‘讲述,这就是使用语言,讲话人无非是一批使用者;用电影语言‘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明语言,影视导演则是一批创造者,相反,电影观众则是一批使用者。因此,电影符号学往往主要是从观众角度,而不是从导演角度看问题。”[1]这就要求在学习视听语言时,学生不能单纯地记忆知识点,只做语言的使用者,更应该产生自主的“镜头感”意识,也称作“视听思维”意识,才能成为专业的影视创作者。

因此,从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出发,打破文字思维惯性模式,建立视听思维,最终落实到实践创作,是《视听语言》课程的核心。[2]“文字的特点是空间成点、时间成线的线性思维方式,同时又是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电影、电视等视觉形象的思维方式是可闻可见的四维的思维方式。”[3]视听思维要求用视听影像来完成叙事,它们不能是抽象的,而必须是具体的。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4]人们在阅读和理解文字时依靠的是线性方式,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头脑中逐步具化成生动可感的形象。即使描述得再多再详细,文字终究是抽象的,读者阅读之后在脑海中勾勒出的形象,也不可能会与作者心目中想象的形象一模一样。而用影像的表达方式,只需拍摄一个全景表现荷塘,一个近景表现荷叶与荷花,再配以蛙声。人们在瞬间就能感受到图像、色彩、声音和运动的具体信息,而不需要像阅读文字那样,要一字一句地阅读再经过大脑转化后才能领会其含义。由此可见,视听思维与文字思维模式不同,视听思维是用视听影像来完成叙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视听影像对创作者的表达更具有直接性、立体性和空间感。

因此,在影視创作时要建立视听思维意识,摆脱文字思维惯性的束缚,人们所看到的文字要能迅速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用画面展开叙事,表现故事主题,用画面元素和声音元素来表达文字信息的视听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衡量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设置“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模块化教学

课程计划的安排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职业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总和。

《视听语言》传统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以视听语言包含的元素为基础来建构。纵观国内的教材内容编排,大都是从景别、构图、镜头、剪辑等不同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使学生真正明白视听语言的概念,了解影视创作中视听语言的常用表现手法,掌握影像思维空间的拓展技巧。[5]这种教学体系的逻辑性强,内容全面,但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对影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新媒体时代为影视传媒提供了更多的营销渠道与展示平台,对从事视听工作人员的需求量空前增大。根据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及行业对摄影摄像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对《视听语言》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以保证学生掌握影视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声画合成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课程设计原则

帮助学生建立视听思维,获得岗位职业能力。

(二)教学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影视行业的发展需求,推行模块化教学,课程大致分为: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模块、影像的镜头形态模块、影像中的声音模块和影像的后期剪辑模块。这些模块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细分为不同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可以被分解为4-6个课题,分层级地拆解知识点,并配合适当的影视案例,有利于课程的讲解和剖析。基于社会对摄影摄像专业能力的需求,设计有目的性的课堂训练任务,以帮助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进而形成职业能力。

以“影像的镜头形态模块”为例,课程内容建构如下表所示。

三、“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估

传统的视听语言授课方式往往局限于教室内的单向知识传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这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长此以往,甚至会降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课程中的知识点也被巧妙地融入项目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课堂上激烈的讨论和小组间的密切合作,弥补了知识理解的缺陷,学生们收获良多。同时,教师在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项目完成后,学生的小组作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些作品被发布到新媒体视频平台,接受大众的评价,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才华,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项目选定策略

项目设计与选定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机地融入项目任务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在选择工作任务时,应注重难易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使学生感到过于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此外,教学过程的展开也应紧密围绕任务项目的实施,同时,在学习环境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过程中,应引入企业岗位职责,按照实际工作流程与评价标准组织教学。

(二)项目实施步骤

在项目确定后,需要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程度进行合理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男女生进行搭配,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每组设一名组长,作为导演角色,其他成员则分别担任第一摄像、第二摄像、后期剪辑和剧务等角色,组内实施轮岗制。这样的分组与角色分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下图)。

在分组并接收到任务后,小组应首先进行组内讨论,以初步制定项目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体角色,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挖掘了自身的学习潜力,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教师则扮演了引导者角色,协助学生做出决策,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指导,确保进程的顺利进行。完成后,进行评估反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沟通合作、组织管理等职业能力,同时增强大局意识、整体认知以及团队配合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这一系列步骤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在项目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和合理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任务完成的质量以及学生职业技能的正确培养。一些学校为项目实训课专门设计了巡回指导报告单,其中记录了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解决方案。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教师进一步强化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避免惰性行为,确保项目进度合理推进。

(三)项目评价的改进

传统的《视听语言》课程评价方式多以理论考核为主,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采用了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贯穿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能更好地控制和检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给出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1.评价内容

主要从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项目操作工艺规范以及项目团队协作配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其技能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评价内容也会有所调整。

2.评价方法

在视听语言的一体化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微媒数字会议和云会场等技术,丰富线上评选的形式,使结果性评价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还可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和问卷星小程序等工具,保证线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还可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以及专家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一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激励和启发,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摄影摄像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在《视听语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中,教师一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但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教学中,笔者将持续进行探索和研究,立足行业需求,瞄准市场缺口,力争实现课堂教学与行业的产教融合,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M].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三联书店,2006.

[2]趙雯.本科《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7(06):36-37.

[3]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4]朱自清.荷塘月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孟丽娜.应用型本科院校《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J].今传媒,2018,26(05):148-149.

(作者简介:黄银生,男,硕士研究生,郑州商业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影视教学模式语言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影视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