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视角的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实施路径

2024-05-27 20:04黄喜珍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诊改质量监测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黄喜珍,广西南宁人,本科,学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实践。

摘 要: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把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和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的实施路径:建立健全中职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中职生发展质量标准,构建四主体六维度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模式,建立多向性实时反馈机制。

关键词:教学诊改;质量监测;学校视角;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8-0092-04

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判断预定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重要环节,是事关办学导向的重大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的出台向我们传递出强烈的信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非改不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

一、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例如德国职业教育是其在“二战”后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为保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态,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德国职业教育评价机构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部门、第三方中介认证机构、各类行业协会和各职业院校四方主体组成,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制订了评价标准,针对职业教育所涉及的不同群体,通过观察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采集数据,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控[1]。总体而言,德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报告专业等特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20年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实施,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早在2007年开始启动,2015年完成了第一周期的国家监测并向社会发布了监测结果报告,建成了成熟的监测系统。职业教育由于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很难构建全国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據、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这里所强调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和“多元”诊断,实则是要求职业院校自主建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职业院校的质量保证和评价模式采用自主保证和多元评价的方式。

二、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且学校重视度不足,导致中职生发展监测效果不理想。例如广西自2017年起全面实施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各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等五个层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自2018年起,自治区教育厅每年对中职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各中职学校可在五个层面中选择三个接受专家复核。由于学生主体体量大、操作相对困难,为保证复核的通过率,各校在接受自治区诊改复核时,学生层面的复核往往不列入复核工作重点。因此,中职学校对学生发展质量监测主要存在机制不健全、监测标准混乱、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测结果反馈渠道不畅、反馈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健全中职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

1.成立学生发展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在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工作中,学生发展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是学生发展质量监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裁判员,对提高监测质量起关键性作用。成立学生发展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应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成立学生发展质量监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发展质量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生科、二级教学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和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各层级学生发展质量保证制度、学生发展目标、标准等;完成各维度监测后的数据分析、研判,形成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诊断报告。二是组建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实施队伍,从学校教师队伍中抽取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编制监测工具,实时采集学生监测数据,对监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导学生完成个人发展自我诊断报告。

2.制订学生发展质量监测保障制度

再好的行动设计,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做保障,也只能束之高阁。建立健全学生发展质量监测保障制度,是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从质量监测组织、监测内容、监测工具、监测实施、监测反馈及结果应用等方面建立相对固定的操作制度和流程。如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从三个方面形成保障机制,一是制订了《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实施办法》,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学生、协同育人合作企业在评价监测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统一协调的监测机制;明确学生质量监测的项目及监测方向,如自我发展规划的落实、综合素养、学业测试、实践水平等,规定监测工具及监测结果应用等。二是编制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监测工作手册》,明确监测实施的工作流程,用于指导质量监控的全过程。三是编制了《学生评价质量监测反馈制度》,明确建立“二级教学部门—教师—学生”的三级评价反馈机制,使师生随时掌握人才培养效果和学生成长状况,形成教师和学生两个质量主体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

(二)构建中职生发展质量标准

1.搭建中职生发展质量标准框架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搭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六个方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因此,各中职学校在构建中职生发展质量标准时,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为依据,搭建学生发展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指标,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如,设置一级指标“实践创新”时,可结合学生发展需要灵活设置“企业实践(见习)天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次数”“学校劳动(值日)次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次数”等二级指标。

2.建立学校、专业、班级和学生四个层级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

中职学校办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不一致,因此,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班级情况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制订各层级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学校评价学生的质量指标可从“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六个维度设置二级量化指标,根据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划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标准。以“学会学习”为例,各专业学生发展质量标准要在学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订本专业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各班级再根据本专业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制订班级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如下页表1所示)。在制订学校、专业、班级学生质量发展标准时,学校标准为最低标准,专业和班级学生质量发展标准的指标数结合实际情况大于或等于学校的质量指标。

表1 XX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发展质量标准(班级标准)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1 “学会

学习” 出勤率 100% 95%—

99% 80%—

94% 79%

以下 2 学习计划

目标完成率 90%

以上 80%—

89% 60%—

79% 59%

以下 3 课程测试

通过率 90%

以上 80%—

89% 70%—

79% 69%

以下 4 技能等级

测试通过率 90%

以上 80%—

89% 60%—

79% 59%

以下 5 参加各级

技能大赛

获奖率 30%

以上 20%—

29% 10%—

19% 9%

以下 6 学生升学率 80%

以上 70%—

79% 60%—

69% 59%

以下 …… ]

(三)构建四主体六维度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模式

1.以学生学业成长为导向的测评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测评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整全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推动以学生学业成长为导向的传统测评向以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新型测评转变[2],建立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情况、多元主体参与、多维测评要素构成的学生发展监测体系,形成以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等四个评价主体参与,以“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六个维度发展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个体发展质量监测模式,即四主体六维度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模式(如图1所示),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进行测评,提高测试结果的客观性,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2.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

中职学校对学生发展质量测评的常用方法有:一是学业水平测试法,即统一监测指标、监测流程,以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表现性评价法,即针对学生在某一具体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包括态度、认知、情感、技能、学习状态、价值观等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评价[3];三是档案袋评价法,即收集学生的多种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4]。四是行为观察法,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践操作等进行观察,并形成评价结果。这些方法在开展中职生发展质量测评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这些传统的测评方法均为第三方测评,很少能发挥被测评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议各校除了采用传统手段进行测评,还要引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基本原理,将学生纳入质量测评主体,引导学生以班级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订个人在“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结合发展标准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自我监测和诊断,发现偏差并自我改进,在质量监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开发适用的监测工具

教育質量监测工具方面,目前主要运用学科测试卷和表现性测试考查学生的发展水平[5]。学校和教师可结合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开发测试卷、调查问卷、量表、档案袋等工具,对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测评;而企业导师可采用问卷、记录表等工具,主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本人则可采用学生个人发展自我诊断表,对自己制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监测和实时改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生发展质量监测系统,将四个评价主体的测评结果上传到学生发展质量监测系统,实现过程性测评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形成客观的评价结果。

(四)建立多向性实时反馈机制

1.构建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平台

为提高学生发展质量监测的科学性,中职学校应构建学生发展质量管理平台。平台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针对每名学生设置“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等六个监测维度,每个维度可根据学生发展质量标准设置监测点,开放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企业导师端口,由各监测主体将监测结果上传至平台。管理平台的开发可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完成,也可直接购买服务。平台与学校数据中心对接,支持学生基础数据自动采集、各监测主体的监测结果数据上传、学生发展质量分析和反馈等功能,允许各相关主体在权限内实时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帮助各监测主体客观地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科学预警和干预。

2.建立学校—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四级监测制度

学校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发展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学校层面的学生质量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督促、指导各责任主体实施;研究制订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指导和组织实施学生诊改和专项检查工作。专业(系部)主要负责学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制度和学生发展标准的落实,指导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专业学生发展质量标准,重点指导与督查各专业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班主任负责结合专业学生发展标准,制订本班级学生发展标准,指导本班级学生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订个人发展标准、发展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组织上传本班级学生发展数据,指导和监督学生利用学生发展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常态化自我监测、自我诊断与评价。学生负责个人发展标准、规划、年度计划的制订和数据上传,进行常态化自我监测,及时纠偏。学校—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构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即推动人才培养供给系统各要素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共同构成最优化的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系统,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进行学生发展质量反馈和归因分析

为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评价前应公开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后应及时公布结果,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学校可以在学生发展质量管理平台开设教师、学生、企业、家长等不同身份和权限的多种通道,建立多向性评价反馈渠道。教师、学生、企业、家长可通过平台账号查询学生发展情况,而学校还应该通过微信把学生监测结果及时向家长、学生、班主任等各方推送。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根据监测数据的走势等,梳理出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做出归因分析,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决策依据[6]。如观察数据发现某个班级学生的升学率、技能等级考证通过率较其他班级低,那么就要寻找造成这个结果的出勤、制订学习计划等过程性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也相对较低,那么,就可以判定学生的学业水平与班级的纪律、学风有密切关系,在后续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应把抓纪律、促学风作为重点工作。

总之,开展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结果调整培养策略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职业学校千校千面,各具特色,建立省域乃至全国统一标准的监测系统比较困难,因此,研究构建校本学生发展质量監测体系尤为重要。中职学校若能破解监测标准构建和监测数据分析反馈这两个难题,则构建科学的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体系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麻灵,袁苗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以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2):88-94.

[2]檀慧玲.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向度转变[J].教育研究,2018(6):98-104.

[3]陈丽菊.聚焦表现性评价 探索项目化学习[J].文理导航(中旬),2023(12):28-30.

[4]解贻军.档案袋评价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J].新西部,2023(8):220-222.

[5]杨妙.实施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监测[J].四川教育,2022(21):9-10.

[6]谭绍华,李同同.大数据赋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从局域到全局的系统嬗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4):20-26,3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专项重点课题“学校视角的中职生教育质量监控实施路径与反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22ZJY250)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教学诊改质量监测实施路径
基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式督导机制策略研究
基于“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实践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探讨
关于西藏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