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帆 符静
摘 要:“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是职前教师教学必备素质之一,将TPACK理论应用于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李克特量表了解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TPACK的掌握情况,分析TPACK水平在人口学变量、技术课程及教学经验3个层面的差异,探究学生在TPACK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内因与外因角度就个人、教师、高校等方面提出地理师范生TPACK内、外部提升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为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以提升地方整体信息化地理教育水平。
关键词:TPACK;地理教育;教学技术;策略;师范生
一、概述
当前,中国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和“创新”阶段,教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要[1]。然而,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无法将技术整合到教学实践中。“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框架涵盖了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3大核心要素及其衍生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4个复合要素[2],已被公认为技术集成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3,4]。TPACK已经成为一种代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标准化模型,对于教与学的双向发展有重要作用[5]。将多种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要比日常工作中使用技术更具挑战性,教师甚至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技术的优势。因此,关于地理教师尤其是职前地理教师的TPACK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68]。
二、问卷设计与分析
“冰山”模型将个体的能力分为外显的和潜在的,常用于测度人才技能。本次问卷设计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TPACK理论量表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着外显能力和潜在素养。其中,基本信息涉及师范生的性别、技术类课程选修情况以及教育实习经历;量表部分采取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分,根据TPACK理论的7个要素分7个矩阵来设置题目。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其中女生96人,占被调查对象人数的80%;参与过教育实习学生占比较大,为63.33%。以选修2门技术课程为阈值,≤2代表选修技术课程门数少的师范生;>2表示选修技术课程门数多的师范生。
三、地理师范生TPACK现状分析
(一)TPACK总体水平
师范生TPACK理论的综合平均分为3.72分,处于“一般”(3分)和“同意”(4分)之间。不同要素平均分处于3.61~3.91之间,单一要素中得分最低的是TK,平均分为3.68分,而CK、PK的平均分较高,表明师范生对地理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较好,但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复合要素中除了TPK分值较高以外,TCK和TPACK得分都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这也表明师范生在地理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两方面整合技术的能力较弱。TPACK中7大要素平均分排序为PK、CK平均分较高,TCK平均分最低,说明师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的理解水平较高,教学法知识与技术的结合也较好,但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差。
(二)TPACK能力分析
TPACK框架各要素平均分介于3.16~4.01分之间,表明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和“同意”的比重较大。从核心要素来看,TK矩阵的平均分为3.68,显示出学生技术知识掌握水平并不高。CK矩阵的平均分为3.74,表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好,但CK3(“我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深入地钻研和理解有关地理学科的知识”)和CK4(“我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有很多方法和策略”)的平均分低于整体水平,因此学生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夯实专业基础知识。PK矩阵的平均分为3.91,是学生掌握得最好的要素,但PK1“我经常用挑战性任务来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反映出部分调查对象在教学中倾向于讲授书本上知识。
从复合要素来看,PCK矩阵的平均分为3.74,其中,PCK1“我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性知识很了解”的平均分较低,表明部分师范生没有对地理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学生地理学情不够熟悉。TCK矩阵的平均分为3.6,其中,TCK2“我能够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呈现具体概念(如多媒体、思维导图等)”平均分较高,显示出师范技能课程有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TCK3“我能够使用学科专业软件进行教学(如ArcGIS)”远低于整体平均分,侧面反映GIS软件学习有一定难度,运用到教学中则更加困难。TPK矩阵的整体平均分为3.74,其中,TPK4“我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技术去计划和辅助自己的学习”和TPK5“我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技术改进原有的学习策略”的平均分较低,一定程度上表明师范生目前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无法很好地整合到教學实践中。
四、地理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分析
(一)性别差异
据统计,除了男生和女生TPK平均分基本持平外,其余要素的平均分显示出男生均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师范生中男生人数较少有关。其中,男、女生得分差别最大的是PCK要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男生学科教学知识比女生的掌握程度更好。其次是TK要素,显示出男生技术知识的掌握同样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思维特点的差异以及男生对信息技术更感兴趣等因素有关。
(二)教育实习
据统计,参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TPACK各要素的平均分均比未参与的高,表明地理教育实习对于TPACK有重要作用。其中,教育实习影响差别最大的是TK要素,说明教学实践有利于技术知识的掌握。其次是PCK要素,显示出具有教育实习经历的学生学科教学知识掌握较好。
(三)技术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过专门的技术课程,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知识。统计发现,整体上技术课程对TPACK各要素平均分影响较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来看,TK、CK、PCK要素平均分表现为修过>2门技术课程的师范生比≤2门的师范生低,而PK、TCK、TPK、TPACK中选修>2门技术课程要比≤2门的师范生更高,这些情况表明高校开设技术类课程对于充实师范生的技术知识、增强师范生TPACK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技术课程门数与年级密切相关。高年级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得应该更好,但本次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显示低年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较强,从侧面反映部分高年级学生学习不认真。
五、地理师范生TPACK问题分析
(一)师范生TPACK能力不足
不足半数的学生对TK4“我能够很快地学习一些新技术”表示认同,且仅占30%的学生对TCK3做出肯定回答。由此可见,本次调查高校还存在很多学生尚未真正掌握地理学科的技术知识,这与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以及学校教育技术课程安排有很大关系。多数教育技术课程大三才开设,这对于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有一定影响。不足半数的师范生对于PCK1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表明掌握中学地理学情需要具备深厚的教学经验。而师范生在本科阶段无法深入教學一线了解学情,且参与教学实践机会有限,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一定程度上无法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性知识加以区分。
(二)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TPACK能力培养不足
TK矩阵显示师范生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较少,这一特征除了与学生个人技术知识学习意识相关外,还与高校对师范生技术层面的培养密切相关。本次调查高校针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课程的设置存在微格教学课时较少、教育实习时长较短等问题,且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培养大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TPACK能力在现代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六、TPACK能力提升策略
(一)外部策略
(1)促使全体师范生形成TPACK学习意识。上文分析显示,男生掌握的技术知识优于女生,而师范生中女生人数远超男生。这一现状需要通过因材施教来提升整体TPACK能力。首先,学校要让师范生认识到整合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师范生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其次,学校及其下属部门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全体师范生TPACK学习意识。
(2)加大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力度。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和地理信息技术类课程、参与教育实习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TPACK框架各要素的认识。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合理开设培养师范生TPACK能力的信息化教学课程和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促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并创设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以提升师范生TPACK能力。
(3)引导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科技术知识。针对师范生TPACK现状,除增设选修、必修技术类课程之外,高校二级单位还可开展基于TPACK理论的“教学比武”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让师范生认识到运用技术知识开展教学的重要性,探索TPACK框架下地理学科特征,提高师范生TPACK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利用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4)增强教师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高校教师对于地理师范生具有示范效应,对学生TPACK能力有重要影响。尽管传统教学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存在效率不高、形式单一或内容有局限性的环节,这些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改善。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方法,领会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何种技术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二)内部策略
(1)自觉提升TPACK学习意识。据调查,许多学生表达了在技术知识方面存在缺陷,而由于对TPACK理论的认识较少,并没有意识到技术知识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师范生只有树立TPACK学习意识,具备整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能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师范生要对不熟悉的信息技术设备持有积极的学习热情,然后自主在线搜索信息技术教学视频或通过查看书籍、询问专业教师等方式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形成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
(2)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上文分析显示许多高年级师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靠,反而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而师范生学习技术知识的前提是不能放松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教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打好CK、PK基础。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本质上是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为了将多种技术熟练运用于地理教学,师范生应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具备地理教学法知识,这是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3)重视地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渡性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师范生以教师身份正式走进课堂,对提高师范生TPACK能力意义重大。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能深入了解中学地理学情,并能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种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师范生对未来教学生涯的态度。因此,师范生要重视教育实习,实习前要为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实习后要善于总结经验,反省不足,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以全方位提升TPACK能力。
结语
通过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地理师范生TPACK现状,结果显示师范生对于PK、CK、PCK、TPK有较好的自信,而对于TK、TCK、TPACK信心相对不足,表明师范生整合技术的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多数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且高校对师范生的TPACK能力培养尚显不足。因此,高校要加强宣传,促使全体师范生形成TPACK学习意识,加大师范生TPACK培养力度并且引导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高学科技术水平。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以深化学生对地理学技术手段的认识。重要的是,师范生要自觉提升TPACK学习意识,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教学法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技术知识,同时要重视地理教育实习。然而,不同学科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模式会有一定的差别,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学者对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进行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18,39(04):1622.
[2]Koehler M J,Mishra P,Yahya K.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knowledge in a design seminar:Integrating content,pedagogy and technology[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9(3):740762.
[3]蔡敬新,邓峰.“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研究:最新进展与趋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8(03):918.
[4]Rakes C R,Stites M L,Ronau R N,et al.Teaching mathematics with technology:TPACK and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J].Education Sciences,2022,12(2):133.
[5]Akta D,Zmen H.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urkish science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 TPACKpractical course[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2,27(3):34953528.
[6]牛超,劉玉振.TPACK视阈下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5,57(23):811.
[7]林媚珍,纪懿芯,郑贵珠,等.基于TPACK水平的地理师范生与骨干教师对比研究[J].大学教育,2018,7(07):15.
[8]高洁,王勇,胡蓉,等.地理教育实习对师范生TPACK的作用研究[J].地理教学,2020,62(02):1114.
项目基金: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高校地理师范生的地理教学技术知识增长研究”(项目批准号:S202012659011),主持人:卓帆
作者简介:卓帆(2000— ),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实践。
*通讯作者:符静(1982— ),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