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百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30)
早在2010 年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1],其中强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9 年教育部等颁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提出要“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2022 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提出,由此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4]。
鉴于此,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进行研究。
我国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增长点。由于旅游者对旅游服务需求正朝多样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未来旅游企业急需具备广泛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高端管理人员。同时,由于新型信息技术渗透旅游行业,旅游业将大量需要高端技术人才。根据广东省近几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以传统旅游业的岗位为主、转岗率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从高职院校内部环境看,其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对旅游业前沿信息的探究,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并且课程设置过窄、缺乏系统性,不能与旅游业的工作岗位内容相衔接,其从教老师多数没有旅游业的从业经验。
从上述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必须解决上述问题,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诉求:一是这支队伍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人文社科为主,另加自然科学常识)、良好的教学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包括管理和业务)、较强的掌握旅游业前沿信息的能力;二是这支队伍有统一的育人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另外,这支队伍在性别、年龄、专长、经验等方面要形成梯队和互补,以完成战略性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这支队伍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外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的能力。这些诉求不是单个教师所能满足的,而是构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从2006 年教育部在16 号文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实践,历经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双师型”教学团队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与其他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既能对旅游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直接指导,又能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
1.适应旅游业纷繁发展环境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其发展极易受其他行业发展状况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等大环境健康、稳定,这对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十分有利,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网络信息和科学技术是影响我国旅游业战术层面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教学团队中的兼职教师获取更多有效的外在信息,将前沿技术整合到传统旅游知识的教学中,并与专任教师一起培养适应外在旅游环境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专业建设,外在的评价、高考志愿的选择、社会力量的投资等都会将目光聚焦在专业实力上,而专业实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相对于科技类、工程制造类专业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对硬件的要求不高,它更强调师资队伍、外在资源、往届毕业生的发展状况等软实力。因此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不断补充外在行业的资讯其实质上增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软实力,为专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3.培育优秀师资队伍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单一,专任教师的知识结构欠缺合理,很难胜任目前的人才培养任务。“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平台,弥补单个专任教师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增长更多专业领域里的实践知识,以便拓宽其知识面,为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补充理论基础,为今后实践工作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教师也能发挥其特长,使整体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学生以及家长对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广大教师,为此“双师型”教学团队应运而生。“双师型”教学团队主要通过拓宽专业领域的信息源,在为培养对象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使其初步领略专业实践状况,增强其专业兴趣或判断其专业适合度,而后向其提供更多进入专业领域的机会。这个团队的人才培养过程既能达成信息时代育人的基本功能,又能给予学生与用人单位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1.政策、法律上的指引和支持
从2004 年开始,教育部、国务院等高层行政管理部门下发了各类关于“双师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文件,文件总的精神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中高技能、高素质的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职,同时指导高职院校进行人事改革,做好“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除了各类政策指引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年)、《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10 年)等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对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进行兼职活动做了具体细节上的法律保障与支持。
2.行业资源的配置与活动性质为其提供了便利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区都有开发比较成熟或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也有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各类组织,更有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与交通系统。这些资源及分布状况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提供了各类信息和资源,同时也为其有效运行提供了很好平台。另外,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充分利用淡季时企业的兼职师资源,而旅游企业可以在旺季时借用校内师生源。
3.高职院校内部的深化改革行动推动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
2015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项目”;2018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指出:“推动职业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2022 年教育部饮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对其认定范围、基本标准、实施过程、发展路径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国家这些指导性意见将会在各高职院校中逐步得以实施,而学校内部关于师资的改革必须通过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岗位、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有效对接才能落到实处,这将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
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一种特殊专业,旅游行业是当前社会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行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好坏。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可以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这种模式可以让专业教师和业内专家齐聚,形成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更好地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旅游行业是一个比较新颖、复杂的产业,其发展趋势和变化很快,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内专家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共同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开设涵盖管理、市场、文化、人文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可以将教师和业内专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更多实践性课程,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增强实际能力。
2.拓展教学资源和合作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促进学校与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展教学资源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宝贵的教育和实践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3.强化实习管理和指导。实习是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强化实习管理和指导,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业内专家对实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和评估,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4.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需要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业内专家,与学校教师形成合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这种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和业内专家经验的互相借鉴,实现知识交流和学科建设,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强调实践教学和实践管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和挑战。在实践教学和管理方面,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设计基于实践的课程计划。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可以学习到行业专家的实践经验,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学团队需要开设实践基础课程,如实践营销、实践行销、实践战略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实践应用技能。
2.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实践教学不仅注重教育,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全面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学团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习、模拟商场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3.提供实践管理服务。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实践,如何掌握和处理实际情况。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实践管理服务,包括课程设计、实践管理、实践督导,确保学生掌握实战技能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当中。
4.提供真实案例和商业模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接触真实案例和商业模拟体验获得更好的实践体验,提高实践教育的效果。教学团队应该与企业合作,收集真实案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旅游行业的真实情况和挑战。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把专业教育推向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广度,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强化课堂的多元性。教学团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讲课、讨论、案例分析、互动式课堂等,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新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实践、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旅游行业的现实情况。
2.拓展课程的多元性。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拓展课程的多元性。教学团队可以为学生开设跨学科课程,探索旅游产业之外的领域,如法律、金融、文化、媒体等,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
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可以授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团队可以为学生开辟学术研究平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通过研究、论文写作、学术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采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数字化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团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电子教材、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经过专家(以旅游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员工为主体)反复论证后,必须依靠实施主体,即师资队伍来具体落实。从上述层层分析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佳主体。为了配合、督促“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以下五项机制必须创新性地落到实处。
协同机制是指组织中的各方利益主体能和平共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协同机制主要涉及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以及各类教师所在集体的利益,其中专任教师主要受高校组织文化熏陶,而兼职教师一般来自企业,其组织文化截然不同,因而在团队运作过程中,双方容易产生矛盾,解决分歧的思路有两点。一是加强沟通,预防和解决善后分歧,即在团队内部未发生具体分歧的时候,应不断深化对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的认识,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认知;应有计划地组织团队就专业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应搭建团队成员交流思想的平台;在分歧发生后,应通过强调共同人才培养目标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达成共识,化解矛盾。二是加强平等、民主、尊重、包容的团队文化建设,即当团队内部正在发生某种分歧时,每个成员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家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分歧,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进一步凝聚人心。协同机制的核心人物是团队带头人,必须德高望重、以身作则、胸怀宽广、积极进取,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丰富的行业或专业资源,由其组织各种沟通交流活动、推动交流平台的搭建、调节各类矛盾或分歧。
激励机制是驱动教学团队成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人格和能力差异,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引导团队成员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7]。从现代激励理论看,人的需求有多样性,而且变化多端,加之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因而激励机制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性质看,对其激励的方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团队内部的个人激励与团队整体激励相结合,即学校管理层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必须注意各个类别教师个体,也得关注教学团队的整体利益;二是以竞争机制贯穿始终,以各类奖励形式为主,但必须适当启动淘汰机制和惩罚机制,尤其是对兼职教师的激励,应尽可能地鼓励和奖励,而对于少数品德败坏的教师,则坚决处罚;三是将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即一方面通过外在物质和环境的刺激,如好的工作环境、诱人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要增加工作本身的价值感,增强教师个体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兼职教师可以聘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加入,除了给予其一定工资待遇外,更多是通过专题演讲或荣誉称号增强其自豪感和存在感;四是团队带头人必须坚持团队的共同目标,以明确的目标激励团队的其他成员。
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反馈等内容。
1.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学团队在组建过程中,评价学校是否适合构建这样的教学团队、某人是否能胜任该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哪些人适合进入该团队等,这些目标可以被称之为判别性评价目标。另一种是教学团队在运行过程中,评价其执行任务或完成目标的情况,被称之为改进性评价目标。还有一种是教学团队在完成某项任务后,评价其结果,被称之为定性性评价目标。因此,学校要建立团队评价目标的体系,目标性质应清晰而具体,以便指引整个评价活动。
2.评价内容。因判别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涉及人事管理,故这里的评价内容是指改进性和定性性评价目标下的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学习情况,另一类是教师个体及团队的教学情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导游资格证、调酒师、茶艺师等专业资格证的通过情况、专业对口就业率、对专业教学的满意度等;教师教学情况则包括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的设计、课下的辅导、专业研究情况等。
3.评价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评价标准主要取决于旅游业、旅游类企业对该团队所培养人才的满意度、高职领域的专家对该团队在教学、研究等方面成果水平的鉴定以及被培养对象对团队教学的满意度。
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依据不同评价目的、内容采取科学性和可行性都较强的评价方法,如360 度评价法、平衡记分卡法、关键事件法等。评价信息的反馈一定要及时落实到教师个体,并且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其有效纠正不足之处。
基于上述机制的描述,这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人力资源的保障;二是经费保障;三是管理制度保障。
1.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根据“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内涵,其人员主要由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一般包括地方旅游企业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员工、本校往届毕业生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其专业带头人一般由校内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的专任教师担任。
2.教学团队运作的经费管理。团队中专任教师的薪酬基本按照校内传统制度管理,而兼职教师的薪酬则需要依据其在团队中具体承担的任务以及学校办学经费的运作情况而定,但必须将兼职教师的经费管理制度化。为了激发教学团队的教学热情,可以在旺季鼓励团队承担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项目,如青年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会展、旅游、酒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师生们借助隐形的经费得到了实践锻炼。
3.一个团队两套制度。教学团队从组建到成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同时期的团队需要不同的管理制度,故管理制度始终是在不断完善中。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聘用制度、配置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而对于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这些制度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并区别对待。
这里的共享是指信息和资源共享,即信息和资源的所有者与他人分享之,包括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分享。“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来源的多样性,又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相互合作,可见,这个开放性的组织为信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旅游业学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政策分析、旅游业及相关企业的战略思考、旅游业岗位及工作的发展变化等,其共享资源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教学设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学校办学体制与企业的经营体制完全不同,对待各自信息和资源的观念也不同,只有双方均坚持开放性的文化理念,这些共享内容才有互动的可能性。除了思想观念外,共享机制还需要环境的刺激或激励,这些刺激能激发人和组织对外交流的需求,才有可能产生共享的行为。对于教学团队而言,共享机制主要除了有效利用好上述的协同机制外,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专业教学团队负责收集、储备好专业教学活动、兼职教师的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的录音、图片、录像、文稿等信息。
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行业的实战技能和知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该建设也将对教师团队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建立协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共享机制等五种机制,并通过这五种机制,不断优化团队结构,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