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革新教学方式

2024-05-26 13:19温贻芳
教育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岗位

温贻芳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应当锚定“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照新型劳动者的培养需求,围绕教学方式改革这一重要抓手,紧扣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重要特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组织流程、优化师资结构,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提高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望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融入“高科技”思维理念

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特征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思维转变,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科技思维融入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全过程。

确定适应性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要突破单一门类、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思维,职业教育必须转型升级到工程教育,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突破单一技能、单一岗位的人才培养逻辑,需要重构课程体系,从产业、行业、企业中挖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立足于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新技术应用与消化以及技术改进,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对接区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设与之契合的相关专业,并对专业进行周期性动态调整。将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入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个性育人。职业教育应基于产业发展状况赋能新质生产力,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职教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系统化、情景化和数字化。课程以开放、多元、双向的“商品式”呈现,教师与学生在“课程超市”中双向选择,同时打造短周期、活内容和多样化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微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革新教学组织流程,聚焦“高质量”教学改革

要构建“挑标杆企业—选典型岗位—找工作任务—理职业能力—定课程结构—建课程内容—评价反馈与更新”的实施路径,把企业主要岗位要求、关键生产环节转化为学习项目,细化成教学资源。

挑标杆企业。绘制产业链企业清单,深度调研,选取标杆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通過分析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切实可行的课程遴选方案。

选典型岗位。联合标杆企业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选取典型生产线,梳理典型岗位。对每个岗位的相关职业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基础。

找工作任务。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相关工作任务,以岗定课。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和实际工作的对接。

理职业能力。根据工作任务提取和总结相关的岗位职业能力,包括技能、素养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分门别类,为后续课程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定课程结构。构建基础课程、岗位方向课程、综合课程模块,形成完整的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学校将新技术课程化、新工艺项目化、新素养资源化,开发出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教学新资源。

建课程内容。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素养转化成新课程、新项目、新活动,开发新技术课程,形成课程教学新资源。对于新兴技术和工艺,及时开发相关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研制新课标,编排课程任务。

评价反馈与更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反馈,对课程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形成良性循环。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高效能”作用优势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推进教学方式转变的主导者、执行者,职业院校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效能。

优化双主体结构,以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职业院校应畅通企业专家进团队、进课堂,校内教师进企业、做项目的“双向交流轮岗”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教师+工程师”的混编教师团队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带徒传技、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专兼职教师互研、互学、互助,形成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等平台,与紧密合作的产业链头部企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国家级、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教师开展实践锻炼搭平台、拓渠道。

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双师素质引领教学方式改革。其一,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联合企业共同设置教师实践岗位,安排企业实践导师;学校有计划、分步骤、分批次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开展脱产顶岗实践、跟岗锻炼,承担企业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工作。其二,建立实践业绩成果考核导向机制。以校企合作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业绩成果作为实践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教师实践脱虚向实,切实提升实践成效,构建企业发展与教师能力提升的双赢局面。通过系统性的教师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制度性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持续性的培训投入和保障,滚动实施培养培训工作,锻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工匠之师”。

推动有组织科研,以科教融汇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应“顶天立地”,既要向学术型本科学校的科研工作水平看齐,又要贯彻科教融汇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面向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构建集理论创新、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科研工作模式。瞄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以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等为目标,构建有组织、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组织模式。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多层级科研平台体系,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规划布局研究课题,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出。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岗位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