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普通的乡村教师,扎根教學,一步步成长、积淀,凭着锲而不舍的韧劲,成长为名师,成为引领教学的佼佼者,这需要前辈的引领,也需要自身的精进和努力。
【关键词】 初心 名师引路 教研并进 成长
2000年,从宿迁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我的家乡沭阳县周沟小学,那时候的村小条件比较简陋,昏暗的教室、破损的墙壁、残缺的黑板、高低不平的地面……虽然现实与理想有些落差,却并没有动摇我为家乡教育出力的初心。我想,这儿就是我的天地。看着学生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我感觉身上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责任,那就是教好我的每一个学生。
那时,我想起宿迁师范学校许校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说的一句话:“选择教师,就选择了崇高和奉献。”如今,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每天,面对那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勤劳朴实的家长所流露出的殷切希望,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我仍清晰地记得,我蹬着自行车去批发市场买回白纸,回来后和孩子们一起糊墙壁;课余时间,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铲平了教室地面,动手把教室装扮一新……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快乐着、幸福着……
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他们上课,他们也很乐意指导我、帮助我。在办公室里,我时常看到他们认真工作的身影,他们架起老花镜,认真研读教本或批改作业,我感觉那就是夕阳下一道最美的风景。每天晚上放学后,老教师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单独无偿辅导,结束后还要亲自送孩子们回家,看着他们乐此不疲,我心生敬佩之情。
正因为这份执着与认真劲儿,在乡镇工作的18年,我先后两次被评为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职称也相应地从小二顺利晋级到中高。在当时,中高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已经达到了“制高点”。可没想到的是,我又有了新的“遇见”。
2016年,迎来了《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的五年计划,而后就有了乡村语文骨干老师培育站的诞生,我也有幸被吸收进沭阳县第一届乡村语文培育站,成为葛玲玲主任、李彩香校长等导师的学员,从而能聆听到很多专家的专题报告。几位导师一直是我很仰慕的名师,现在能有机会与她们“亲密接触”,能够得到她们的“点化”和“引领”,我兴奋之余,更多的还有感恩——她们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而她们也成了我人生中重要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的语文教师,我当初的激情已开始慢慢消退,正如李彩香校长所说,现在的我们就像是处在“瓶颈”期,渐渐对自己放松要求,偶尔会产生惰性,也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但是专家教授的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懂得“反哺”,要有扎根乡村教育的恒心和毅力,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要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有“乡愁”情怀,要努力做好“匠人”,要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农村长大的我,热爱这片土地,乌鸦尚能“反哺”,更何况是人呢?于是,我认真跟随导师们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决心真正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我深知自己不是聪明的那一个,只有比别人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于是,在乡村小语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尽力、用心、主动,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导师们的期望。
一年来的培训内容全面系统,让我们一群乡村小语人像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我幸运地被省教育厅聘为沭阳县第四、第五届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为全县乡村语文骨干教师的成长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努力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从教初期,我认为只要教好自己所带的学科,努力做到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真正喜爱的老师就行了。直到2006年,我参加了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深入研究”团队后,才改变了想法。那时候“合作学习”很受关注,我发现在实践中有一些流于形式的问题,于是,我积极申报了一个县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及引入时机的研究”,坚持实践研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环境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他们的阅读生活问题更需要予以关注。于是,我先后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持续性阅读热情的策略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热情激发的策略研究”、省陶研会课题“陶行知思想引领下乡镇小学生快乐阅读的策略研究”、市级重点课题“乡村留守儿童阅读期待激发的策略研究”,均审批立项并顺利结题。
2018年,全国统一使用了部编版小语教材,该套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我又申报了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部编小语教材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民族根文化的策略研究”。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通过优秀传统汉字文化、古诗词文化、文学经典、节日研究,将知识学习与“民族根文化”传承相结合,以知识推动文化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孩子心中。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正因为坚持教研并进,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得到领导、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
2018年暑假后,我通过选拔考试,顺利进入了沭阳县实验小学任教。在这里,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另一位导师——王婷婷校长,她成为我课堂教学的重要引路人。在她的引导下,我经历了一次次赛课磨炼,扎根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努力做教育的深耕者,从而得以快速成长。
2019年,县里举行语文教师优课比赛,在王婷婷校长和葛玲玲主任的鼓励下,我决定参加试试。那时的我已经三十几岁了,作为一名一直在乡村小学工作的中年教师,缺乏参赛经验,但在导师的鼓励指导下,我全力以赴,获得了县一等奖及参加市赛的机会。我既兴奋又忐忑,经常挑灯夜战,备课、做课件到下半夜。
那段时間,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跑课,一个年级组20个班在赛前均被我跑遍了,以至于整个二年级的孩子都成了我的学生。每天晚上放学回家收拾完毕,我就把丈夫、儿子拉过来“上课”,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反思,不断修改、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青蛙卖泥塘》一课获得了市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接下来,我又参加了课外阅读指导课、道德与法治优课、语文青年教师优课等比赛,均获市、县一等奖的第一名。从县赛到市赛,最后又走到省赛,已是不惑之年的我能有幸和全省年轻赛课选手以课会友,一路走来,深感荣幸。
回想整个磨课赛课的过程,虽很煎熬,但有蜕变的快乐,有被关怀的幸福。还记得备战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期间,我不仅常常备课到深夜十二点,也时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幸运的是,我不是孤军奋战,因为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有爱的团队!有导师王婷婷校长的时刻关心、陪伴、鼓励、指导,有市教育局曹志勇主任、县教研室葛玲玲主任的精准把脉……所以,也时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备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在备赛研讨的过程中,团队的伙伴们积极参与,大到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小到一句评价语、字词的准确发音,都倾注着集体的心血智慧。就这样历经近20次修改与试讲的教研实践,我最后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泪水,也有鲜花、掌声。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邂逅,才有了我的一次次蜕变成长。漫漫研修路,悠悠教育情。今后,我会继续思于教学丛中,行于学生心里,在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上抽穗扬花,收获更多的成长与感动。※
宋春丽,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获得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沭阳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她先后获五省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评选特等奖第一名、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优课评选一等奖、宿迁市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等,主持研究多个省、市级课题,多篇论文发表在《语文建设》《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