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宇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双减”政策的出台,也倒逼我们去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理解、联系和建构,推进深度学习。因此要整体统筹规划,有梯度地培养关键能力;整合教学材料,有策略地培养关键能力;设计项目学习,有指向地培养关键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关键能力;项目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化素养导向、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境、注重质量标准。推进深度学习,培养关键能力是我们需要研究实践的课题。
一、整体统筹规划,有梯度地培养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应该具有的素养,如语言自主学习与建构的能力、对不同特质文本的阅读能力、在复杂环境下的沟通能力、独立的思辨能力、基于言语交流任务的创造能力、结合媒体特点的表达能力等。
1.明确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从阅读来说,有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评价、思辨、运用和创造等。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所以确立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的目标:初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理解能力,初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创造、思辨能力。同时把每一种文体的教学与各种关键能力相结合。
在初一记叙文教学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理解能力。以概括来举例,可以有以下四种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用一句话或四字短语来概括段落和情节;概括某一事物和景物的特点;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概括事物的内涵和原因。初二阶段学习散文、古诗词,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初三阶段学习小说和议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演讲稿和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2.系统建构实施,多维立体地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序列化教学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尝试。被接受、认同的程度最高的是文体循环训练序列,其主要是按照文体类型训练写作能力,初中写简单的记叙文(初一年级)、说明文(初二年级)、议论文(初三年级),不同文体再做细化分类。其次是写作流程序列,加上对应试作文的重视,很多教师按照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的序列推进作文教学。此外还有思维能力训练序列,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是想象力发展时期,多写想象作文;中年级是观察力发展阶段,多作情景作文;高年级进入抽象思维发育期,要在作文中培养概括、演绎、归纳等能力。
思维能力训练序列比较有代表性的刘腓腓老师、高原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创立了“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即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二年级着重训练分析能力,初三年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三级训练体系中的三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联系。江苏扬州中学则根据写作需要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训练序列确定为逻辑思维(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形象思维(想象和联想)、辩证思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每种思维方法再拆分成若干个训练点,示范引导,让学生实践运用。
学习借鉴以上作文序列教学方法,尝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系统性建构与实施,重组课程内容。以写作类型、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写作知识与技巧、写作评价为主线,提炼相对合适的作文主题,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情境和任务、目标和资源、学习活动和评价的全过程整合与重构,形成多维立体交叉融合的序列化、结构化的写作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依托单元教学,逐层深入地培养综合能力
关键能力的培养要依托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情境化。结合统编教材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据此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在单元课段设计中呈现目标的进阶性、内容的梯度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关键能力。下面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
单元教学主题:四时风景异,此情古今同。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课段—抑扬顿挫,读出四季之声
第1课时:单元导读课《语文第一课》
第2、3课时:朗读指导课、重点讲读课《春》
第4、5课时:朗读指导课、重点讲读课《济南的冬天》
第二课段—含英咀华,领略四季之景
第6课时:对比鉴赏课《春》《济南的冬天》
第7课时:自读应用课《雨的四季》
第8课时:诗歌文化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9课时:整合探究课《筹建诗歌博物馆》
第三课段—妙笔生花,抒写四季之情
第10课时:写作指导课《风景这边独好》
第11课时:实践活动课《悦游文中,走进自然》
第12课时:作文展评课《风景这边独好》
单元教学过程中有真实学习情境,有引領性主题、进阶性目标、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赏,用在赏析中学到的方法去写,在读—赏—写活动中,对单元主题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知,使思维结构化、系统化,形成学科思想,使学习深入。同时活动有评价标准,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
二、整合教学材料,有策略地培养关键能力
1.运用情境素材链接策略,让学生思维开阔并延展
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就有多丰富。教师可以选择鲜活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提升,情感丰富。
教学内容可与生活和生产链接,如把孟晚舟回国在飞机上写的文章《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还可以就本校114周年校庆设计教学活动;还能与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链接,如节选《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优秀片段作为学习素材;可以与思想道德教育要素链接,如2021年7月1日,利用两节课时间带领学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重点观看了青少年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学生也深深记住了“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此外还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印发给学生学习,还有“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介绍等。笔者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运用焦点讨论策略,让学生思维深入并外显
焦点讨论法又称艺术形式方法,笔者是从乔·尼尔森《关键在问》这本书中学到的,并将其引入语文教学中。这一方法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反应性层面,有关个人的反应和联想;诠释性层面,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决定性层面,关注解决方案。教师通过连续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清晰思考的能力。
案例:“从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中学到了什么”
情境:晚修时间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之后
理性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典籍
体验目标:从典籍里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开场白:我们来说说今天的典籍所讲的内容。
客观性问题:影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记得哪些场景?你听到了怎样的台词?
反应性问题: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哪些场景让你感动?哪个人物让你心生敬佩?
诠释性问题:从影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认知?你对典籍有哪些新的思考?
决定性問题:重温典籍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面对典籍你打算如何做?
如果上述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会形成一篇小论文,焦点讨论法可以让思维条理化,思想清晰化,把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运用学习主题提炼策略,让学生思维凝练并提升
单元学习主题是单元学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等要素的总称,发挥着统摄、引领的功能,贯穿在整个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之中。
学习主题的提炼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如学习任务群,通过梳理、提炼和整合,对接学习材料,可以形成可直接操作的学习主题。又如可以根据“活动·探究”确立学习主题,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的阅读、采访、写作,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的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等。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地图,统整语文要素进行教学主题提炼。
教学地图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科知识进行溯源,对语文要素进行解构,对学习要点进行统整而形成的教学要素归纳和区域布局图。如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根据诗歌的文体知识和学习要点可以确立如下学习专题:古诗中的写景角度、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探究、意象—解读诗歌情感的钥匙、你必须知道的古诗词常用典故等。也可以根据重要诗人,确立学习专题,“李白:李白的送别”“杜甫:何为人格,何为风骨”“苏轼:与自我和解的瞬间”“辛弃疾、陆游:士大夫的生命底色”“王维:王维的辋川”“陶渊明:发现与回归”“李清照: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里活出最真挚的人生”“欧阳修:生命的悲风与达者的歌唱”“柳宗元:千万孤独与谁弹”等。
再将学习专题结合语文要素进行统整,确立学习主题。如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竹里馆》作为学习起点,结合《辋川集》中王维的另外五篇作品《鹿柴》《欹湖》《白石滩》《南垞》《辛夷坞》,以及写于辋川别业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别业》,十首诗组成一个以辋川为背景的王维山水诗的学习单元,探究王维山水诗的象、境、意,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质。由此,确立单元教学主题:王维的辋川—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艺术特质探究。
三、设计项目学习,有指向地培养关键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的情景中,围绕一个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展开学习,完成真实的事情或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运用各种资源,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模式。这种实践参与的学习模式能将知识与事物、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行动和知识与自我有机地整合起来。
利用文昌市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设计了如下项目式学习课程方案。
课程主题:紫贝山阳,家是文昌
课程介绍:文昌,古称紫贝,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秀的文化传统。走进自然,联结社会,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课程背景:文昌素有椰子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文化之乡、国母之乡、航天之乡、将军之乡、书法之乡以及长寿之乡等“九乡”之美誉。
课程目录:
活动一“文昌往事—了解文昌城市历史沿革”(历史)
1.走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南老街
2.听老人讲故事,采访文化馆馆长
活动二“走进东郊椰林”(地理、生物、经济)
1.了解椰子生长习性
2.参观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3.做市场营销方案
活动三“我的航天梦”(物理、爱国)
1.我是小导游,参观文昌发射基地,讲解火箭原理、发射程序
2.我是志愿者,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
3.我是设计师,设计制作宣传海报
4.我是小指挥,制作简单航天器,模拟发射
活动四“文昌采风”
1.浅吟低唱颂文昌—向“紫贝文集”投稿
2.浓墨重彩绘家乡—书画作品展览
活动五“现代文明城,千古文昌情”
1.四个活动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2.作品编辑码书,即生成草料二维码,加作品简介。
项目式学习整合学科内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把知识结构化,再以主题、领域、单元等方式联通,形成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认知结构。最后用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双新”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要成为深度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走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所以在深度学习探究的路上,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乔·尼尔森.关键在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吴欣歆.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指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