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4-05-25 12:13文玲
新教育·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文玲

【摘要】提高音乐核心素养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和深化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重在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维度展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构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生音乐学业质量进行监测、提升的重要前提,有助于促进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音乐学科素养形成直观、深刻的理解,将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音乐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音乐学业质量评价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考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对其科学评价却始终是困扰着音乐教育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音乐看不见、摸不着,且语义“含混”,不易量化,导致音乐学业质量评价困难重重,评价研究进展始终比较缓慢。随着21世纪智慧教育时代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数据化、智能化等技术在教育学科上的广泛应用,为音乐学业评价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机遇。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的意义

1.政治意义:中小学美育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地位逐渐凸显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高度重视中小学校的美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推动音乐学业质量评价工作。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十八大以后直接提出了研究制定中小学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及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检测(国办发〔2015〕7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十九大之后,美育评价再次提升至新的高度。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2.现实意义:树立音乐文化自信培养创新美育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乐”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礼记·乐记》中提出,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显然,音乐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方面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无法替代的。音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特别对中小学生而言,在义務教育阶段接受音乐课程教育,不仅有助于知晓乐理、掌握音乐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实践素养、学术素养,对促进学生向“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学术型”人才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音乐教育赋能人才培养,遵循艺术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二是音乐文化自信亟需加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西洋音乐的不断渗透导致当今许多传统音乐面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处境。如何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以音乐涵养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既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课题,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应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载体,充分品味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是实施全民美育、培养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使命。

3.实践意义:核心素养新评价机制突破 “唯考试论”“唯课堂论”的掣肘

一是音乐教育价值潜力亟需进一步挖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唯考试论”“唯分数论”使得音乐学科始终难逃边缘化的命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音乐教育的价值逐渐被各界所认可。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成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在促进儿童大脑智力开发、提升语言社交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作用明显,有必要深入挖掘被应试教育所忽视的那些价值潜能。

二是评价方式陈旧老套亟需变革创新。目前,针对基于教师素养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课堂质量、教师素质、学生表现等方面的评价,仅仅反映的是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而针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特别是基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评价,反映学生长期学业效果、学业素养、价值观、世界观的评价尚未获得学术界乃至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即在评价方式上只注重教师课堂上的“立德”质量,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树人”质量。

因此,教育评价不仅要探索如何“立德”,更要关注“树人”之后的长期效果。育人才是一切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改革,打破课堂空间的束缚,将评价主体让位于学生,将评价维度从课堂延伸至家庭、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高度,教育评价才显得更有意义。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的评价方法

1.明确评价对象并制定评价指标

以小学6年级的音乐学业质量的评价方法为例,结合教育部编制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给出的六至七年级阶段音乐学业质量达标要求、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构建音乐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建立审美感知的指标体系框架。围绕该学段学生的审美感知这一目标层指标,建立音乐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形式和音乐风格流派四个准则层指标。其中音乐情感情绪可以围绕该学段学生的学唱音乐作品的情感融入、听辨音乐作品的情绪表达、通过哼唱和表演表达生活中的心情等建立3个子准则层指标;音乐表现要素则可以围绕该学段学生的听辨乐器、听辨曲目和音色、感知旋律节奏的能力、生活中对音乐的热爱、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等建立5个子准则层指标;音乐体裁形式则可以围绕该学段学生的辨别音乐体裁的能力、对音乐课程里曲目与作者的了解程度等建立2个子准则层指标;音乐风格流派则可以围绕该学段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感知地方代表性音乐的风格、辨别西洋音乐的能力等建立3个子准则层指标。

二是建立艺术表现的指标体系框架。围绕该学段学生的艺术表现这一目标层指标,建立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乐谱识读4个准则层指标。其中声乐表演可以围绕该学段学生能否用正确的姿势与方法演唱,能否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合唱,能否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动作中融入表演,能否对音调、语言节奏及声调的把控,是否乐于参与校内、校外歌唱表演活动等建立5个子准则层指标;器乐表演则可以通过评价该学段学生能否用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是否乐于参加校内、校外乐器演奏活动等建立2个子准则层指标;综合性艺术表演则可以通过评价该学段学生能否根据节奏与旋律配合表演以及依据其参与学校、家庭、社区表演活动的热情度等建立2个子准则层指标;乐谱识读则可以通过观测该学段学生能否视唱简单乐谱、对音名音符及音节等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建立2个子准则层指标。

三是建立创意实践的指标体系框架。围绕该学段学生的声音与音乐探索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音乐编创能力建立3个准则层指标。其中声音与音乐探索能力可以通过评价该学段学生的听辨音乐进行节奏能力、听辨旋律创编能力展开评价;即兴表演能力可以通过衡量学生能否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与即兴表演相结合进行评价,包括在课堂上能否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动作模仿、角色扮演;音乐创编重点考察的是该学段学生能否在生活中编创打油歌曲或歌词,能否结合音乐曲调哼唱出来。

四是建立文化理解的指标体系框架。少年强则中国强,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树立文化自信也是新版艺术教育课程新增编的一项要求。围绕文化理解这一目标层指标,可以建立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2个准则层。其中音乐与社会生活重点关注该学段学生对音乐社会属性的理解,可以通过观测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民族音乐作品的认识能力、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历史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音乐活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等建立3个子准则层指标;音乐与姊妹艺术侧重的是该学段学生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入程度,包括通过音乐去关联美术、舞蹈的能力,可以通过观测学生能否从生活画面的色彩、线条中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从音乐的音响中联想到多姿多彩画面、音乐节奏对舞蹈元素的表现等建立3个子准则层指标。

2.设计评价方法

目前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主要围绕定性评价展开,定性的评价往往侧重于“是”与“否”或“能”与“否”,无法体现这一指标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客观评价或者更精细化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量化评价方法,通过任课老师根据每一项指标对每个学生进行赋分或者赋相应的分值权重,然后进行综合汇总得出一套量化排名,以此有效反映学生学业质量情况。可以采用美国的运筹学家Saaty设计的层次分析法对上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排名。层次分析法采用的原理就是通过主观判断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再由多个子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层次目标,其优势在于明确目标与子目标、子目标与若干个层次之间的量化关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每一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分,针对每个学生,分别建立目标层、子目标层、层次目标层的评价指标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每个矩阵中每一行的得分的乘积再开13次方根得到综合权重,最后通过计算一致性比率判断矩阵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学科核心素养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以小学六年级的音乐学业质量的评价方法为例,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设为核心目标,分别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形式和音乐风格流派、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乐谱识读、声音与音乐探索能力、即兴表演能力、音乐编创能力、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设定为13个子目标,再将包括学唱音乐作品的情感融入、听辨音乐作品的情绪表达、通过哼唱和表演表达生活中的心情等在内的34个子准则设定为层次目标。任课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中该学段每个学生针对每一项层次目标进行赋分,如分值可以从最小得分1分,最高得分10分进行依次打分,由此每个学生可以得到一张拥有34项指标的综合打分卡。该打分卡的优势在于,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得到该学生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目标层的学业质量排名,如可以通过计算结果观测该学生哪一项指标比较靠后,在后期的教学中可以对其进行因人施教;对于整体班级而言,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得到整体班级围绕上述目标层的学业质量排名,有助于任课教师根据较为薄弱的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整体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事实上,音乐学科核心素養的学业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专业的工程,不仅需要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与教学经验构造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还需要各学段专业教师的高度配合且认真负责地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赋分,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将各指标进行量化。这种采用多维度的量化评价方法,有助于促进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直观、深刻的理解,将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培刚.普通中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J].人民音乐,2022(1).

[2]刘源,刘红云.音乐能力测验:结构拓展与分析方式的转换[J].心理科学进展,2012(8).

[3]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2).

[4]吴秉旭,马云鹏.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音乐与表演,202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HKZ14522017)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