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相融合,以实现乡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议题。因此,将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地整合到乡村振兴中,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池州市A村为例,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旨在为其他乡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池州市A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2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举措。国土空间规划可通过合理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资源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确保生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布局和空间保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遵循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和要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1]。本文以池州市A村为例,分析了该村人口結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该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以期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标[2]。
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池州市A村发展现状
分析村庄现状以及问题是实施工作的前提,也是制定有效规划方案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可以确保制定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3]。
池州市A村因“山为城,石为门”而得名,距城区45km,地处贵池、青阳、石台三地交界处,是历史上上九华山的要冲之地;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覆盖率高,平天湖穿村而过;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拥有以石门村徽派古民居为特色的独特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浓厚,为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产业发展较好,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也逐渐发展;积极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但池州市A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据调查显示,A村老年人口居多,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第二,产业方面仍存在不足。A村第一产业以茶叶、桑蚕养殖和水稻种植为主;第二产业较为匮乏,仅有数家小型家庭式作坊以茶叶加工为主,产销模式传统单一;第三产业主要借助杉洋历史文化名镇优势发展旅游业,旅游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开发不充分。例如,A村整体风貌保护完整,现有高氏宗祠、桃花坞、八卦墓等古建筑约180幢,其中有保护价值的17处,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2处,但未得到有效开发,未来可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4]。第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内部道路网基础较差,存在部分畸形交叉口、断头路,机非混行,出行秩序相对混乱;缺乏停车场,大部分村民将车停在路边,影响交通。第四,在规划布局方面,村庄部分区域建设用地不够集约,布局不够合理;古民居与现代建筑布局相互穿插,建筑风貌较混乱。
2 规划原则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原则的基础上[5],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强调了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还注重了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
2.1 以民为主,全民参与
坚持以民为主,全民参与。以村民的迫切需求为导向,尊重村民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村民深度参与,要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和参与,确保规划成果既符合专业标准又贴合村民意愿。
2.2 保护优先,节约集约
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引领,盘活存量、扩大流量,实现全村域规划、全村域整治,严格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形态、历史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态本底。
2.3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违背规律一哄而上、求全求快,编制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符合乡村经济承受能力的村庄规划。
2.4 城乡统筹,分区指引
坚持城乡统筹,分区指引。相关部门应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趋势,考虑村庄的功能和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分区指引规划建设,重点从道路交通、用地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协调。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池州市A村发展路径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空间保障和规划指导。本文基于A村现状,遵循规划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逐户走访的方式对村民意见进行收集整理,有效问卷率接近90%。经问卷调查梳理和文献资料综合整理,笔者认为要提升池州市A村的区域经济和人居环境可以从建设空间上进行优化,拟构建“综合服务区、优势产业工业园区、山地田园观光区、书香田园体验区和农业创新发展区”五大区域空间发展结构[6]。其中,综合服务区主要是依托镇政府形成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便捷生活和区域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优势产业工业园区主要依托地方资源,招商引资发展、壮大三大优势产业;山地田园观光区主要是进行生态保育,发展休闲生态光,完善居民生活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书香田园体验区主要是建立木制牌坊、文昌阁、高氏宗祠等旅游观光带和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中小学研学基地、自然文化旅游和老人康养,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农业创新发展区主要依托当地园地资源发展以茶叶种植为主的现代创新型农业[7]。
3.1 建立综合服务区
在保障村庄居民点自身服务功能完善的前提下与池州市A村社区级服务功能有机联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城乡综合服务区规划于村域中部,一是积极配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及农村污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理布局市政管网;二是合理统筹本村村民的建房需求与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住房保障需求,引导人口集聚,依托池州市A村区中心进行开发建设,承接镇区外溢公共服务功能,与镇区共同打造集居住、商业、旅游服务、体育健身、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综合服务配套区,服务功能辐射至池州市A村全域,推动以旅游服务、商业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布局A村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旅游业带动茶叶、果蔬等传统农业发展,扩大农产品营销市场,主要项目主要是旅游综合服务楼、商业街、文体中心[8]。
3.2 建立优势产业工业园区
做好、做优以茶叶种植为代表的农产品种植业,延续村内茶叶、桑蚕种植经验,引导茶叶产业集聚规模发展,高标准建设茶叶产业基地,促进茶叶产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叶产业发展道路。一是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环境容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三是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确保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协调,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主要发展以下三大产业[9]:文化创意产业以A村当地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发展手工艺品制作、文化体验工坊等,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特色轻工业依托A村当地的农副产品,发展豆皮、米面等农副食品加工、中草药提取、竹木工艺等轻工业产业;生态农业利用A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3.3 建立山地田园观光区
在规划过程中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边界;合理推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高标准提升整治村庄环境,建立村庄人居环境维护机制,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环境[10]。山地田园观光区位于村庄西北部,一是结合怪潭景区、鱼龙洞等自然景观,优化山地田园景观,种植山地特色农产品,结合周边果园形成观光采摘、田园休闲等业态;二是建设林下登山步道,发展“山地观光+实践教育+户外拓展”项目,融入古镇传统文化,与学校、机构等合作,形成户外教育基地,并设立登山徒步、观景平台、稻田艺术景观、观光采摘等主要项目[11]。
3.4 书香田园体验区
书香田园体验区位于村庄北部,凭借古村历史建筑,如上兴济桥、文昌阁、高氏宗祠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连片的农田景观,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弘扬和体验历史悠久的耕读文化。一是对村庄兴济桥东侧周边山体上的墓地进行景观环境整治,迁移至兴济桥东北侧,优化景区周边景观;二是持续发展青少年课外国学文化教育,结合夏令营、学校素质教育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向青少年传播古镇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项目有蓝田书院、国学文化馆、农耕体验、田园教室、特色商业街、墓地整治等[12]。
3.5 农业创新发展区
农业创新发展区可将历史古镇、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与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融入村庄产业,推动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创新发展区位于村庄南部,一是依托A村茶叶特色产业优势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引进光伏技术与茶叶种植相结合,形成“桑蚕+茶叶+禽类养殖”的农业发展模式;二是茶叶林地养殖土鸡,一地两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将创新、研究、教育、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与茶叶有机结合,并延伸产业链,打通茶叶生产开发的各个环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建立种植区、茶叶加工、茶叶展示区、研学交流等项目[13];五是活化利用部分闲置建筑,引导开展农家乐、旅游商店、特色民宿等经营活动,提升村庄活力。
4 结束语
本文将国土空间规划與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提出池州市A村发展路径,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弘扬了乡村文化、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未来,还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也要注重本土经验与创新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适合各自的乡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晨雪,刘榕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技术路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2):4-6.
[2]王锐,李兰,王克德,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23(13):206-212.
[3]唐映雪.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分析——以潼南区李台村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65-66.
[4]郑立成.传统村落室外空间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研究—以池州市石门高村为例[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4.
[5]聂常坤.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农村规划政策的思考——以山东省合村并居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4):184-186.
[6]王琳.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易县山区村庄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2.
[7]胡元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3(08):140-142.
[8]王聪,张君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2):66-68.
[9]王永忠,杨贞贞.Z区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3个村庄实地调研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8):43-46.
[10]刘斌,陈龙,王亚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评价与分类研究——以白银市靖远县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6):32-37.
[11]曹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4(03):77-79.
[12]张展.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技术路线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5):40-43.
[13]廖嘉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