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

2024-05-24 13:09王秀
村委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王秀

摘要:鄉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文章以位于城镇开发边界的边缘村泰兴市滨江镇新星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针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前村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五方面出发探讨新星村的规划编制路径,以期为类似村庄的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性借鉴,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多规合一;新星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9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空间规划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的乡村规划方法和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发展,尤其是位于特殊地理位置的村庄。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是推进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必要之举。文章以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新星村村庄规划实践为例,探索新星村如何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引领下优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产业升级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土地利用集约高效;如何开展全域修复和土地整治,营造出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1 新星村基本情况

新星村位于泰兴市滨江镇最南端,西临长江,北达泰兴经济开发区,南邻虹桥新城。全域国土面积275.21hm2,全村现有750户、户籍人口2 440人,常住人口1 700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1]。村内拥有江堤岸线3km,是长江沿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前沿阵地,市重点工程长江生态走廊建设的核心区,还拥有全国范围内罕见的泰兴长江圩田系统,也是“全国渡江支前特等功臣”丁广田老宅和新四军北撤渡江死难烈士原葬遗址所在地。新星村先后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

2 规划编制前新星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新星村北临泰兴经济开发区,为城镇开发边界的边缘村,虽与城市紧密联系,但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村庄土地利用布局散乱,呈零碎分散状;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部分村民将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中,导致水体黑臭,水生态环境堪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村民需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仅停留在遗迹展示,文化氛围弱;农业种植以基础种植,低效种植为主,整个产业发展较为单一。

3 新星村“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特点

一是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规划编制单位指导的方式,由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和引导村民、乡贤、重点项目建设主体、种植大户等共谋村庄规划[2]。二是建立“村民主体+共建共商+需求导向”的工作机制,让村民广泛参与到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是村庄规划顺利完成编制、实施和后续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才能体现是“政府管用、村委好用、村民实用”的规划[3-5] 。

4 “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编制路径

4.1 严守底线管控,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底线管控,全域统筹,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最终实现农用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量,生态用地不减少(湿地公园),环境有提升(见图1)。

4.2 谋定规划目标,制定规划策略

规划结合村庄独特生态格局和长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村庄定位为“传承新星之火,共创圩上人家”,将红色文化氛围融入到新星村的田园乡村中,打造泰兴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圩上人家。规划将村庄分为生态农业产业区、红色文化体验区、长江圩田生活区三大片区(见图2)。

4.2.1 生态农业产业区

以圩田为特色,打造“种、养、加”相结合增产增收的“长江圩田”生态农业示范片区。

在“种”方面,通过完善高标准良田基础设施,提高“种”的效率与品质。结合《泰兴市沿江生态廊道拓展区综合规划》的农业分区,全面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工程,针对复垦等土地肥力较低区域开展地力建设工程,重点产业区试点建设科技支撑工程,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农业物联网,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在“养”方面,通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增加综合效益。以现有“稻鱼稻虾养殖、家庭农场”产业为基础,发挥圩田优势“集中连片,引水入田”,扩大“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等多种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规范农业种养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树立“长江圩田”生态农产特色品牌。

在“加”方面,通过绿色农产加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融合第一产业资源的优势,把农产品绿色加工作为发展重点,推动农场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在新星村北部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大米加工厂”“仓储烘干中心”,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2.2 红色文化体验区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村庄发展需要,明确提出“红色融入圩田”的空间塑造思路,形成“景村一体化、红旅一体化”发展构想。规划以中安轮纪念广场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该区域定位为红色文化体验区,以“红色”圩田游为主题,将断流亭、中安轮纪念广场等现有红色节点为基础,串联规划的渡江功臣丁广田老宅、车厘子采摘园、湿地公园、农耕体验园、闪闪红星拓展营等红色文化景点与田园休闲节点,融入红色教育研学与圩田自然教育,形成以红色文化体验与田园乡村旅游为主的红色圩田游线,既彰显了新星村特有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也体现了红色资源在促进村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了空间格局优化、红色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传承、产业有序发展等诸多目标有机协调与融合。

4.2.3 长江圩田生活区

将依水而居的各庄台定位为长江圩田生活区,规划以延续圩田肌理、塑造特色风貌为目标,改造了圩田生态湿地公园,调整沿江风光堤旁零售闲置厂房的用地发展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沿江民宿和农家乐,为城市提供休闲服务功能。在民居建设方面,规划保留富有水乡意境的圩上人家景观空间格局,不大规模新增农村居民点,大力挖掘村内空闲地潜力,采用“插花式”融入现有庄台,既盘活了村庄闲置资源,又延续了圩田肌理。

4.3 強化国土整治,开展全域修复

规划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耕”基。新星村属于沿江圩区,地势低洼,特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过去用土渠输水时,渗透流失严重。针对低洼“圩区”和沟渠水土流失问题,规划建设了排水沟渠沟渠,让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将小块变大块,有效解决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截至2022年新星村田成方、道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已显现,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目标,规划对新星村内河流水面、坑塘水面、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涉及工程内容包括对河道缓冲带构建,湿地、池塘水质净化,生态多样性修复以及河道、池塘驳岸改造、岸坡植被修复等。

4.4 盘存量挖潜力,提高服务效能

规划运用渐进式更新思维,盘活乡村存量资源4处,补充村庄生活服务配套。规划利用闲置小学打造村民委员会,规划了养老中心、卫生服务室、综合服务大厅、村史馆、警务室等新功能。规划将闲置厂房打造成村民大舞台,已投入使用并定期举办文化汇演、主题文化教育等,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规划将废弃土地庙,进行土地整理后打造成村庄小游园,丰富村民健身休闲空间,同时设置了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集约节约利用了土地。规划利用村民委员会北侧闲置厂房改造成村民生活服务中心,规划设置了社区集市、红白喜事堂、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功能,让村民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规划在“红色”圩田游的游览线路上,安排了多处产业发展项目。例如,将新星村东部废旧厂房及银杏园改造成银杏文化主题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休息、村庄导览等服务;利用沿江风光堤旁的两处闲置厂房,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打造沿江民宿和农家乐,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休闲服务功能;整合新星村原有的果蔬种植,将村内低效农村宅基地进行整治,建设了10万m2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用于鱼菜共生、立体草莓、无土栽培、车厘子种植等,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4.5 轻介入微更新,空间品质塑造

4.5.1 修复生态,提升生活品质

规划响应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将一处废弃鱼塘通过水系疏通,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简单设置栈道和凉亭,打造成了生态湿地公园,实现了低成本修复生态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提升了居住品质,也为城市提供了服务休闲功能。

规划对河道水系进行分类整治,生活类河道中部分河道存在生活垃圾乱堆河道堵塞现象,生活清洗码头存在安全隐患。规划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改造策略。一是靠近民居类的河道,将原有硬质驳岸进行加固,局部生态驳岸通过栽植湿生植物,对河流驳岸进行保护美化驳岸景观;重建浣洗码头,增加亲水安全,梳理滨水菜地,滨水一侧增加护栏,提高安全性。二是临近农田类的河道,采用低干扰轻介入的方式栽植湿生植物,对河流驳岸进行保护,增加对岸边农田冲刷下来的磷、钾元素的吸收,同时美化驳岸景观。

片状池塘以生态驳岸为主,岸边杂草丛生,部分池塘水质较差,缺乏亲水空间。规划结合水系环境,稳固生态驳岸,采用杉木桩、置石等方式稳固驳岸;水域面积较大的水边设置亲水平台、景亭等构筑,方便村民垂钓、休憩、观景;沿水边种植芦苇、芦竹、蒲苇、千屈菜等临水植物,水中种植荷花、菱角、莼菜等植物,增强观赏性同时又具经济价值。

4.5.2 微改活用,留住田园风貌

在建筑风貌与庭院环境方面,避免大拆大建,规划对现状民居墙体进行出新,统一建筑风格,宅前采用开敞式,打造微菜园空间,美化入户空间。宅后增加通透性乡土味特色院墙,丰富室内外的灰空间。

5 结束语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国土空间规划时代背景下,探索城镇开发边界边缘村的村庄规划发展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回顾了新星村面临的系列问题,分析了村庄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基于新星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践,笔者认为在后续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应当遵循几点要求。一是开展“深调研”,立足其自身找问题,结合规划精准定位谋发展[6];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以人为本,开展国土综合整治,美化村居环境;三是村庄建设引导需要在底线约束与全域空间管控的导向下开展,村庄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四是从全域全要素空间统筹构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规划逻辑;五是开门编规划,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多途径、多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建立规划互动机制。通过新星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以期能为相似地区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EB/OL].(2019-05-29)[2024-01-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14/content_5439419.htm.

[2]泰兴市人民政府.滨江镇新星村建成泰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EB/OL].(2023-10-10)[2023-12-30].http://www.taixing.gov.cn/xwzx/txxw/art/2023/art_ae43d260a991409f925bc30d3e391a67.html.

[3]钟瑞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践——以英德市石灰铺镇独山村村庄规划为例[J].居业,2022(12):79-81.

[4]华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J].城乡规划,2021(Z1):69-81.

[5]张晨,肖大威,黄翼,等.村庄规划调研阶段村民参与方法优化策略研究——来自珠海东澳岛渔村调研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8,36(10):67-72+78.

[6]周力锋,张文佩.基于村民全程参与的乡村规划机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31):21-22.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青岛市运用法治思维 健全创新“多规合一”体制机制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法律问题研究
“多规合一”路在何方
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