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中隐性知识转化与传递的路径研究

2024-05-24 09:27江柯莹
村委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

江柯莹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也成了重中之重,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石,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但现阶段农村产业往往出现发展瓶颈的问题,很多农村缺少或难以发展起自己的本土产业。为了了解农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文章从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传递角度出发,以慈溪市梅园村的杨梅产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从技能思维和认知思维两个方面出发来分析隐性知识的转化问题,进一步发现产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杨梅产业;农村产业;隐性知识;转化与传递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7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G320      文献标识码:A

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1]。这一重要部署,深刻指明了新征程抓好产业振兴的战略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意义重大。2018年以来,农村的产业面貌已经全然一新,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产业发展之余,产业间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部分产业欣欣向荣之际,其他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如何使得产业更好地发展,从而拉动农村经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概念界定

1.1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高度个体化的、难以与别人共享[2],但自己却能够运用到个体行为当中的知识,如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的诀窍,了解自己的技能等[3]。从技能和认知的观点来看,隐性(默会)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4]:一是技能类别,指的是那些不成文字的,难以表述的技巧、技术、经验和诀窍;二是认知类别,包含了洞察力、直觉、价值观、思维模式、团队默契、企业文化[5]。

1.2 农村产业

农村产业在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是指在乡镇以乡村文化为基础,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不同的市场操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既有地域特征,又有民族特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其中,农村资源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包括农村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

1.3 研究问题

文章着重研究农村产业中隐含的多种隐性知识,并从隐性知识的转化入手,以慈溪市梅园村杨梅产业为例来分析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隐性知识转化遇到的困境,由此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将农村产业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来更好地发展农村产业。

2 慈溪市梅园村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及隐性知识对其影响

笔者2023年6月到慈溪市梅园村对当地梅农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包含三个部分,共计32个问题,第一部分为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梅农种植的杨梅种类及种植面积;第三部分为杨梅产业中的隐性知识的调研,包括技能思维和认知思维两个部分。本次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268份,收回260份,有效问卷占比97%,其中男性有153人,女性为107人。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对慈溪市梅园村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及隐性知识影响展开分析。

2.1 慈溪市梅园村杨梅产业现状

慈溪市梅园村栽培杨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出产的荸荠种杨梅以个大、汁多、味甜而闻名全国,梅园村的山林面积中光杨梅的种植总面积就占到了466hm2,每年全村杨梅销售额8 000万元左右,是全市杨梅的主产核心区。家家有杨梅,人人是梅农,是梅园村的真实写照。以梅为名,因梅而兴。上天赋予了这块土地得天独厚的风水,梅园村山地富硒,这给了杨梅生长最好的土地。这里的杨梅不仅口感好,硒含量还是其他产区的1.8倍。每年杨梅时节,漫山杨梅林挂满了乌亮烁紫的红果果,整个村落都陷入了馥郁的杨梅清香之中。梅园村对于杨梅的栽培技术以及推广技术都有着一定的经验,梅园村世世代代的村民都是依靠着杨梅产业生活。

2.2 隐性知识中技能思维对杨梅产业的影响

一是杨梅树间隔距离。调查发现梅园村中有34%的梅农种植杨梅树的间隔为3~4米,52%的梅农种植杨梅的间隔为4~5米,仅有14%的梅农将杨梅树种植在5米及以上,这说明梅园村的梅农们更多的是将杨梅树之间的距离设置得比较小,以此来扩大自己杨梅树的棵数来增加产量,但往往由于距离不够大,使得杨梅树伸展开之后难以拥有充足的空间,从而可能會导致杨梅的品质有下降的趋势。通过了解发现,14%的将杨梅树设置距离略宽的梅农产出的杨梅品质相对其他梅农而言较好,杨梅个大又味甜的数量较多。

图1 最佳筛减时间

二是高品质杨梅种植诀窍。首先是修剪枝叶的频率。调查发现有45%的梅农认为是施肥的频率,有53%的梅农认为是修剪枝叶的频率,还有2%的梅农认为是除虫除草的频率。也就是说大部分梅农都认为要想种植出高品质的杨梅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修剪枝叶的频率。实地走访时,有一位王姓梅农说:“修剪枝叶对于杨梅品质是很有影响的,杨梅树普遍比较宽大,有时候枝叶伸展开来往往就遮天蔽日的,而杨梅果子一棵树上往往也能长不少,但如果不进行修剪的话,果子通常不会很大,也不会很黑,因为平均的养分以及日照都不够充足,我们为了增加杨梅的口感,会剪掉部分枝叶和小杨梅,以此来保证其余杨梅能够又大又甜。”其次是杨梅树的最佳施肥时间。67%的梅农都认为1-3月是杨梅的最佳施肥时间。他们一般都是在冬天的时候上山施肥,这样保证杨梅时节能够拥有高产量;仅有10%的梅农说杨梅只需要每年施一次肥,要么在2、3月份,要么就是11、12月份;其他23%的梅农将杨梅的施肥时间安排在4—6月,且可能不止一次。通过数据可以发现,4—6月的施肥情况也比较普遍,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梅农数量,且每年施肥超过一次的现象也较为平常。最后是有关杨梅最佳筛减时间。保证高品质的杨梅是需要对其进行筛减,筛减时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杨梅的口感(见图1)。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有68%的梅农认为杨梅的最佳筛减时间是在4—6月份,也有25%的梅农认为是在1—3月份,而其他月份的筛减梅农比较少,仅占7%。有一位有着几十年种植杨梅经验的梅农说:“杨梅一年需要筛减好几次,筛减的时间每家每户都不太一样,这就跟传承的杨梅技术有关系了,不同月份筛减出来的杨梅品质也不同,这都是每家每户的小诀窍了。”

三是杨梅产业的增值性。梅园村作为杨梅产业的核心村,除了采摘杨梅以及变卖杨梅作为自己的收入以外,还会发展一些杨梅裙带产业。通过调查,梅园村每年生产出来的精品杨梅产量较少,往往供不应求,价格也比较昂贵。但其他品质的杨梅产量很大,无法及时销售出去。杨梅是时令水果,放置时间不能太久,否则会导致变味。因此剩余杨梅往往会在杨梅季结束之后用来加工成饮料、果酒、蜜饯、杨梅干等系列產品,延长杨梅售卖时间。通过调查发现,有77%的梅农都习惯性地将那些售卖不出的杨梅制作成杨梅罐头或者杨梅酒来继续售卖或自己享用,也有23%的梅农喜欢制作成杨梅干变卖,其余的杨梅汁、杨梅果酱也有梅农涉及,这些产品为梅农们增加了不少收入。但杨梅的裙带产业不够丰富,较有局限性。

四是杨梅销售渠道的创新性。通过调查发现,梅园村之所以能够将自己的杨梅推广出去且小有名气与当地梅农的推广渠道是分不开的。有45%的梅农将杨梅批发给水果商贩来弥补个体散户购买力不足的问题,有34%的梅农依旧选择自己售卖,还有21%的梅农选择将杨梅卖给制品加工厂。不同的销售渠道带来的收入也不同,甚至有些梅农近年来开始线上销售,虽然比例不高,但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

2.3 隐性知识中认知思维对杨梅产业的影响

一是认知思维中执着勤奋对杨梅产业的影响。在实地调查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梅园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杨梅树,且有12%的杨梅大户甚至拥有几百棵杨梅树,每年的年产值能够达到10t左右,且他们的杨梅往往品质相较杨梅小户来说有所提升,经常能够培育出个头又大又黑的杨梅。在走访过程中询问了一位拥有几百棵杨梅树的梅农,他说:“一年365天,我有200多天都在山上,定期施肥,定期修剪树枝,杨梅很娇贵的,有时候大风大雨一刮品质就下降了,所以也要时刻关注天气,有时候甚至会给杨梅上一个大棚来保证产量与口感。”因此执着勤奋的精神是影响杨梅数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认知思维中精益求精对杨梅产业的影响。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梅园村88%的梅农拥有的杨梅树为100~200棵,也有12%的梅农每年杨梅节能够拥有超过5t产量,这些梅农往往在杨梅季时能够拥有更多的收入,他们的杨梅树虽然多但杨梅的品质依旧十分不错,据其中一个梅农说:“要想同时顾好那么多的杨梅树首先得对杨梅树的一系列修剪、施肥等步骤非常清楚,有时候还要去询问其他梅农是怎么照顾好自家的杨梅树的,以此来吸收一些经验,更好地学习杨梅的培育技术。”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的精神也是影响杨梅年产量的原因。

2.4 杨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慈溪杨梅产业当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总结出三个问题,第一是优质杨梅培育技术不够准确,第二是杨梅裙带产业和销售渠道不够丰富,第三是杨梅产业中的认知思维不足。

3 隐性知识转换与传递的优化路径

3.1 采用激励机制,增加传递意愿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提出,如果个体的行为得到正强化:如表扬、鼓励等,那么个体重复该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6]。因此如果要增加梅园村杨梅产业中父辈的传递意愿就可以通过政府下达一系列激励政策来增加,比如梅农的杨梅年产值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政府可以予以补贴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杨梅合作社或者工厂等组织来增加个体与集体的收入,不仅如此,杨梅产业的提升还可以提升村庄的整体经济,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也可以通过改变村容村貌来拉动村庄的文旅产业,让更多的人认识杨梅,认识梅园村。有了这样的条件,就能够使得梅园村的父辈梅农他们的传递意愿更加强烈,从而更好地进行杨梅培育技术的传递。

3.2 注重反思观察,加强隐性知识内化

隐性知识接受者在获得隐性知识之后可以考虑对这些已学的知识进行反思观察,从而加强对隐性知识的内化[7]。梅园村的杨梅产业中,父辈在进行知识传递之后可以定期地与子辈进行交流,引导子辈对于这些经验进行概括与反思,也可以通过实践层面,去不断地检验子辈的接受程度,每一次新的检验之后都要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将新的知识与自身原有的知识进行类比融合,直到经验在实践中检验通过为止[8]。

3.3 强化村落的学习环境建设

隐性知识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显现,如何保证子辈在复杂与零散的环境中真正地学到隐性知识,就要对村落的环境进行优化[9]。首先可以使得村落中的年轻人参与杨梅产业中的不同部分,这有助于他们对整个产业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对自己的角色有一定的认知,也可以带动整个村落环境变得更加年轻化与活力化,这对隐性知识的转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子辈与父辈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甚至与村落中其他梅农进行讨论,学习对应的经验,取长补短;最后学习杨梅技术的环境应该更加开放与透明,使得子辈们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角色以及责任,这对隐性知识的传递也有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农村产业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村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撑,也关乎一个地区的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情况。而隐性知识作为农村产业中容易被忽视却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往往值得深挖和研究,隐性知识较好地转化与传递是突破农村产业发展瓶颈的一个关键一环。文章通过慈溪市梅园村杨梅产业为例,对农村产业隐性知识传递与转化的困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分析了产生困境的原因,针对困境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以期为当下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同时为其他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EB/OL].(2023-03-15)[2024-02-13].https://www.gov.cn/xinwen/2023-03/15/content_5746861.htm.

[2]南希·M·狄克逊.共有知识: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与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Davenport T H ,Long D W D , Beers M C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 39(2):43-57.

[4]Garud R.,Nayyar P.R.Transformative Capability:Continual Structuring by Intertemporal Technology Transfe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365-395.

[5]JASIMUDDIN S M,KLEIN J H,CONNELL C.The paradox of using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strategies to face dilemmas[J].Management Decision,2005,43:102-112.

[6]张君.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人类学对手工艺知识生产的重塑[J].民族艺术,2020,152(01):87-98.

[7]张朵朵.隐性知识:传统手工艺设计创新研究的微观视角[J].装饰,2015,266(06):117-119.

[8]李京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20.

[9]王丹.现代学徒制中隐性知识的传递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研究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地图分析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隐性知识教学研究
碎片化生存背景下基于SECI模型的PKM研究
基于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支持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