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面临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人才返乡缺乏吸引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还需要完善培养体系,提升人才素质;健全激励制度,促进人才流动;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人才;人才激励;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6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D422.6;C964.2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既要求产业振兴,又对乡村社会精神文明方面提出要求,属于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而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2月份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因此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今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
1 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针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明确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人才种类。
1.1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包含高素质农民队伍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这两类[1]。这类人才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既稀缺又宝贵。他们往往既需要具有企业家的才干又能够把农村资源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例如,阜阳市闻集草莓从过去的产量低下、技术落后到如今的产值过亿,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合作社带头人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
1.2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包括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乡村工匠等相关人才[1]。虽然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一产是骨干,但是仅仅依靠一产是难以满足乡村发展需要的。二产和三产才是塑造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增加收入来源的关键。三产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趋势,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与教育结合,开发出体验农业乡村游学,农业与互联网结合,催生出农产品电商。在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方面,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2021年阜阳市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吕彬就是其中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典型。
1.3 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包含教师、医生、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专业人才。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部分特别强调了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的重要性,要求“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3]。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的必要举措。
1.4 乡村治理人才
乡村治理人才包含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农村法律人才队伍等[1]。无论是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数量看,还是从和农民接触的全面性来看,乡村治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阜阳市白行社区从过去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的村庄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示范社区”,就是得益于其村党支部书记出色的治理能力。
1.5 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包含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推广人才、科技特派员队伍[1]。科技人才是攻克种源的“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队伍,关系到国家种源安全,而其中科技特派員则是与乡村最为密切的一类人员。科技特派员下乡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农民及时排忧解难,还可以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致富本领,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的乡村科技带头人,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科学化管理。
2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目前乡村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造成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约为2 254万人,较2016年底1 900万的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比有了一定突破,但是在整个乡村就业人员总数中占比依然很低,仅为7.8%[4]。且分布很不均衡,截至2015年底,东部地区实用人才占全国实用人才的46.9%。中部地区占比26.3%,西部地区占比26.8%。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中部地区乡村实用人才总量明显不足[5]。
2.2 乡村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校不断扩招等原因让农村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生产经营人员流向非农领域等现象日益严重。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约为3.1亿人,其中55岁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35岁及以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到19.2%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不仅老龄化特征明显,整体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截至2016年底,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1.2%,高中以上学历仅为7.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近一半的比例[6]。同时期,阜阳市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近5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为0.9%,高学历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
2.3 乡村对人才返乡缺乏吸引力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一直在城镇,乡村建设严重滞后,不仅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和社会公共福利水平的享受上也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9 28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 133元,收入比2.45∶1。同时期,阜阳市城镇居民为39 2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 871元,收入比为2.32∶1,城乡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8]。此外,乡村公共交通设施相对匮乏,商业设施也较为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和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是影响人才向乡村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训既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实践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应尽可能丰富多样有针对性,而目前的培训中以政府补贴为主的公益培训居多,缺乏市场化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创新性不强、缺乏灵活性。且对乡土人才培育质量的考核也有待完善。例如,阜阳市印发的《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人数和培训课程都做了重点强调,而对于培训质量的关注则略显不足,缺少对乡村人才培训内容的考核也使得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3 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选择
3.1 完善培养体系,提升人才素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6]。《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对于整体优化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振兴也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县级党委每年至少对村党组织书记培训1次,支持村干部和农民参加学历教育”,因此,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是提升农村人才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由于乡村振兴工作实践性强,覆盖面广,因此针对不同的人才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不同周期的培养模式。针对乡村治理人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无论是乡镇党政人才队伍还是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培训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都很高,因此仅通过常规的理论讲解难以满足乡村人才培训的需要,针对此类人才的培训在培训方式和质量上就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确保培训的效果。在创新培训方式上,鼓励相关机构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参观学习、网上远程教学,或者鼓励学员去一些典型乡村实地考察,直观感受先进村庄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综合发展的结果,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受到多重启发,最大可能地激发出学员对乡村建设的思考。此外,在对先进地区实地考察不能仅是走马观花般地参观,而应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发。针对乡村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中长期培养方式,例如,鼓励高职院校增设涉农专业、扩大农业院校招生规模等方式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乡村人才的后备力量。以阜阳市为例,2022年阜阳市中职院校共32所,仅次于省会合肥,且平均每年毕业生数量都达四万人以上,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因此,在中职院校培养方面,阜阳市可围绕农业类专业,结合目前乡村振兴紧缺人才开设对口专业,进行定向培养,并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阜阳市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3.2 健全激励制度,促进人才流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6]。要推动各类人才主动服务乡村,就要求各地区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人才激励政策。
首先,制定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尤其是针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紧缺人才的引入方面,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更为灵活的制度。例如,在职称晋升中加大对教师的基层支教经验、医生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经历的权重比例,以此才能鼓励城市相关优秀人才主动到乡村发展,为乡村公共服务注入更多新理念和新思路。此外,退休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支持引导此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这样既可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也可以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等问题。
其次,健全农村工作干部交流提升机制。针对乡村治理人才综合能力不强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多渠道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干事创业。如此一来既有利于干部自身成长,又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动力。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乡村干部积极前往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例如,在苏州阜阳结对帮扶过程中,阜阳市就有多名干部前往苏州市进行挂职锻炼,交流学习。
最后,健全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激励制度。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激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奉献力量,不断完善“三支一扶”等相关的人才引进计划,要激发青年人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认同,培养其心系农村,情系农民的真挚情感。对于欠发达地区,乡村居住条件较差的情况,可采用县聘乡用的办法,即通过县级或者市级平台招聘人才,解决相关人才子女配偶的求学就业问题,使工作扎根在乡村一线的青年人才无后顾之忧。
3.3 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乡村人才不能仅停留在引进来,关键还要能够留得住。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是应加强组织领导。把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等相关情况纳入全年党建目标考核内容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当中,加强村“两委”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将干部教育培训的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同时把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涉农部门领导班子中,注重对优秀农村工作干部的提拔和使用。二是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重点用于鼓励各类乡村人才创业创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事业,带动人才回流乡村。三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让乡村人才真正情系农村,除关注人才自身发展,实现其自身价值以外,还要注重加强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正向舆论导向,让乡村人才的价值能够获得社会认可。在这方面,既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乡村生活便利度,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优秀乡村人才评选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表彰,以此来引导乡村人才加强积极进取、务农光荣的价值理念。
4 结束语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興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乡村人才的全面振兴,大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在此基础上,有序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是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4-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2]赵送琴,冯怡,彭迪云.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乡村人力资本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0(6):11.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4-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4]全国农村实用人才约2254万人 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J].上海农村经济,2020(12):48.
[5]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农业农村人才振兴的路径[J].中国人才,2018(10):48-4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3-02-23)[2024-02-13].https://www.stats.gov.cn/sj/pcsj/nypc/202302/U020230223531273769774.pdf.
[7]阜阳市统计局.阜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EB/OL].(2018-05-10)[2024-02-13].https://www.fy.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af39ca77f8b9afb1f9d277f.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國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9]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1-01)[2024-02-13].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186/202402/content_693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