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24-05-23 05:11栾易彭定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现代化

栾易 彭定赟

收稿日期:20231120

作者简介:栾易(1999),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彭定赟(1965),男,湖北荆州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等收入阶段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的逆向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2019BJL096)

摘要: 2020年底,我国成功结束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对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确保了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艰巨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实际中的城乡收入和财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而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用了全国2005-2021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地区2005-2021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同时,构建PVAR模型对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耦合协调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成为进一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城乡收入差距; 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 F126.2; F299.21; F320.1

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4.01.012

一、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截至2020年底,我国经过连续8年的不懈奋斗,成功结束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对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确保了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圆满完成了这一艰巨历史使命。然而,脱贫攻坚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解决了绝对贫困之后,我国仍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城乡收入和财富差距实际上主要源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原则。当前的挑战要求我们持续努力,促进农村优先发展,不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能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实现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当前的研究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之处,如对居民收入的定义和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指标尚未统一。虽然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关于“两化”协调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两化”协调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究“两化”协同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工业化的推进,许多地区和人口逐渐融入城市文明,标志着中国启动了城镇化进程,将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社会转变为以现代工业为支撑的城市社会。然而,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却受到了相对忽视,形成了牺牲农业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未能有效引领农业现代化,反而削弱了农业的属性。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有序扩张的理念,强调协调发展。该概念针对传统城镇化所存在的问题,强调有序扩展和协调发展,致力于解决城乡差距、产业结构不协调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提出的概念,不同于国外采用的“城市化”术语。自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并构建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牛晓春等学者以全面性、主导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和导向性原则为基础建立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经济等六个方面,共计31个指标,并对陕西省各直辖市进行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评[1]。沈蕾等学者则以动态性、探索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构建了三大类别,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

当前,学术界已就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致看法。多数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更注重内在发展,着眼于经济高效、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对于评价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研究,许多已十分完备和系统地建立了相关指标体系。在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过程中,本文也借鑒了这些方法。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评价指标系统工程,谢永良等学者的研究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3]。张克克构建了包括农业产出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三十个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通常采用综合评价法通过多层级、多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迄今为止,已经相当系统且全面地构建了这一评价体系,这对于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君等指出,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依赖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实现了农业用地的更集中利用[5]。赵颖文等学者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两化”协调发展程度正在不断提升[6]。于雪丽等学者深入研究了“两化”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理,并借助构建的耦合度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于提升新型城镇化优质发展,以推动挖掘和利用更多优质农业资源[7]。

陈彬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大,与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极小的情况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要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需破除二元体制,促进城乡双向流动,借新城镇化推进一体化发展,加速税收制度完善,增强农村居民增收,调控高收入,致力缩小城乡差距[8]。郭燕等建议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乡村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有效的农业补贴,保障农民收益;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确保社会福利均等——在这四个方面努力可有效改善城乡收入差距[9]。

梁文凤等指出,财政支农、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互动关系。城镇化倾向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支农则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10]。许辅爱认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缩小武汉城市圈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11]。为此,本文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具有几大意义。首先,“两化”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升级;其次,“两化”协调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加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农业生产率的有效提升;最后,“两化”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总而言之,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能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1.熵值法

(1)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份占该指标的比重。

(3)求解各维度的熵值:

(4)计算熵值的冗余度:

(5)计算各指标权重:

(6)计算最后综合熵值得分:

2.系统耦合协调模型

C表示耦合度,取值范围[0,1];S1表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熵值得分;S2表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熵值得分。

本文认为,α和β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这两个子系统的权重,且α+β=1。在这种权重配置下,“两化”被视为具有同样重要的权重,因而α=β=0.5。

D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且D∈[0,1],T为两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反映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对协调度的贡献程度。

3.PVAR模型

本研究使用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Yit表示模型中内生变量所构成的向量;φ0表示截距项;φj表示滞后阶矩阵;αi和βi分别表示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μit表示随机误差。

(二) 指标体系构建与处理

1.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构建中国省级U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本文选择了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并从中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同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构建了包含农业产出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并选择了10个具体指标用于评价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

由于泰尔指数聚焦于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变动,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也体现于高收入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之间,并且泰尔指数在计算中能够区分城乡人口,并考虑到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为了反映各“两化”耦合协调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能力,本文借鉴了徐坤等人的方法,引入城鄉收入差距泰尔指数来代表各省级行政区的城乡收入差距[12]。相关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

(三)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来自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相关省份的统计公报补充了部分缺失数据。研究的基础是中国31个省份2005年至2021年的年度面板数据。为了减小异方差可能引起的结果偏差,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两化”耦合协调度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数转换,分别标记为lncoup和lnthile。这一步骤有助于使得数据更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并确保在后续建模和分析中更为准确。通过这样的处理以提高实证模型的稳健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三、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 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度结果

通过熵值法确定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各指标权重,计算得到中国各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2005至2021年,中国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范围从0.06~0.25扩展至0.19~0.75,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中国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范围从0.09~0.33上升至0.18~0.71,显示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前两位分别为广东和江苏,而排名较低的为青海和西藏;同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前两名为黑龙江和内蒙古,而排名较低的为青海和西藏。

(二) 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2005-2021年,中国各省区市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见表2。经计算得出全国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分布在0.22~0.51范围内,包括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和中度协调。2021年,广东、黑龙江、四川等地区的“两化”耦合协调度处于较高水平,达到中度协调等级;而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区的“两化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呈中度失调状态。各地区之间“两化”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具有一定差距。

(三) “两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的出现,在进行参数估计前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本研究采用了LLC检验、IPS检验和Fisher检验,对变量lncoup和lnthile的平稳性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lncoup和lnthile两个变量均显著拒绝了原假设,即它们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这一结果表明,我们所采用的变量都是平稳序列,为后续PVAR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具体的检验结果详见表3。

2.最优滞后阶数

在进行GMM估计之前,为确保估计的准确性,先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当样本量较大时,BIC准则更倾向于选择较好的模型拟合与更简单的模型,而AIC准则相较于BIC倾向于选择更为复杂的模型,HQIC倾向于选择更好的模型。本文构建的PVAR模型涉及两个变量,得到最佳滞后阶数,所选取滞后阶数1阶,结果见表4。

3.PVAR模型GMM估计结果

GMM估计结果见表5。我们可以观察到,滞后1期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对自身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992008和-0.9558663,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了检验,表明“两化”耦合协调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当显著。综合来看,“两化”耦合协调度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减小。

4.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图1观察,对于源自lncoup的正向标准差冲击,lntheil一直呈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响应的幅度随着冲击期数的推进,先大幅增强再逐渐减弱。这说明在短期内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提高可以调节城乡收入不平衡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逐渐趋于平缓,在第20期后有逐渐收敛的趋势。

5.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两化”耦合协调度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的贡献程度,即各个变量指标每次冲击对其他变量的作用效果,接下来使用方差分解方法进行了研究。表6分别呈现了第10、20、30个预测期的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第20和30个预测期进行分析时,其结果一致,表明系统在20个预测期之后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受自身影响的程度为38%,而受“两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为62%,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两化”耦合协调度受自身影响的程度为97.1%,而受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影响程度为2.9%,说明“两化”耦合协调度主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两化”耦合协调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对“两化”耦合协调度的贡献度,因此分析认为各省区市的“两化”耦合协调度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要大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对“两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

四、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两化”协调发展为理论视角,建构了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两者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计算。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法,通过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深入分析了我国“两化”协调发展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PVAR模型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两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从2005年到2021年,我国31个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显示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也有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指标之间。在地区层面,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在新型城镇化方面表现卓越,而四川、云南、吉林等省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较为出色。在指标层面,新型城镇化水平层面之下的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关键指标占据相对较大的权重。而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层面之下的指标中,农业机械生产率等关键指标作出了相对较大的贡献。在准则层面,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下的准则中,经济城镇化的比重较为突出,而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农业产出水平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两化”耦合协调度综合层面来看,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之间的差距由大到小,体现了我国“两化”协调发展逐渐踏上正轨,甚至最终综合评价得分实现了反超,突显了近年来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关注并取得的显著成效。

2.2005年至2021年,我国31个地区“两化”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趋势,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具体而言,耦合协调度数值大致维持在0.45左右,显示为初级协调状态。尽管我国“两化”耦合协调度在这段时间内存在波动,但总体趋势仍表现为协调发展。

3.根据GMM估计结果和脉冲响应分析,可以观察到在2005至2021年间,我国31个地区的“两化”耦合协调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与“两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表明新型城镇化协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 政策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两化”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强调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西藏、青海、宁夏等,以提升其“两化”协调发展水平。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应注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加大教育、医疗和城市道路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医疗机构床位,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同时,应普及现代化设备和生产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通过熵值法量化评价指数,我们发现生态城镇化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并且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农业现代化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推进“两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设。首先,应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需要提高中小学师生比例,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同时,还需关注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3.为实现“两化”的协调发展目標,需要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取得平衡,务求城乡发展齐头并进,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前,尽管我国的“两化”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其绝对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一些发展滞后的地区,“两化”耦合协调度仍然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建议加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同步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只有通过促进“两化”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着重发展滞后地区、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同步发展,我们将能够促进“两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6(02):354363.

[2]沈蕾,张蓉.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研究:基于四阶段DEAMalmquist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7685.

[3]谢永良,任志祥.农业现代化及其评价方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03):2024.

[4]张克克.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物价,2023(10):3337.

[5]徐君,高厚宾,王育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09):8588.

[6]赵颖文,吕火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03):310.

[7]于雪丽,鹿永华,满学豪,等.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J].农业工程,2022,12(07):153156.

[8]陈彬.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23(03):69,16.

[9]郭燕,李家家,杜志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22(06):517.

[10]梁文凤,施南迪.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內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34(04):111115.

[11]许辅爱.武汉城市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DOI:10.27159/d.cnki.ghzsu.2022.003073.

[12]徐坤,彭定贇.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市级面板数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6):104115.

(责任编辑文格)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现代化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