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医典
最近,有自媒体发表文章称,蕨菜、折耳根、西葫芦等瓜类蔬菜、开花黄瓜这四种蔬菜经常会出现在“致癌清单”里,吃不对会对健康不利。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能安心地吃蔬菜吗?
蕨菜:确实“可能致癌”
蕨菜作为不少地区常见的“山菜”,有着“野菜之王”的称号,口感脆嫩,清香味浓,很多人一到春天就会忍不住多吃两口。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蕨菜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蔬菜!
早在2011年,蕨菜(欧洲蕨)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体也可能致癌,但致癌可能性较低。
研究發现,蕨菜中一种名为原蕨苷的化合物,是其可能致癌的“罪魁祸首”。在动物实验中,给小鼠等实验动物喂食蕨菜,可能导致它们患上肠道肿瘤或者膀胱肿瘤。不过,目前还欠缺充分的证据证明蕨菜可使人患癌,所以属于“可能让人类患癌的物质”。
那么,蕨菜真的一口都不能吃吗?那倒也不必,俗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适量吃,且按照正确的方法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不过量进食蕨菜的前提下,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你降低风险,那就是焯水!在水烧开后,煮嫩蕨叶15分钟,或把嫩蕨叶蒸10-12分钟,弃掉蒸煮嫩蕨叶的水分再进行烹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嫩蕨叶中的原蕨苷,以及其他水溶性有毒化合物。
折耳根:不用太担心
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是各家族群中转发的“致癌清单”小文章里的常客。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鱼腥草含有毒物马兜铃酸,吃了伤肾还致癌!”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可以肯定地给出答案——基本不用担心!鱼腥草里没有马兜铃酸,有的是马兜铃内酰胺。
流言中的马兜铃酸的的确确是有名的Ⅰ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致癌的物质,而且马兜铃酸的致癌作用很强,少量的马兜铃酸都可能引发DNA损伤,进而导致肾癌等多种癌症。不过,鱼腥草中含有的不是马兜铃酸,而是马兜铃内酰胺。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化合物的通称,鱼腥草中所含有的5种马兜铃内酰胺都没有致毒性。目前,也只有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鱼腥草萃取物中含有毒性物质,具有肝细胞毒性。
总的来说,鱼腥草有毒的证据十分有限,所以基本不用担心,当季的时候吃些解解馋是相当可以的。
西葫芦:被冤枉了
传言称,爆炒西葫芦、佛手瓜这些瓜类蔬菜,会产生丙烯酰胺这种2A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致癌,致癌可能性较高)。事实上,只要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比如土豆、面包、咖啡等,经过120℃以上高温烹制后,都容易出现“美拉德反应”,这个反应能让食物颜色发黄发褐,释放出诱人的香气,但也会产生丙烯酰胺。
所以,瓜类蔬菜产生丙烯酰胺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于“爆炒”,也就是高温烹饪,让西葫芦等瓜类蔬菜“背锅”实属有些冤了。
因为丙烯酰胺更常见于油炸、烘焙、膨化食品中,所以要想避免风险,应该少吃这些食物,同时在烹饪菜时要注意温度,尽量选择蒸、煮、清炒等方式,少用煎、炸等高温烹饪做法。
“开花”黄瓜:不用担心
传言中还称,顶花带刺的黄瓜都打了激素,吃了不仅会性早熟,还会致癌。其实,黄瓜的顶部开花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然生长的结果,二是在黄瓜开花时使用了植物激素氯吡脲。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黄瓜都是安全的。氯吡脲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有用,不会对人体造成致毒致癌风险。而且这种激素的用量一般很小,过量使用反而容易导致黄瓜出现苦味、空心、畸形,甚至腐烂等情况。
蔬菜含毒素 吃前需“解毒”
虽然说“蔬菜致癌”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很多蔬菜确实自带“毒素”,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只要采取一些小办法,就能帮助它们“解毒”。
新鲜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解毒”方法:秋水仙碱易溶于水且不耐高温,经过焯水晒干就基本可以去除毒素。
豆角含有大量皂苷、扁豆碱、血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做不熟对人体有害,可以破坏红细胞,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
“解毒”方法:只要煮沸15分钟以上,使豆角充分熟透,失去原有的鲜绿色,吃起来没有生味和苦硬的感觉,就能把毒素破坏掉。
菠菜、苋菜、苦瓜和其它口感苦涩的蔬菜草酸含量比较高,大量食用会刺激胃肠黏膜,同时草酸还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或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解毒”方法:适当食用,或者焯水后再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