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宅进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曹村小学,山东 青岛 2661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内容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年纪较小,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育阶段,需要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引导成长。其中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格、心理素质以及价值观念的教学模式,应当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小学班主任作为不同学生的班级管理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教师。小学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还应对学生的心理以及道德方面进行教育。
小学班主任推行智慧德育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完善个人品格。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以及品德尚在成长阶段,会受到教师以及家长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内推行智慧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身的认识以及理解,明确良好品德的表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以及优秀精神品质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意识。
班主任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还会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注重学生的文明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品格以及素养。
小学班主任推行智慧德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信积极健康心态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心态以及精神品质的养成。
班主任通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对自身产生积极自信的态度,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对自身的价值产生认同,培养学生自信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综合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小学班主任推行智慧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在智慧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了解,结合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心理情绪以及问题进行认识以及调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后,也可以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对自身的一些优点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评价。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小学班主任推行智慧德育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班主任在智慧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班主任在教学爱国精神时,让学生观看不同视频以及资料,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以及文化产生好奇心,进而让学生学习我国不同阶段的历史以及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结,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同时,班主任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警惕,通过正面的价值观念的教育,加强学生对不良信息以及观念的抵制能力。
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之前,应当转变德育教学观念,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
首先,班主任应当意识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生长环境不同,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素质等就会有所不同。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班级表现、人际关系、课堂学习情况、课后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以及统计。
其次,班主任应当明确学生的情况会受到生理以及心理的变化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定期调查,进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的相关情况,为德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教学活动时,还应当结合所统计的学生特点,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假设以及分析,进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班主任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之前,应当转变德育教学观念,做好学生的言行榜样。
首先,班主任应当意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班主任教师应当运用学生会学习以及善于模仿他人这一成长特点,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优秀榜样的同时,在学生面前身体力行地实践教学观念,保持自身的良好工作作风,进而促进学生对良好精神品质以及道德观念的认识以及理解。
其次,班主任应当在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对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产生思考以及认识,进而模仿班主任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发现杂物后,可以主动清理以及打扫干净,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集体的环境。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将网络语言带入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
小学班主任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之前,应当转变德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
首先,班主任应当明确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不同,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点以及特点产生一定的认识。班主任应当将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的德育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其次,班主任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不同,设计不同的德育教学模式。班主任应当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自身的优势发展入手,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小学班主任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之前,应当转变德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班主任应当明确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成长需求。班主任应当对学生抱有平等尊重的态度,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辅助者以及引导者。在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态度,让学生感到被重视以及尊重,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以及认识。
其次,班主任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班主任应当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意见以及需求,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以及建设中,让学生认识到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班级制度进行完善以及规范。同时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评价机制也会让学生对规范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进而提升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以及认识。
1.优化德育的教学目标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完善德育教学模式,优化德育的教学目标。首先,班主任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德育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班主任应当结合德育的不同方面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教学规范等,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方面的德育教学目标,进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平、价值观念。
其次,班主任应当建立不同方面的德育教学任务。班主任应当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优势,设计具有趣味性以及成就感的德育实践任务、德育学习班会、德育影片观看等活动。
2.完善德育的教学环节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完善德育教学模式,完善德育的教学环节。
首先,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教学的环节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德育教学模式的不同,进而完善班级的德育教学体系,提升班级德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
其次,班主任应当结合不同班级以及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及内容。班主任可以设计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双方评价体系,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商议道德规范并相互约束以及监督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规范的意义。班主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同的行为规范,通过逐渐补充评价项目,促进学生对道德观念以及精神品质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丰富德育的教学形式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丰富德育的教学形式。
首先,班主任应当将学生的优势以及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学生对不同形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明确德育的教学形式。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教学活动与不同的活动进行结合,以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性以及实践性。
其次,班主任应当将不同的活动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实践活动中的精神内涵,进而设计德育教学形式。例如,班主任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到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通过观赏精美的文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厚,以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
2.设计德育的教学活动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提升德育教学质量,设计德育的教学活动。首先,班主任应当明确德育教学活动的意义,明确德育教学活动的主题。班主任在明确德育教学主题后,紧紧围绕德育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可以确保德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班主任可以结合德育教学主题,收集相同主题的教学资料以及素材,确保主题的统一性的同时,注重活动的有趣性。班主任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影片,引导学生对影片中角色的行为以及品质进行评价,进而提升学生对德育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塑造。
其次,班主任应当将生活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提炼,设计具有生活化内容的德育教学活动。班主任可以设计主题交流会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不良行为以及道德观念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态度以及观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素质,并让学生具备明确的道德底线以及法治观念,进而保护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1.改革班级的管理制度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班级的管理制度。
首先,班主任应当明确班级的管理质量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还取决于班级学生的素质以及意识。班主任可以建立公平平等的班级管理制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班级的管理内容以及职责,引导班级学生负担班级的管理责任,继而提升班级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集体意识。
其次,班主任应当与班干部进行积极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班级影响力,进而明确班级管理的重点内容。班主任还可以与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加强学生的班级参与感,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班级的管理,促进班级的团体荣誉感的培养。
2.优化班干部选拔制度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班干部选拔制度。
首先,班主任应当转变班干部的选拔思维,认识到学生以班干部这一职责为荣的特点,降低班干部的选拔难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选拔,提升学生管理班级的参与感。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的管理内容,设置不同方面的班干部岗位,引导学生积极报名参与。
其次,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特长等,进行班干部的职责培养。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参与,加强班干部的能力以及素质,在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班干部的德育能力以及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班主任应当在管理班级以及处理班级问题时,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公平性,提升学生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继而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变化进行关注,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公开表扬,营造班级整体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例如,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某同学主动照顾其他同学或者路人,以及其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开表扬,让其他学生培养是非观念,进而引导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道德观念以及形成良好的言行。
2.提升教师学生的关系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当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提升教师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诉求,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将班主任看作朋友,进而向班主任倾诉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班主任还应当定期与班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中,运用具有激情以及信心的态度,与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以及意见,提升班级整体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促进班级的团结,进而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当明确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在管理以及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德育知识,转变自身的德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素养。班主任还应当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解以及分析,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良好的德育观念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