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文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4-05-23 19:43黄伟松
学苑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创作课文

黄伟松

(河北省玉田县伯雍小学,河北 玉田 064100)

所谓“课文诗”,是围绕课文内容创作的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文诗”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个性解读文本内涵的机会,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效率,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重要帮助。“课文诗”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和关联,学生自身没有太多诗歌创作的经历,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课文诗”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文诗”的创作行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素养的形成。词语组合、仿韵组句、内容概括、句式改写、个性创作、延伸设计,都属于“课文诗”创作形式和方法,教师重点推介“课文诗”创作方法,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强劲动力。

一、词语组合法,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课文诗”形式灵活自由,学生创作基础不够也没有关系,即便诗句没有韵味也是允许的。教师在学生初学创作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正面鼓励,只要外观符合诗歌特点要求就可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诗”创作围绕典型词语展开,能够贴近课文内容和主题,也能够有效锻炼表达能力,教师有必要做示范展示,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线索,这样能够让更多学生行动起来,尝试“课文诗”的创作实践。词语组合成“课文诗”,这是最为简单的“课文诗”创作,学生大多能够独立完成创作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和热情。

例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找出一些典型词语。如:“精巧、适宜、长喙、青色、嵌、镜匣、绝顶、恩惠、清澄、铿锵、一首诗”等。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典型词语,写一首“课文诗”,准确描绘白鹭的特点,准备参与班级展评活动。学生认真研究这些词语,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开始尝试“课文诗”的创编行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挑选一些优秀诗作进行集体展评。如:“长喙白鹭如诗画,精巧身形嵌镜匣。铿锵绝顶如首诗,惊艳长空赛艳霞。”这首诗将白鹭的形象进行重点描绘,其文笔气势磅礴,表现出白鹭的壮美形态。再如《搭石》这篇课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结出一些典型词语。如:“间隔、横、摆、踏、平稳、协调、抬、紧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美感、相背而行、任人走、任人踏、联结、情感”等。教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词语创作“课文诗”,七言五言都可以,学生有阅读经历和体验,“课文诗”创作热情高涨起来。如:“搭石摆平稳,人影绰紧跟。项背而行走,串联乡情深。”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些典型词语,要求学生根据个性理解创作“课文诗”,重点推介一些优秀诗作,无疑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其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借助“课文诗”创作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其组织效果显著,说明“课文诗”创作本身具有更强吸引力,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二、仿韵组句法,强化自主预习效果

格律诗要求押韵,而且有固定平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带有韵味的“课文诗”时,不需要讲究平仄关系,只要有一定节奏感,能够做到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韵母基本相同就可以,这样仿韵组句创作“课文诗”,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其主动参与热情更高。教师有意识筛选推介学生创作的“课文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多样评价,都能够形成调动力量,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将“课文诗”创作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突破口。“课文诗”没有格式要求,学生有更多自主操作的空间,教师做好活动组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服务,确保“课文诗”创作行动顺利展开。

例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课文内容,归结三个小故事,讲述小故事内容,梳理清楚课文设计脉络,提炼出主题和人物。如:“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智勇兼备、宽宏大度、知错就改”等。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三个故事的名字或者两个主要人物性格进行“课文诗”的创作。学生开始研究课文内容,构思“课文诗”结构。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创作的“课文诗”呈现出来。如:“完璧归赵忠可贵,渑池相会显智慧。负荆请罪谁大度,相如智勇皆兼备。”再如《落花生》,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落花生的品格,学生大多能够找出主旨句:“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为形成警醒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些主旨句编写诗句。学生纷纷响应,佳作不断涌现。如:“好看不如有用,体面都是虚荣。花生谦虚朴实,做人方成英雄。”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事件、针对题目展开“课文诗”创作,学生思路明晰,扣题比较紧密,获得不错效果。“课文诗”就事论事,或者是概述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词进行创作,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在遣词造句时,需要考虑内容和情节,或者是人物特点,这本身属于深度阅读范畴,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

三、内容概括法,增加课文概括能力

“课文诗”创作要贴近课文主题和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对作者情感走势进行必要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课文鉴赏环节,为“课文诗”创作提供更多线索和启示。教师不妨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广泛互动交流,逐渐达成学习共识,为“课文诗”主题选择提供便利条件。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归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找到“课文诗”创作的方向。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提供一些建议,为学生顺利进入“课文诗”创作带来更多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主旨和作者情感展开“课文诗”创作行动,学生感悟更为深刻。

例如,教学《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父母亲情、父爱、母爱等主旨创作“课文诗”,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甚至阅读过相关的诗歌作品。教师适时引导,从不同角度做出提示。如“母爱如伞”“母爱如大海”“父爱如山”“父爱如灯”“可怜天下父母心”等。学生进入“课文诗”创作环节,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学生创作情况进行观察,遴选典型诗作展示出来。如:“母爱如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如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母爱如船,为我们带来航行;母爱如食,为我们止渴止饥……”“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少摔跟头;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乐生活;父爱是蜡烛,为我们照亮前途……”“慈母手中线,子女亲情连。儿行千里路,老母最难眠。”学生对母爱父爱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教师从内容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创作相关“课文诗”,并给出具体的提示,学生快速回馈。这些诗句看上去不是很规整,但情真意切,表达到位,训练价值极高。学生从内容主题角度展开“课文诗”创作,其方向明确,操作难度较小,教师要做好组织评价。

四、句式改写法,锻炼文字锤炼功夫

课文中有一些中心句,这是“课文诗”创作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中心句展开思考,通过改写句式,也能够为“课文诗”创作带来更多积极帮助。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认真分析课文内容特点,从主旨句、点题句角度出发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抓住这些内容进行“课文诗”创作,不仅能够提升“课文诗”的贴合性,也能够有效历练学生表达语感,这对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力都有重要帮助。“一样话十样说”,揭示的是表达技巧,在“课文诗”创作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灵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建立语感基础。

例如,教学《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这两篇课文都属于写景散文,场面描写突出,教师组织学生进入阅读鉴赏学习环节,针对典型描写展开阅读行动。在具体操作环节,教师设计“课文诗”创作任务:景物描写精彩纷呈,在鉴赏阅读的基础上,利用个性语言,自行创作一些“课文诗”,对眼前美景作典型展示,看谁创作的“课文诗”更具特色。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热络讨论,并逐渐找到创作的灵感。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朝霞铺满染天空;夏天最美是夜晚,月夜蒙蒙萤火飞;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萧瑟半江红;冬天最美是早晨,霜落大地染白妆。”“鸟鸣像群嘲,鸟飞似海啸,鸟聚鸟又散,世界真奇妙。”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讲评这些“课文诗”,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教师指导学生改写课文提纲创作“课文诗”,学生积极响应,创作渐入佳境,“课文诗”佳作不断涌现,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学生对“课文诗”创作有不同期待,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对应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认知更为丰满。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关键词句展开思考和讨论,其阅读体验更为深刻。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关键词句展开“课文诗”创作行动,给学生带来不少学习启示,从学生的创作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教学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学生“课文诗”佳作不断涌现,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教师专业点评,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信心。“课文诗”没有固定格式,学生创作灵感需要多重激发,这样才能确保“课文诗”的训练品质。

五、个性创作法,增添习作诗意色彩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深入研究学情,针对学生个性理解做出指导和要求,让学生主动展开深入思考,利用个性语言设计“课文诗”,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面对同一阅读文本,可以产生不同的阅读理解,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示,让学生自然进入个性解读环节,利用个性表达创作“课文诗”。学生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其探索操作热情更高,“课文诗”创作感觉良好,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例如,教学《太阳》这篇课文,课文以知识介绍为线索,中间穿插传说内容,增加了可读性。教师要求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炼关键语句,学生积极回馈,很快就列出一些关键词句:“太阳会发光,也会发热,植物需要太阳,动物需要太阳,其他万物离不开太阳……”教师鼓励学生创编“课文诗”,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展评环节,涌现出一批“课文诗”佳作。如:“太阳发热又发光,动物植物快生长。自然规律不可违,世间万物靠太阳。”再如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创编“课文诗”,组织效果不错。在展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松鼠攀树沿,姿态真妖艳,摘下仙人果,组成蟠桃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活动,学生纷纷表达个性观点。学生对个性创作最感兴趣,因为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其创作体验更为丰富,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为学生顺利进行“课文诗”创作提供具体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文诗”创作环节,其阅读体验更为深刻,其语感训练良好,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

六、延伸设计法,拓宽语言应用视野

“课文诗”与平时写作训练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课文诗”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在深度解析课文的基础上创作“课文诗”,学生的学习感悟更为深刻,读写结合更为彻底,从“课文诗”创作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课文诗”创作灵动自由,教师不妨给予学生更多启示,让学生充分考虑课文文体、主旨、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针对作者情感、写作线索等内容展开思考和规划,或者是结合阅读感悟和体会进行构建,其感知体验都会更为深刻而鲜活。

例如,在教学《古人谈读书》和《忆读书》两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读书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找到一些读书和阅读方面的诗歌佳作展开学习,尝试利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课文诗”,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学生创作顺利展开,“课文诗”佳作不断涌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创作赛神仙,学习要趁早,成功在眼前。”“阅读可以治愚,阅读能够明志,阅读让人达理,阅读增加智慧……”这些诗句虽然没有什么韵律可言,但却是学生学习启迪和收获的体现。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课文诗进行专业点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学生交流热情很高,其语感越来越良好。教师布设“课文诗”创作任务。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组织比较成功。

七、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众多,教师有意识引入“课文诗”教学方法,学生接受度更高,其锻炼效果更佳。“课文诗”创作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重点筛选,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展开教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诗”的创作讨论,无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增加语言表达效果。词语组合、仿韵组句、内容概括、句式改写、个性创作、延伸设计等,都属于“课文诗”方法运用,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特点进行对应推介,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创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一墙之隔》创作谈
背课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