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5-22 14:07刘利
华章 2024年4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文化自信课堂教学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需要文化自信,将其视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在此背景下,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当前各级各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内容,需要相关教育者深入解读文化自信教育相关的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文化自信教育的全面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文章简要解读了文化自信教育,分析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运用以及教学评价方面,提出实践策略,旨在使文化自信教育真正融入课堂,为培养更具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课堂教学;融入路径

虽然文化自信被誉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力量,但是在传统教学体系下,文化自信往往仅停留在政治、历史等特定学科,未能全面覆盖各层次、各领域的学生,导致文化自信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盲区。此外,文化自信教育在课堂中也存在理论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内核价值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认知。鉴于这些问题,教师们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的培养。

一、文化自信概述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的来源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有力的实践支撑。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这些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创造力[1]。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自信则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个体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内涵与时代精神。它旨在培养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尊重热爱,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信心,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文化自信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融通,以期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二、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文化根基与民族自豪感的迫切需求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青少年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民族自豪感,成为文化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通过系统地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还能够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不仅限于经济和科技,软实力也成为关键因素。文化自信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更对国家整体软实力的提升具有战略意义[2]。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播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途径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在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文化自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融入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三、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教材内容,深挖文化元素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背景下,教材内容的设计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以满足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学习体验。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择古代诗文、经典故事,通过阅读和分析,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之美,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历史课堂上,则可以选用那些反映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风俗的教材,以历史为镜,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通过选用富有代表性的文本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此同时,整合教材内容不仅仅是将文化元素零散地插入,更应注重教材之間的串联与互通。教师应当注重跨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将文化元素贯穿于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网络。例如,可以通过语文与历史的交叉,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历史的底蕴,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创新运用。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求,教师可以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加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故事内容,比如近现代成功人物的事迹,或者反映中国社会变革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连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化文化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的真实感受和认同,难以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1.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景或故事情节,营造出生动、具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3]。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教师在情景设计中应注意渗透文化自信的要素,例如,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传统等,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并将其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注重案例分析,促进文化认同

案例分析是思政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促进文化认同。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案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理解其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和传承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例如,在分析冬奥会开幕式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注重分析倒计时展示的二十四节气、火炬传递、舞台设计等元素,深入分析火炬传递中的哲学理念,“黄河之水”的浪漫色彩,五环“破冰而出”表达的中国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这个案例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更是对中国文化自信和开放的生动演绎,成功向全球传递了独特的“中国风”。通过这样的做法,教师可以在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并认同自己所处的文化,进一步巩固文化自信。

3.实施项目探究,建立文化自信

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项目任务,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主题,如地方非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深入探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访谈专家及传承人,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和挖掘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学生通过实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认同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体验文化的魅力与力量[4]。同时,他们在团队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起对自身文化及各种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形成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石。最终,通过这种项目探究模式,不仅使课堂文化教学活化,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4.借用现代技术,拓宽文化视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创新,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深化文化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从在线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两方面入手,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升级。一方面,在线教育资源的运用方面,教师能够结合各类数字化平台(如慕课、国家云课堂等)上的优质文化课程与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球各地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艺术美学等内容,突破地域限制,使学生能在教室里就能游历世界,领略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组织线上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增进跨文化交流理解。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为文化课堂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维度。教师可以设计开发或利用已有的VR应用程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索历史文化遗址,参与传统工艺制作过程,甚至体验异国节日庆典,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大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体验感,从而有效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并激发他们对全球文化的深度关注和探究兴趣。

(三)完善评价体系,保障教育效果

在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构建一套全面、科学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与学生主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影响。针对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师需关注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项目探究、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和进步。例如,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研究报告、反思日志、小组合作成果等材料,考查他们在文化知识获取、文化理解思维培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此反映文化自信教育的实际进度和成效[5]。

(四)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学校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学校应从顶层设计上鼓励文化自信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文化自信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同时,加强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确保文化自信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此外,学校应加强教师文化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文化自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师挖掘教材中文化元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讲座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等,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此外,也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文化自信教育的理念和意义,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参与。与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助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自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注重情景式、案例分析、项目探究与信息手段融合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评价和学校多方面保障机制的实施,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传递文化自信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融入不仅是让学生熟知我国优秀文化,更是引导他们在社会交际中学会包容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学校应继续不断探索创新,将文化自信融入更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进步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家琪.文化自信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学,2023.

[2]简小烜.文化自信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路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8):74-78.

[3]侯淼.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与途径[J].吉林教育,2018(Z3):77-79.

[4]周明星.新时代中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困境与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9(13):24-26.

[5]刘琪琪.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利(1983— ),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大厂回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大厂开放大学),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04191)研究成果;和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中职学校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205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文化自信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