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2组均护理3个月。对比2组运动耐受情况、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6 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OPD患者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运动耐受能力,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1-009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COPD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通常能够获得完善的治疗与护理服务,利于改善疾病状态。COPD属慢性疾病,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需出院进行居家休养,出院后缺乏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影响疾病控制效果,不利于预后。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将院内护理服务进行延伸,确保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场所能够受到持续性照护,进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3-4]。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认为护理服务项目的结构-过程及结果呈线性关系、相互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年
5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分析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54.58±10.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55±1.42)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中学14例,小学11例;体质量指数19.5~28.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3±1.44)kg/m2。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4.56±10.1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2±1.43)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中学14例,小学10例;体质量指数19.2~28.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0±1.42)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状态良好,认知正常,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常规开展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用药方法、康复锻炼方法及生活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积极开展自我护理;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每2周1次,留存患者电话,每月1次电话随访。
观察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成立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均为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包括副主任护师及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担任组长,对组员开展培训,确保其充分掌握护理相关内容。(2)构建护理方案。成员于万方、知网等科研文献平台,利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COPD”“延续性护理”等作为关键词,搜寻较高质量的文章,对其科学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估,结合科研结论、临床实际与患者需求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3)结构、过程评估。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人員配置合理,具备完善的随访系统,能够实现与社区的无缝对接,为出院患者提供社会护理服务。患者疾病康复均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影响患者病情的因素较多,对日常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过程方面,于患者出院前收集患者信息、评估患者健康需求,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利用微信进行持续随访干预。(4)护理方案实施。康复指导,出院前教授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咳嗽方法。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后,缩唇呼气,收缩腹部,5 min/次;腹式呼吸,嘱患者将双手置于上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呼气,吸气时凸起腹部,呼气时腹部下凹,10~15 min/次,2次/d;咳嗽,患者取坐位,前倾上身,缓慢呼吸后屏气4 s左右,随后收缩腹肌,张口持续咳嗽3声。健康指导,出院当天,向患者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包括COPD发生和发展的诱因、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嘱患者自行规避。出院运动处方,患者出院前,结合其恢复情况,制定以步行训练为主的运动方案,训练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15~30 min/次,2次/d。心理疏导,出院时留下患者微信或电话,于出院后利用微信或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身心状态;针对存在负性情绪者,给予关心与支持;向患者讲解预后良好的案例,帮助其树立信心;嘱患者家属发挥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到患者护理中。注意事项,告知家庭氧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自行规避;上门随访过程中评估患者家庭环境,要求保持良好的室温,确保通风良好,尽可能减少宠物毛发、花粉等刺激;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尽量多食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遵循少糖、少盐及少食多餐的原则。(5)结果评价。每月结合患者回院复诊时的肺功能、运动耐受力等评价患者情况,分析不足之处,开展相应的护理与指导,以提升护理质量。
2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2组运动耐受情况、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1)运动耐受。对比2组护理前及护理后(随访3个月后)运动耐受力,根据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6]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1条长度为50 m的走道,嘱患者以最大速度进行来回行走,对其6 min行走最大距离进行记录。患者运动耐受力与行走距离呈正相关。(2)肺功能。对比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2组患者FVC、FEV1及FEV1%。(3)生活质量。对比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COPD评估测试(CAT)[7]量表测定,采用0~5分评分法,共8个项目,分值0~4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4)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价,该量表共1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95分,≥77分为非常满意,57~76分为满意,≤5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运动耐受情况对比
护理前2组6 min行走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对比
护理前2组FVC、FEV1、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2组CAT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COPD作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情恶化,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当前临床治疗COPD方法较多,为维持病情稳定,在出院后仍需要开展持续治疗与护理。受到护理能力及家庭照护能力不足等影响,患者出院后易发生病情反复,增加患者身心压力,故临床应采取有效的院外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通过对院内护理进行延伸,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仍能够获得正确、科学的护理指导。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将延续护理与科学的理论框架相结合,以构建标准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及高质量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COPD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中,通过评估医院资质、患者情况及护理结构,充分挖掘延续护理结构体系的可利用资源,从多角度论证延续性护理方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用系统化的结构维度支撑延续护理体系,为延续性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于患者出院前开展康复指导与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了解,充分掌握康复训练相关内容,有利于出院后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及微信等方式了解患者情况,配合上门随访指导,督促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可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康复依从性,促进肺功能及运动耐受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结合患者随访及复诊情况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评价,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能够持续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预后。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中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缺乏核心文献支持,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应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完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延续性护理内容,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結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受力,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邱取英,董文平,等.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9):75-78.
[2] 张丽芹,张丽华,陈霞,等.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3908-3910.
[3] 李利.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354-1357.
[4] 辛晓燕,耿莹,李宪红,等.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6):4091-4094.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 陈红,梁斌苗,徐治波,等.6 min步行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87-2589.
[7] 李晓云,成玮,段佳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晨间症状量表中文版研制及信效度验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6):444-450.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