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2024-05-21 13:40彭怡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深度学习幼儿园

彭怡

摘 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通常会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存在深度学习的可能。以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搭建滑梯轨道”为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开展游戏的时间与空间、调整建构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以问题驱动幼儿开展游戏等策略,帮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发展幼儿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深度学习;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7-0063-04

在幼儿游戏中,深度学习是幼儿将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相结合,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和同伴积极互动,在单位时间内解决具有挑战性问题的一种学习过程[1]83。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与同伴一起交流讨论、理解与批判、联想与建构、迁移与应用,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是幼儿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2]。在深度学习中,幼儿在保持专注的同时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参加游戏活动,遇到困难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或寻求教师、同伴的帮助解决问题,并且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游戏水平。在幼儿园活动中,深度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且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1]83。为使幼儿在游戏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真实且具有游戏性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保证幼儿具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自主建构知识,学会迁移应用。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幼儿分享游戏经验,促进幼儿的交流与互动。

游戏是幼儿在园期间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建构游戏是利用多种类型的结构材料,创造性地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与其他游戏活动相比较,建构游戏活动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构思主题、设计建构形象、选择建构材料、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实现游戏与学习的相互促进与转化。可见,相比于其他类型游戏,建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也为幼儿教师研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方向。笔者通过观察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学习状态通常比较浅显,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游戏时间短,导致幼儿开展游戏的频次不够,建构的作品比较简单;二是游戏材料单一、数量不足,难以支持幼儿深入开展建构游戏;三是幼儿的建构经验不足,迁移能力欠缺;四是幼儿缺乏合作的意识,容易与人发生冲突,阻碍了建构游戏的深入开展。

基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时间与空间、材料投放、建构经验以及同伴交往能力上的不足,笔者对幼儿开展游戏的时间与空间掌控、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优化、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并尝试以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搭建滑梯轨道”为例,探讨在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与空间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确保建构游戏的持续性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前提,也是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通常会限制幼儿玩游戏的时间,导致幼儿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建构游戏。此外,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频率比较低,加上前后两次建构游戏间隔时间较长,幼儿容易失去开展游戏的兴趣,造成建构游戏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阻碍了幼儿的深度探究。假如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游戏需要,灵活调整建构游戏的时间,增加建构游戏的频次,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那么幼儿就更容易完成建构游戏,持续进行深度学习。

以中班“搭建滑梯轨道”建构游戏为例。幼儿在探究滑梯坡度与小球滚落的可能性的关系时发现,如果滑梯坡度太小,小球就无法自主滚动;如果滑梯坡度太大,小球就容易脱离滑梯轨道。经过多次摸索,幼儿找到了小球顺利滚落且不偏离滑梯轨道的坡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操作、验证,通常是游戏时间到了,他们还在反复搭建滑梯轨道。如果教师强行要求幼儿停止游戏,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丧失游戏的兴趣。要保证幼儿深度学习的持续性,首先,幼儿教师必须确保幼儿具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同时增加建构游戏的频次。幼儿在开展“搭建滑梯轨道”建构游戏期间,教师要适当延长游戏时间,允许幼儿利用活动切换的时间继续开展建构游戏,如利用餐前饭后的等待时间或休息时间继续开展建构游戏。其次,幼儿教师要适当调整建构游戲的形式,把大组游戏改为小组游戏,在其他游戏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原来每周1次的建构游戏增加至每周2次或3次,尽量满足幼儿建构游戏的需要。有了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较高频次的游戏机会,幼儿在探究滑梯轨道的高度与小球滚落的可能性的关系上实现了深度学习,他们发现:搭建的滑梯越高、角度越大,小球滚落的速度越快;滑梯的宽度越宽、长度越长,小球滚落时就越稳定,越不容易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

(二)为幼儿提供开阔的场地,确保幼儿开展游戏的完整性

开放且宽阔的场地能够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无限的可能。幼儿园游戏场地不仅要有大设施和小器材,而且场地要富于变化,有平地、有坡地、有阶梯、有窄道,有的平地上还可以画出游戏所需要的线条、格子、图案等。开放性的游戏场地可以开阔幼儿视野,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游戏。开放性的空间有利于幼儿发现建构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诱发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建构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使幼儿能够长时间保持游戏兴趣,开展深度学习。

在“搭建滑梯轨道”建构游戏中,由于游戏场地局限于班级教室,因此幼儿搭建的“滑梯轨道”规模小,试验效果不好,加上幼儿时常走动,刚刚搭建好的滑梯轨道被撞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幼儿在修补滑梯轨道、反复搭建滑梯轨道的过程中,其思考过程和建构思路容易被打断,深度学习受到了影响。那么,哪里有更大的地方搭建滑梯轨道呢?有的幼儿想到了幼儿园里的大型建构功能区——炭烧积木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到炭烧积木区搭建滑梯轨道,自由设定想要建构的滑梯轨道,开展小球滚落试验。教师要根据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和需要,灵活调整游戏场地,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游戏区域,主动开展游戏,进行深度学习。当幼儿能够顺利地转换游戏场地,持续开展建构游戏之后,他们的游戏经验会逐渐丰富,游戏活动也会更加深入。

二、优化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有利于幼儿开展建构游戏,丰富游戏经验,进行深度学习。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以及幼儿可能产生的深度学习行为,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建构游戏的需要,支持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充分互动中进行深度学习。

(一)保证游戏材料数量充足

幼儿在探究如何搭建更高更长的滑梯轨道时,无论是在班级教室还是在其他地方开展建构游戏,教师都要给予幼儿至少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探索,将幼儿初步建构的滑梯轨道作品保留下来,方便幼儿下次继续开展游戏。当乐高积木、小型木质积木等材料无法满足幼儿建构游戏的需要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移步材料丰富的炭烧积木区继续开展游戏。在炭烧积木区,幼儿可以使用更长更大的积木和泡沫板等材料搭建更宽更长更高的滑梯轨道。在充足的建构材料保障下,幼儿的建构作品完成度更高。这样的建构作品不仅体现了幼儿的努力和建构水平,而且提高了幼儿继续开展建构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教师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建构材料,能够确保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为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可能。

(二)丰富建构游戏材料的种类

不同的建构游戏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种类丰富的建构游戏材料,不仅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

滑梯轨道建构作品初步成型后,有的幼儿希望在滑梯轨道周围添加一些装饰品,让滑梯轨道看起来更美观。教师可以建议幼儿收集闲置的奶粉罐、快递盒子、塑料瓶等废旧材料,用这些材料装饰滑梯轨道,还可以在班级积木区增加纸杯、雪糕棒等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搭建更高更长的滑梯轨道或美化滑梯轨道的需求。教师根据幼儿搭建滑梯轨道的规模和美化需求,不断增添和补充游戏材料,可以使幼儿保持对建构游戏的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创新游戏玩法,使滑梯轨道的呈现形式变得多样化,实现深度学习。

三、多种方式支持幼儿挑战已有经验

(一)巧妙提问,促进幼儿深度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挑战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够有效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内在驱动力[3],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充分运用教育智慧,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提高幼儿建构游戏的水平。

幼儿搭建滑梯轨道时,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搭建“转弯滑梯”上。幼儿小星和两个同伴用长积木垒高到几层后,希望能够搭建“转弯滑梯”。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幼儿园的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都是直行的吗?”听了教师的提问,小星和两个同伴开始讨论:如何让“直行滑梯”既可以向左转又可以向右转?良久,幼儿找不到答案,于是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班级所在大楼从1楼到4楼各个拐角楼梯的形状。幼儿对拐角楼梯的外形有了认识后,继续搭建“转弯滑梯”。小星与同伴运用长积木继续垒高,发现用长积木一层一层地往外搭建时,每一层积木都朝着不同方向往外多出了一些,很快转弯滑梯出现了。他们按照这种方式搭建到4层高时,楼梯倒塌了,于是尝试用小方块压在两块长积木的连接处,不过还是失败了,反复调整小方塊的位置,也没有成功。“还可以使用哪些材料作为支撑呢?”教师继续提问。幼儿想了想,最后摇摇头。这时,教师让幼儿观看搭建“拐角楼梯”的视频,并尝试把短积木放在下层长积木与上层长积木的连接处,同时顶住末端,这时长积木不再晃动,也不会倒塌了。幼儿运用新方法成功搭建转弯滑梯后,教师手指着小方块和长积木的贴合处,提问幼儿:“为什么把小方块放在中间,积木不会倒塌呢?”幼儿观察小方块和长积木的贴合处,说:“上下两层长积木两边一样长,挨得比较紧,所以不会晃动。”在教师的持续提问和引导下,幼儿终于明白:相同宽度的积木作为支撑更容易使上下层搭建物保持稳定。在观察幼儿搭建滑梯轨道时,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促使幼儿深入思考问题,找出搭建转弯滑梯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已有的经验,反复进行操作、验证,最终成功搭建了“转弯滑梯”,顺利完成了搭建任务。

(二)逐步引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式言语指的是教师在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的语言启发和引导,旨在帮助幼儿厘清游戏思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游戏思维。深度学习强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引导式言语,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发展幼儿的游戏思维,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式提问,了解幼儿的建构计划;教师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促使幼儿主动思考;教师可以运用质疑性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事物间的联系,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4]。

在讲述搭建滑梯轨道的计划时,教师提问幼儿清清:“你打算搭建什么样的滑梯轨道?和谁一起搭建滑梯轨道?”清清回答:“我打算和潇潇一起搭建滑梯轨道。我们要搭建很高很高的滑梯轨道。”清清和潇潇两人用长方形积木搭建了5层高的滑梯轨道。教师观察后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说:“你们搭建的滑梯柱子好像不太稳当。”“哪里不稳当呀?”清清疑惑地问。教师继续引导:“仔细观察积木,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过了一会儿,清清说:“哎呀,积木没有摆放整齐,难怪我在摆放上面的积木时,一直都放不进去。”清清用手扶着底部两层积木,潇潇将顶部的3层积木慢慢地移至上下一致的位置,最后整个滑梯轨道看起来又整齐又美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先是询问幼儿搭建滑梯轨道的想法,再关注幼儿搭建滑梯轨道的情况,最后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滑梯轨道不稳固的原因。当幼儿找不出原因而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继续观察积木摆放的位置和细节,让幼儿意识到积木摆放不整齐是导致滑梯轨道倒塌的原因。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幼儿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准确分析和判断幼儿的建构行为,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5]。

四、运用隐性指导促进幼儿交流与合作

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在与同伴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中班幼儿处于同伴交往水平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交往愿望,但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建构游戏中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待提升。隐性指导是指教师不直接给予幼儿方法指导,而是将方法指导渗透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隐性指导主要包括平行介入指导、交叉介入指导等,是幼儿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教师通过隐性指导,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合作,让幼儿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在大型炭烧积木区开展“搭建滑梯轨道”游戏时,幼儿君君等3人计划共同搭建一个3层高的滑梯轨道。君君将1米长的木板斜放在多块木砖垒高的长方体积木堆上,同时尝试将这1米长的木板平放在垒高的长方体积木堆上,但是没有成功。幼儿熙熙直接将1米长的木板斜放在长方体木板上,在往下斜的一端摆放一块0.5米长的木板,翘起来的一端继续摆放一块同样长的木板,也没有成功。这时教师对熙熙说:“你抓住这块长木板的一头,我们来调整一下它的位置。”君君见状,也跑过来帮忙,玥玥也来帮忙找准中间支点。幼儿们分工合作,长木板朝下的一端由君君和玥玥扶着,翘起的一端由教师和熙熙共同摆放0.5米长的木板,一起挪动1米长的木板,找准平衡木板的支点。木板摆放好后,教师退出游戏,幼儿继续分工合作。最后,他们搭建了2米长的滑梯轨道。完成建构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这个游戏呢?”熙熙说:“因为有的材料太重了,一个人搬不动。”听了熙熙的回答,教师又问他们:“你们是如何完成游戏的,为什么需要几个人分工合作完成呢?”君君回答:“我们一起搬动木板,我和玥玥扶着,熙熙和老師摆放木板。人多力量大。”这时教师总结:“君君说的有道理。大家分工合作,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最终幼儿明白了合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多次努力都没有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平行介入指导,给予幼儿示范和引导,与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让幼儿明白协同合作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总之,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呈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好思探索的生命状态。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关注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适时为幼儿制造认知冲突,给予幼儿指导和引导,让幼儿在良好的互动、合作、交流中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陆继好.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36).

[2]陈睿曦.大班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44.

[3]王凌燕.有效支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大班建构游戏“我们的古厝”为例[J].福建教育,2020(38):14-15.

[4]周颖.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1):26-30.

[5]王丹,张蓓蓓.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提问策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3):119-121.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深度学习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现状综述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