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探析

2024-05-20 15:16张菁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古诗词初中

张菁

【摘要】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共鸣诗人的情感倾向,感受诗词的语言韵律,体验诗歌的独特意境,能获得一种高品质的审美体验。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还存在教学氛围不够宽松、审美引导不够清晰、审美实践不够丰富等问题。对此,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审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审美创造,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主要阐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内心感知学习古诗词的愉悦体验。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084—03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诗词积累较为匮乏,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古诗词表达的丰富内容和思想意境,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挖掘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欣赏美、感受美,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维度建构

1.共鸣情感美。古诗词中的情感源于诗人真实的生活感受,读后能够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初中生涵养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古诗词的情感依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感慨自我人生,抒发思念之情、吐露家国情怀、感叹时光流逝的悲情;二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乐观豁达心情的喜情[1]。依其表达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简单明了地直接向世人表达情感,如陆游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直接向读者倾诉自己虽身处山野之中,但仍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志。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能使读者快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间接抒情则是诗人寓情于物,借景抒情,如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都城荒蕪破败的景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思,间接抒情体现了古人抒情的内敛含蓄之美。

2.感受语言美。首先,古诗词的语言声韵和谐,能使读者感受语言的流畅和律动之美。诗人作诗赋词依据语言的平仄变化和音调特点,利用同韵字或句尾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感官体验。如,崔颢的《黄鹤楼》诗句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为隔句押韵,诗中“楼、悠、洲、愁”四字韵母相同,学生即使不懂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句意思,在读后也能被诗歌语言的韵律美所吸引。其次,古诗词讲究“练字”,即对诗歌中体现思想情感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力求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在品读后顿觉语言精妙,用意独特[2]。如,诗句“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地表达出泰山的高大,似乎可以分割白天黑夜,读后使人十分震撼,顿生对泰山的敬畏之情。

3.体验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体现在语言文字之中,又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3]诗人营造意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或多个意象组合,或情景相融,或虚实结合,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能带给读者审美的享受。就意象组合而言,诗人往往将多个意象进行排列重组,用语言文字勾勒出一幅逼真的视觉画面。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多个意象进行排列,虽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但寥寥几笔已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黄昏独行图。词中虽无一字写愁写悲,但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迷茫、惆怅的心情。其次,情景交融是诗人塑造意境最常用的方式。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看似大多篇幅在写景说事,但诗人以半轮明月映入江水来寄托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景中有情,情不离景,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

二、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问题分析

1.审美教学氛围不够宽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以古诗词的词句翻译为教学重点,仅对古诗词的关键句子进行赏析,已经形成了词句翻译——齐声朗读——关键词句赏析——阐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基本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个人的“独唱”,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和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逐渐减退。

2.审美教学引导不够清晰。教学引导是带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无论是任务目标还是思路方式的引导,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在古诗词的诵读中,部分教师提出的诵读要求仅仅是“大声点,读出情感来”,但具体应读出何种情感却没有详细说明,学生在这种诵读要求的指导下无法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再者,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仅仅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缺乏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意识,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不到拓展,限制了学生的审美广度。

3.审美教学实践不够丰富。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最真实的审美体验。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但当前,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独特价值,依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古诗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相对单一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缺少自我展示的平台,学习参与感不强。

三、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策略探究

1.改进方法,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创新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教师若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课堂导入,将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在教授《观沧海》一文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大屏展示诗歌的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军队征讨北方的乌桓,不久大破敌军取得胜利,为国家统一扫清障碍。此时曹操已63岁,为抒发当时激动的心情,曹操策马扬鞭登临碣石山,面朝大海写下这首气势恢宏的经典诗歌。学生在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更容易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诗人吐露于诗歌中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其次,在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讲到底,应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交流思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想象,从自身视角感受古诗词之美,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讲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文时,教师可预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钱塘湖的早春景色?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建立起审美自信。

2.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品味古诗词字词之美。推敲古诗词的字词用法是一项兼具艺术性和知识性的审美活动,需要学生在综合分析诗词内容、情感、背景、语言的过程中,仔细咀嚼品味特定字词,指出这些字词所体现的修辞手法、所描述的景象特征和所表达的情感倾向等,从而体会这些字词的用法之巧妙和效果之神奇。其次,教会学生在对比阅读中鉴赏古诗词之美。古诗词对比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思维,打破单篇阅读的思维限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古诗词对比阅读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思路:横向对比即对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诗词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特定历史时期诗词写作的整体风格,纵向对比即将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诗人随着年齡增长和时代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写作风格。

3.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审美创造。在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夯实诗词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学生创造美的高级审美目标。例如,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点评式阅读进行审美创造。点评式阅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即在文本阅读的同时进行评价分析,使读者深度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观点。一是点评诗词文本。古诗词文本内涵丰富且寓意深刻,学生在点评中能概括出古诗词的基本内涵,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二是点评作者。学生能够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诗人的人生历程,感受不同阶段诗人的心境变化,将诗人平生所著诗词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品评,把握诗人诗词创作的一般性特征。点评式阅读古诗词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运用自身古诗词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审美创造。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以创造性审美教学带动学生的审美自觉,使学生逐渐由感受美、鉴赏美转向创造美,不断促使学生向更高级阶段的审美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

[2]宋琳.例说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9):01.

[3]张颖敏.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13.

[4]王惹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6):0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古诗词初中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