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霞
摘要:社区教育中的家长工作坊,开展以自然体验提升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课程,是解决传统教育中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自然体验教学法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实践,获得一点总结。愿本次研究能促进家庭教育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具身认知;家长工作坊;自然体验;亲子关系
引言
著名学者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1]。
人的身体会参与人的认知活动中,这种认知就叫作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理论思考研究了传统认知对个体身体忽视的问题,具身认知重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给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在家长工作坊中运用具身认知理论,通过自然体验提升亲子关系课程,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新突破,也是解决传统家庭教育中的解决家庭亲子关系紧张问题的一种新途径[2]。经过研究,发现了“以自然体验提升亲子关系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家长工作坊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自然课程是社区教育中提升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教学手段。
一、具身认知理论和家长工作坊在温州的发展
(一)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认为人的身体与认知是相互作用的,人的认知不仅来自于大脑,而且有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及活动形式,来自于人的身体以及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具身认知理论,标志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2]。最先提出“具身主体性”概念是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他认为人的知觉是不可能独立于身体和世界而存在,它是身体和世界整合的产物,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
人忧伤的时候会叹气,而如果叹气,人也会趋向变得忧伤。即“脑—身体—环境”是认知发生的过程,身体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个体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接触所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身行为所产生的经验决定了认知的发展,认知、身体和环境是一个动态统一体。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涉身性、体验性、情境性与生成性等特点,其强调个体的主动认知与认识客体的互动过程,所以比较关注个体的经验积累。
(二)家长工作坊
家长工作坊是以有家庭教育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几十人的小团体通过沙龙、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家长工作坊注重的不是传递知识,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指导者通过学习者的参与体验,帮助其实现创造性学习。“工作坊模式”具有促进协作性、具身性、即时性等特点,是一种参与性、实践性很强的培训组织形式。将“工作坊模式”运用到社区教育中,可以丰富家庭教育形式[3]。
(三)具身认知理论在温州地区教育中的发展情况
具身认知在国外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在高校数学、物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国内对具身认知的研究,集中在对哲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方面。
具身认知理论在温州地区教育中被提及与运用,主要集中为以下4种情况:(1)教与学理念的具身转变。这种转变更加重视教学的情境化、生成性,动态化以及教学研究方式的身体化,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经验的获取;(2)中小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具身实践探索;(3)幼儿教育的具身探究;(4)教师教育研究。
“具身”视角对教育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把“身体”从教育的边缘,拉回到了中心位置,把教育和教学的目标将从简单的促大脑发展,转变为促身心一体的发展。
温州地区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坊都有开展,以家校沟通为目的形式为主。
二、具身认知视角下家长工作坊用自然体验课程提升亲子关系的应用与研究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在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和谐,能够让孩子构建足够安全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能否让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前途和健康的心理,亲子关系的作用最关键。
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各方面教育进展都更顺利。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好家风形成,促进家教家风建设。家庭中亲子关系良好,能让孩子身心健康,使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加文明健康,从而达到国家精神共富的目标。
(二)亲子关系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有:家长本位的亲子关系、禁锢保守的教育方式、利己小农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1)亲子间缺乏沟通;(2)父母过于溺爱子女;(3)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4)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让孩子丧失自信心;(5)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6)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度。
现实中,家长看待亲子关系问题,很容易把归因放在孩子的身上,其实亲子关系问题是父母与孩子双方的问题,想要改变孩子,首先必须改变自己。例如,传统教育中提倡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不能让一个人全面成才的。用打骂惩戒的方式,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因为打骂惩戒让孩子因避免肉体的痛苦,而不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改变行为,从具身认知视角观察,家长的暴力行为,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带来身心伤害。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家长工作坊将自然体验课程用于家庭亲子关系提升的实践
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绿荫冉冉”社会组织家长工作坊尝试用自然体验课课程来提升家庭亲子关系,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开展家长工作坊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家长工作坊组织家长与孩子用体验方式共同参与自然课程,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置身在自然环境中,鲜活与生动的自然现象刺激参与者的感知觉,促进认知加工,从而唤起参与者们积极的情绪及情感。自然课程以游戏体验的方式开展,参与者的认知建构来自于身体,大脑经验依赖于身体与环境以及课程的互动,使参与者从平等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亲子关系。自然体验课程使教育对象的具身认知得到深入发展,促进了亲子间多种语言的产生,使思维可视化、亲子间沟通多样化,让亲子连接变得更积极、亲子交流变得融洽与温馨,从而达到提升亲子关系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大卫·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需要经过具體体验、观察反思、抽象归纳、主动应用这4个步骤的循环,能够让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绪体验。家长工作坊的参与者们在自然课程的体验过程中,深入感受和探索自然环境,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深入反思,亲子间平等协作完成任务,抽象归纳进而发展认知,改善情绪,因此改良提升亲子关系。
家长工作坊在社区中选择绿色充足、植物繁多、动物丰富的自然环境开展自然体验式课程的家庭教育,自然体验课程由管理学、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导,以青少年孩子的家庭为主要参与单位,鼓励父母共同参加。家长工作坊与参与者约定时间与地点,准备好材料,以游戏体验的形式开展家庭亲子关系教育与疏导。家长作为课程参与者,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全程参与自然体验课活动。
首先,家长与孩子在城郊田野开始热身小游戏,去寻找20多种安全无害的东西,通过运动查找游戏,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通过以家庭为组别的亲子单位,亲子间必须密切配合,创造性的展开智慧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家长、孩子与环境一起互动活动过程中,家长与孩子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自然课程参与者们的认知过程不是发生在主体内部,是主体与环境互动产生的,参与者的身体被置于绿色包容、丰富多彩的山野林间的情景中,在互动中塑造了参与者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也建立自己积极的认知。
其次,通过赋予每位成员自然名的方式,让大家在木牌上用彩笔作画,通过动手与想象,观察与选择,改善情绪,重新审视自己与亲人以及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的认知是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中的,人积极创造和维持自身的认知,通过互动行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领域,认知建构的过程和结果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且具身认知的主体和世界不是对立的,是处于交互循环状态的。
再次,采用游戏的形式,将孩子与父母分组,分别进行不同探索自然的活动。在探索过程中,用口罩蒙住眼睛,通过聚焦的方法,将所有的感官集中在听觉、触觉、皮肤觉上,使身体获得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在本质上是由身体经验构成,是大脑对身体经验的加工运算。这些身体经验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皮肤觉等方面的感受。认知的涉身性指认知不能脱离具体身体,认知依赖于有机体的物理性,主体身体的体验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具身认知来源于身体和外界环境,是事物相互作用造成身体状态的改变,从而获得体验[4]。
然后,以家庭为单位,孩子采取人体照相机的形式,父母中的一位选择自然的景,要求孩子取下遮住眼睛的遮挡物,用3s时间记住他所看到情景。取3处不同的地方“拍照”,两人为一组的亲子家庭返回出发地,然后充当照相机的孩子将自己所看到的表述后,看看与让他拍照的那人脑海中情景是否相同?具身认知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发生在互动中,认知与情绪本质上起源于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当主体的个人经验不同,以及他对所处情景的观测点不同,获得的认知与体验结果将会不同,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感觉过程,可以让参与者通过对比增加对他人以及自身的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在整个自然体验课程中,参与者们获得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5]。
最后,在课程尾声,家长之间相互分享主观感受,好多家长通过具身理论视角下的自然体验课程收获了与平时不一样的认知,他们都感到非常欣喜,并且打算回家后再次与自己的孩子重温类似的课程游戏。具身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的耦合,是认知主体与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耦合生成的创造性行为[6]。
自然体验课程通过分享感受,让陌生的人群变成了一个团体。别人的体验引发了在自己思考基础上的更多体验。通过组的交流和团队总结交流,达到认知和亲子关系情绪方面的改善及有机发展。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得以重塑。大家惊讶于两个人之间对待相同事物的认知是如此不同,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客体对象,由于各自身体体验方式、体验经验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认知结果。主体的认知由主体的身体感知、体验所左右,也是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在社区中、大自然中开发教学,可以使家庭成员的身体和思想都得到新的感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知,改善情绪,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参加活动的人都觉得自己有着与平时不一样的想法与收获,跳出了以往的认知,不良情绪得到了大量改善,他们都是笑着离开的。具身认知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教学的主动性,自然体验课程可以使参与者连接自然与社会,开展无边界学习,具身认知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们提供了一种“身心一体论”的新理论视角,审视当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补充。
针对传统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工作坊可以结合具身认知理论,不断创新与探索,开发自然体验课程应用于实践。这些自然体验课程应用在社区教育中,以心理健康为抓手,促进了家庭教育的丰富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教育反馈[7]。
深入探寻具身认知理论既是审视当今认知理论发展对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影响,又是深入推进我国家庭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现实需要。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家长工作坊的未来展望以及发展
通过不同角度深度地审视自己,从而改变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具身认知的理论指导下开展自然体验提升亲子关系课程,在社区教育家长工作坊中,用具身认知的理论指导下开展自然体验提升亲子关系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这种以体验式为主导的具身认知教育方式,在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独树一帜。用轻松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值得在大众中推广。
结语
家庭教育的方式要不断创新与尝试,才能将家庭教育落到实处、更接地气。在杭州有家长咖啡厅式的家庭教育;在温州有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自然体验式家庭教育课程。今后还要不断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创新,比如结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开发自然体验课程,用系统组合的方式开发自然体验课程。只有大家不断尝试实践和创新,中国的家庭教育的未来才会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M].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文匪出版社,2012
[2]殷明,刘电芝.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7):57-65.
[3]曹瑞.萨提亚模式在家长自我成长工作坊中的运用[J].教育家,2020(36):27-28.
[4]王继瑛.具身认知理论下高校礼仪文化的育人机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4):78-82.
[5]王慧,杨印,席丽丽等.以家长工作坊提升0~3岁儿童家长的共情能力——基于中国儿童中心早期儿童发展部的行动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06):62-67.
[6]于天卉,郝春东.具身认知理论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表现及促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151-154.
[7]杜丹,陈霖.与“物”交融:技术具身理论之于传播学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3):82-86.
(作者单位: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