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路径探索

2024-05-19 21:32:59郝晓晓
公关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教育

郝晓晓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美好的,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美、享受美和理解美的过程。全方位探讨美好教育实现的路径,为美好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向,提升新时代“美好教育”的成效,满足人们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引领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共同努力。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家长用心陪伴、学校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社会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国家增加多元评价体系,各方努力最终实现美好教育。

关键词:美好教育;教育;实现路径

引言

教育承担着每个人、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到 “双减”政策,后又提出了“双增”这个美好教育的全新概念,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时间,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美好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发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方法,美好教育尊重学生的天性、个性与人性[1]。教育是影响人、培养人、塑养人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应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也在朝着一种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方向前进,以人为本、以生命为基础,让教育课程更美好,让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因教育而更加美好。

對于学生来说,新的政策意味着已有负担的减轻,有了更多空余发展时间;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新的空余时间出现意味着新的教育空间的形成,为美好教育提供了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保证。美好教育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美好地发展,进而为以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教育是人类传承知识文明、培养下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教育生活自身的美好,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教育生活中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具有美好生活能力的人,从而实现美好生活的目的[2]

一、“美好教育”实现路径的历史沿革

美好教育的实现路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好教育由最初的“有学上”逐渐过渡到如今的“上好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现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体现在教育上即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与教育质量分配不均衡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满足与精神生活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生命安全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美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前沿不断攀升,人工智能等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反思能力等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目标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人们能生活得更好,学生离开学校教育之后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如此教育将更有成效。美好教育是国家、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所面临的核心任务,因此探究“美好教育”的实现路径尤为重要。

二、“美好教育”实现路径探索

美好教育包括的层面很多,有美好学生、美好教师、美好家长、美好校园、美好课程、美好评价、美好生活等等很多方面。美好教育主要围绕学校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展开,相互之间形成健康互动的良好关系,对于帮助学生过上美好的教育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好学生

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美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美好生活的理念和能力,过上美好的生活,实现和发展美好教育。从学生个体维度来看,美好生活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素,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学业上乘、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学生是发展的方向,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从教育维度来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理论素养,并在此过程中习得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感受追求真理的美好,找寻自己的目标方向,领悟道德的高尚,培养美感,并在过程中遇见志同道合美好的人,美好的人性,美好的人生。

(二)美好教师

让每一位教师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成就感,这是教师美好的核心。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能有效激发教学之乐,一个幸福开心的老师才能感染一群幸福开心的学生。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晋升平台、提高福利待遇、优化评价体系等,让教师努力付出后有所收获,可持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美好家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人的人格、行为模式,甚至情商、逆商都深受父母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事关人的终身发展。

当前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只需要承担“养”的责任,而将培育孩子的职责转移到学校、教师、社会,进而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割裂;而另一部分家长则走向另一个“鸡娃”道路的极端,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而非动力。美好教育下,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父母的不断学习,成为一个明责任、会倾听、常陪伴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健康人格,乐观向上的孩子。

(四)美好校园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在实现美好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美好生活的方向。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树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理念,培养校风校训,为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土壤基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不断传承的力量,更是一种精神氛围环境,可以展现出一所学校的核心形象和发展方向,它会对学校的每个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校园文化需要积极向上,健康丰富。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开阔心胸。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环境能影响他们审美,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能力。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制度可以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向上的价值取向,形成正向积极的影响,塑造学生和校园的精神风貌。美好校园建设蕴含着精神文化,它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

(五)美好课程

美好教育离不开美好课程的建设,教学的主体课程是美好教育的主要载体。美好课程不仅仅是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更是在每门课程内纳入美好教育的相关理念和具体措施办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通渠道,为学生未来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打下基础。

教育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中找到答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营造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质疑权威,启发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集思广益,不拘一格地进行问题解决。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丰富理论与实践活动,教授知识的同时普及前沿理论、时事热点,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阅读,真正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最终实现美好教育。

1.体育课程

体育运动能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时代发展,加注在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抑郁情况增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加学生体内血清素、内啡肽等快乐激素的分泌,有效减少抑郁出现的可能。因此保证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量、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的美好教育还体现在课程内容上,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设置不同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渗透美好教育的理念,身体是人生的基础,身心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是美好生活的基石,让学生们爱上体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让体育贯穿他们一生的成长过程。

2.艺术课程

艺术课程包含美术、音乐等可以陶冶艺术情操的课程。艺术是治愈心灵,带来希望、活力、阳光和爱的源泉,它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丰润情感、激发活力、唤醒生命,是调节紧张学习生活和愉悦自身的有效方式,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熏陶美感、愉悦身心、培养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创造能力、认知思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艺术课程的美好教育体现在课堂本身,保证这些课程的时长和质量是美好教育课程的首要工作。学生们在艺术课堂里可以欣赏艺术美,不断培养鉴赏艺术以及创造艺术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体味艺术的美好珍贵,获得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对人生意义进行重新思考,习得滋养生命的文化情怀。最后,提升相关审美也将惠及学生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服装搭配、妆容修饰,甚至是房屋装修等方面的审美能力。

3.德育课程

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与法律等德育课程旨在让学生明晰处事的底线,道德的高度,行为的准则,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未来发展的每一步。

德育课程的美好教育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中。滋养学生的美好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胸襟、气质、激励人的精神,是进行情操和心灵的教育。让文明、进步、健康、向上的氛围弥漫整个校园,温润每个学生的心灵。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政课的教育、渗透每门课的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科教学融入红色教育。学生们在课堂中感悟美好品德,在校园中塑造美好心灵,最终培养学生们勇于担当、勇于进取、善良勇敢、乐学善思追求美好生活的优秀品质。

4.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的育人效果,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劳动教育,能为学生施展才华创造实践的大舞台,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磨砺意志、丰富知识、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从而不断得到发展。

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教育课堂是一门课,更是一门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得学生认识到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学会养活自己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近几年,国家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和详细规划方面不断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学校要在此基础上深化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明晰劳动对建设美好生活的根本作用,以此为方向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之中和课程之外进行深化。

5.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应符合人类生命成长自然发展的规律,关注生命健康的质量。生命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生命的意義与价值,生命的成长,美好生活的质量等是近几年学生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受到新时代教育的关注。

生命教育依托于人的生命成长,包含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美好教育的生命课堂是基于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进行建构的,它立足于学生的美好生活、美好发展,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宽度和高度,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充分关注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在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支点,更是实现美好教育的落脚点。美好生活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实现一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秩序[3]。二者结合的美好教育课堂不仅体现在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程安排、作业调整、明确培养目标计划,更体现在体育、艺术、德育、劳动、生命教育的教学里。美好教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人民对日益提升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中[4]。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中,美好教育的理念和环境塑造培养着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协助、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美好生活呼唤美好教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教育传统,为美好教育带来了悠久的历史文明[5],“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让美好教育有了深刻的现实理论依据。当前的教育生活还存在诸多问题,距离美好教育的生活目标还有差距,深刻探讨美好教育实现的外部支持力量、体系建设以及内部改革,着力于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层面实现美好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1.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师生心理资本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0702860220432);2.2023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全河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ZDJH-6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薄雪芳.践行美好教育,构建美好课堂的实践和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03):230.

[2]欧阳康.熊翔宇.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本质要义、 建构逻辑与实践方案[J].湖北社会科学,2019(05):26-33.

[3]董辉.”美好生活”本位的现代教育伦理信念及合理性辨析[J].伦理学研究,2019(05):82-88.

[4]乌兰.杨清溪.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教育需要[J].现代职业教育,2019(04):28-29.

[5]项红专.“美好教育”的历史追寻——兼论近代浙江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派”[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Z1):24-28.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0:16:41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