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2024-05-19 11:08:16任浩然张庭娇景永强闫保权
公关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

任浩然 张庭娇 景永强 闫保权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优化路径。在目标定位上,需要強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服务现代产业集群。在路径优化上,需要从专业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创新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具体策略,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教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1-2]。产业学院作为连接产业与教育的重要桥梁,其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对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6],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思维、跨界融合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内容需要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组织建设、招生就业、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创新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些要素的优化与整合,是构建高效、科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尽管国内外对于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7-10],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于互联网时代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亟待加强。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

(一)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对接产业需求不够精准

互联网时代产业变化迅速,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然而,当前许多产业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仍停留在传统模式,未能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未能针对具体行业或岗位进行精细化设计,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精准。一方面,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未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够深入,导致学院对产业需求了解不足,无法精准对接市场。这种脱节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困难,同时也影响企业的人才招聘和用工成本,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因此,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同时,应建立灵活的课程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

(二)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参与度不足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许多地方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完善,各方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机制,同时,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一方面,政策环境尚未完善,缺乏针对产教融合的具体政策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龙头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时可能面临技术泄露、成本增加等风险,导致其参与度不足。协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产教融合的效果不佳,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龙头企业参与度不足则可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降低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政校行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时,学院和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协商,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利益诉求,形成共赢的合作模式。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但当前许多产业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缺乏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同时,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缺乏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一方面,学院在招聘教师时过于注重学历和学术成果,而忽视了其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院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也可能影响学院的声誉和地位,降低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应优化教师招聘机制,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资源和职业发展路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许多产业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落后,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许多学院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在实训基地的规划和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实训基地建设的落后可能影响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降低其在行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应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和水平,建立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二、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创新

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快速适应等能力,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可以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原因是组织建设能够将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产教融合。通过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共创价值,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组织架构,明确各方职责和合作机制,确保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整合政府政策资源、学校教育资源、行业技术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匹配和高效利用,提高产教融合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以招生就业为任务,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

互联网时代,产业的发展与变革速度加快,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对接,可以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应当根据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的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确保招收的学生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潜在学生关注和报考,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在线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

(三)以专业群为主体,依托龙头企业,服务现代产业集群

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以专业群为主体,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产业集群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对接,而龙头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市场引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应当根据现代产业集群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群,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在线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在线课程、远程实验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三、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路径优化研究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联到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形成,优化课程体系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互联网时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当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引入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入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互联网技术应用相关内容,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这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产业的变革。因此,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需要不断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引进具有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荣誉等方面的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教学,如在线课程、慕課等,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工作创新是驱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和变革速度加快,通过科研工作创新,可以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因此,对于产业学院发展而言,需要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定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参与,形成科研合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根据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对实训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包括实训场所、设备配置、课程设置等,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和业务流程,让学生在实训中更好地体验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产业学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明确目标定位是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产业学院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快速适应等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优化路径是提升互联网时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系2023年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大数据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ZKY23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登溢.“互联网+”视角下我国在线教育产业成长前景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02):70-77.

[2]段军山,余点点.互联网发展、教育投入与产业升级——基于中国68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J].产经评论,2013,4(05):5-15.

[3]王榕,高育栋,李治军等.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人才发展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4):67-69.

[4]谢琨.互联网时代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成才,2021(18):74-76.

[5]刘刚.互联网时代下动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与实践探索——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18):83-84.

[6]史宁,张永丹,王雪超.浅析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9(09):188-190.

[7]刘国买,何谐,李宁等.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62-66+98.

[8]吴显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5-11.

[9]邱学军,赵杰,赵昌林.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药科大学智能康复产业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04):121-126.

[10]王培松,李燕.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纺织服装类人才培养研究——以时尚产业学院为例[J].福建轻纺,2024(02):59-62.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40:5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