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旭 刘鹏
摘 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其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文章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并从实践教学主体、师资培养机制、考核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几个维度探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对策,从而使民办高校能够真正构建一支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产教融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是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培养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在民办高校的数量和师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于其人才培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产教融合的深化任重而道远。同时,相关数据显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已占据整体师资队伍的半壁江山,已俨然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青年教师一般都是直接从毕业院校到就业院校,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实操经验和实践教学经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足,这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不契合。
王波、张崎静认为产教融合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学习与工作的无缝衔接,明确了产教融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1]陈葆华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得出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应聚焦在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上。[2]综上,民办高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关注,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本专业的知识、技术技能与社会或企业实践充分融合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注重知识储备更新,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仍根深蒂固
根据已有调查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普遍能够有意识地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关注学科前沿理论与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但忽视对于自身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且对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授课环节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往往容易把自己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直接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此外,加上本身缺乏行业经历,导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欠缺,很多青年教師因此感到力不从心,或者难以发掘有效的提升路径。另外,很多民办高校的意识及政策固化,没有根据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及时转变意识、优化政策,造成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不足,这进一步加固了青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
(二)校内培养机制初步建立,但实践能力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合理
近年来,应用型高校都开始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也逐步建立起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用以强化和规范实践教学活动过程。[3]多数民办高校都能够结合自身需要和特色办学定位,由教师发展中心或各院系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培训活动,如聘请校外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员入校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民办高校还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小学实践课程,在应用性较强、目的性较明确的课程体系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培养。然而,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和丰富度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培训内容空乏可陈,缺乏针对性,往往面向全体青年教师或新入职教师,未按照学科特点及该专业需具备的能力重点进行分类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单一,多以讲授式为主,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青年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意识和实操经验,很难将所获取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所需技能,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同时也难以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校企共建机制不健全
目前,民办高校普遍都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性条件,因此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近几年校企合作在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4]首先,相比较而言,民办高校的实力、知名度、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偏弱,因此对企业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企业与校方深入合作、共同贯彻产教融合的动力。其次,企业需向校方提供实践场地设备、专业指导等,而校方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无法预见,导致在无形中为企业增加运营管理成本,打击企业进一步深化、拓宽合作范围的积极性。此外,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促进学生进企业实习并接收部分优秀学生留企任职的层面,但青年教师进企业受限,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式”实际操作。[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操经历且为企业外部人员,短期内也很难为企业创造实质性盈利,因此很难为其安排核心技术类岗位和项目,实现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院校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缺乏强制性要求,以及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奖励,因此导致青年教师自身缺乏主动到企业锻炼的意愿。
(四)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初步构建,但在实践能力评估方面不完善
为了进一步监督教师实践教学进展情况并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尽管一些民办高校已经构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机制,但目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见评价形式为指派院系督导随机进班听课,且主要都是就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打分和评价,对于教师在整体授课中所体现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效果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反而促成了教师对于理论教学环节的重视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忽视。此外,在职称考核和评审方面对于实践能力的相关要求也较匮乏和落后,多数民办高校目前的职称评审条件仍主要为教学工作任务量、科研学术成果等硬性指标,实践教学能力等软指标被忽视,导致青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动力不足。
(五)实践教学培训基地不断完善,但实践教学条件仍有待提升
为了能够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实训环境,促进并激励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部分民办高校逐步建立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并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但整体情况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配套软件不完善甚至并未提供,导致教师只能自行在网络上下载免费软件应付了事,且实践场地的相关人员配备不足,不利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条件匮乏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办高校缺乏政府财政投入,导致学校对实践方面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资金不足。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发展意识,平衡知识与能力结构
青年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平衡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才能更好地将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从而传授和指导学生实践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同时,青年教师应养成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对教案、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课堂效果等多方面的思考,及时发现并总结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既适合自身又适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除了重视学历、工作经历等条件外,也应将教师善于学习探索、追求进步的特质作为重要考量指标,招收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的优秀青年教师。
(二)优化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是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然要求。首先,培训应注重分层,根据教师所属学科、专业和岗位特点,以及教师目前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水平进行教师分类培训,从而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其次,培训形式应多样化,除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外,应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训,聘请相关行业人员入校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增加青年教师实操和展示的机会。此外,应充分发挥院系内部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责任导师制。导师除负责帮助青年教师理解课程目标、课程重难点,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优化教学设计,掌握教学技巧外,还应明确导师的职责之一是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应明确培训规定和要求,例如要求青年教师在培训期间,需承担一定学时的实验课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培训中所学知识的内化和输出,使其能够真正作用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最后,学校应提供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会和平台,包括定期举办实践教学观摩活动和实践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个人风采,以及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三)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平台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模式和重要平台,为真正实现让企业走进来的目标,就必须努力解决校企合作协同机制的深层矛盾,探索更多的互利互惠机制。首先,为更好地把握企业用人需求及能力要求,从而使得课程特点和教学工作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民办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联合企业共同编写应用型教材、开发实训课程、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应加強鼓励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顶岗工作、实践锻炼,积极参与负责企业的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理论支持等工作,并与企业一同进行横向课题等应用型课题研究。此外,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实践人员到学校进行不同专题的讲座和培训,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多元的实践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四)完善校内外评价及考核评定机制
为加强引导青年教师将更多精力专注在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校内外评价及考核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激励政策。首先,学校和各学院应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考核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且考核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和评优等工作密切挂钩,保证青年教师在校内培训和企业挂职的锻炼效果。此外,应完善考核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由校外实践锻炼企业与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包括出勤记录、培训任务及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技能锻炼情况等方面;结果性考核由总结报告呈现,培训人员或有关企业要对该名教师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该教师也要对培训感悟及企业实践收获撰写总结报告,师资管理部门结合以上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另外,应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由单一的院系督导进班听课,转变为由校内外督导、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成员、学生、教师自身所组成的多元评价模式,且评价项目中增加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其中包括课程实践学时占比、实践能力目标达成度、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等方面。最后,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横向课题研究、应用型实践项目和课程开发、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和技术技能竞赛奖项、指导毕业实习等作为职称评定条件,并将教师需具备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作为晋升条件之一,并适当加大比重,从而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点,因此政府应加强资金、政策等方面对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支持和引导,从而使得人才真正为企业、为政府服务。政府可通过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师生实践培训项目,并给予相应技术和场地支持等方式,大力促进校企充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此外,民办高校要将更多重心放在实践教学和实践人才培养上。人力方面,提供充足专业的设备专业指导和维护人员;物力方面,及时更新硬软件设置,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日常需求;对于教师校内外调研培训、顶岗实践、课题立项等方面提供补助和经费支持。为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实习环境,并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结语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民办高校能否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以产教融合政策为背景,分析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教师自身、学校、企业和政府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以期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从而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波,张崎静.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4):4950.
[2]陈葆华.产教融合视阈下民办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8):97102.
[3]王水清.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析[J].科技视界,2018(15):5860.
[4]邵科隆,马泽正.应用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探究[J].科教之窗,2021(6):144145.
[5]石星丽,甘宪荣.产教融合模式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3(7):3640.
基金项目: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202PSL41)
作者简介:王彤旭(1995— ),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刘鹏(1989—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