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024-05-19 07:19崔艳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培养应用型

崔艳艳

摘 要:随着chatgp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智时代的到来,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生存发展的核心技能,这对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当前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力图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协同育人、思政环环相扣”等角度,提出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进路。

关键词:数智时代;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困境与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11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数智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与运行规则等日益清晰,数字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2021年11月5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下称《纲要》)提出要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項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并提出了“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和“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的发展目标。可见,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生存的基本能力,是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首要技能。当代大学生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既是数字时代的受益者,也应是数字时代的创造者。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变革对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已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因此,为提高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商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当下商科人才培养的困境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产教融合升级、思政环环育人等角度破局,探索数智时代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 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困境

近几年,国家通过智慧高教平台、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等多种方式,提升高校师生的数字素养,高校也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已开始接触、掌握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滞后性、单一性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高校商科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毕业生能力不足、实践技能薄弱、价值观不坚定等问题,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与堵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痛点:人才培养同质化与市场需求专业化的困境

Chatgpt、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商科新业态的到来,使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岗位间的差异化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培养的商科人才要更加专业化与足够特色化,然而梳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等表述,不难发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应用型高校缺乏发展空间,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紧缺,定位不清、特色不足、千校一面等问题凸显,商科人才的培养更加趋向于同质化,很难满足新时代市场纷繁多样的需求。高校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就必须改变同质化的趋势。

1.2 难点:商科专业知识技能向社会服务转化的难题

近年来传统商科院校的毕业生认可度与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的多元化,这也侧面印证着商科人才难以完全适应银行、企业等数智化改造对技能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应聘率的显著提升与签约率的下降。毕业生签约率表征包括考研率、出国出境留学率、签订三方协议率、应征入伍率等;毕业生应聘率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率、灵活就业率、自主创业率等。“一看就会一做就废”专业水平很高但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理论丰厚但创新意识不足,创业项目孵化难,创业基础不牢,创业“走不远”成为商科人才培养的瓶颈。根源在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的脱离,学生抛开专业搞创业、搞实习实践,创业训练没有很好地与专业教育结合产生协同共生效应等。

1.3 堵点:传统商科教育与现代商业模式的冲突

传统商科教育难以适应现代商业模式的新发展、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商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等专门人才,各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封闭、自成体系,存在学生缺少商业实操、教师缺少商业实践、学校缺少商业资源的弊端。商业3.0时代,在线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驾齐驱,亟须打破“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的界限,培养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专精人才。另一方面,现代商业模式对标国际标准,引领社会发展。如何用全球视野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商业问题,平衡商科新兴业态诉求、我国社会发展需求与国际人才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过于追求国际标准而忽视解决中国本土化问题的误区,亦成为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

2 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数智化时代新商科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清晰新时期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以新时代对于新商科人才的要求为基础确定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不断的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抓住新商科建设的契机,扎实推进新商科人才的培养。

2.1 打开边界,创新模式,服务市场需求

大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象牙塔”,更应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因此,高校应逐步打开校际、产学、学段、学科等边界,构建起“产教融合、学段贯通、中外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动态、课程衔接”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发展向应用型聚焦、课堂学习由纯理论到理论+实践转变、培养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产教融合、中本、中高、高本贯通等)转变、授课教师由理论到理论+实践的双师型转变、学习空间由教室向教室+实践基地转变、毕业论文由纯写作向论文+项目设计转变的“6转变”。

2.2 打破传统,创新思维,产教提档升级

打破传统商科教育的思维方式,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发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理实一体,三业融通,四链合一”的产教融合模式,即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理论课程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相统一,专业、企业、行业三业相互融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相辅相成的产教融合模式。要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有机结合,形成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以此适应数智时代对新商科人才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的高要求。

2.3 打通通道,创新过程,立体环环育人

数智时代对大学生的数字伦理、数字安全与社会责任等提出了更高的准则与要求。为此,高校需要打通职能部门、学院、职业企业等之间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思政育人、产创育人、实践育人、中外合作育人”四环相扣,全方位、多元协同的立体育人体系,为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筑牢思想防线。

2.3.1 三位一体全员思政育人

即将思政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逐步形成学校课程思政的5个全覆盖,即学院全覆盖、专业全覆盖、教师全覆盖、课程全覆盖、实践环节全覆盖。以此,确保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形成学生人人上思政,教师个个擅育人,支部个个创品牌的良好氛围。

2.3.2 四链融合产创协同育人

即要求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大赛+社会实践”的全校產创育人新体系,迈向人人参与创业大赛、人人进入企业实践、人人具有商科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3 五育并举全程实践育人

即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的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施“2+1”三学期制等,安排固定时间使学生集中进行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公益志愿服务等,根据不同学年逐步提升实习难度与广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针对不同学生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

2.3.4 多元开放中外合作育人

既要对标国际标准,又要专注于解决我国本土化问题。鼓励中青年教师境外读学位、访学、进修等,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合作与校际交流,开拓学生与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对标世界前沿,牵引带动专业人才培养。

3 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进路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这为高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四新项目建设,也在不断指引学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方向。因此,应用型商科院校人才培养在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有较强的落地性与可实施性。为此,新一轮应用型商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从“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制度保障、交叉融合、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具体可行的举措。

3.1 树立先进的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既要跟上时代变革,符合社会需要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还要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办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方案、框架结构,各个部门统一思路,形成合力,有目标有任务地进行。同时,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暂时性指标下降,如学生评教成绩低等问题。

3.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稳抓落地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保障,主要涉及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制度及经费保障与报销制度、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后相应的考核制度、行政人员奖励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完善等。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关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行一定是在做好基层调研、充分采纳吸收学院教师的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的,建立一套完整闭环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改革落地落实。

3.3 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施资源整合

做好学科专业规划布局,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重点学科等,探索建立“文+文、文+理、文+工”等相融合的交叉融合学科。将具有不同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使学科内容能在交叉中发展,优势特色得到互补,进而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综合参考“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等标准调整专业结构。做到专业“增量优化、存量调整、集成整合”。在做好交叉融合的同时,针对各专业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分类解决问题。

3.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强实践教学

在对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建议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出现最多的高频词,数智时代应用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与高质量企业、行业的合作共育。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确立主要合作企业,从学生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引进、实践实习等方面确定合作方式,签订合作协议,如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校校联合等;加强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强学生深度实习实践,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定制更高水准的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标准;增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拔尖人才;将参与企业研发、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考评重要标准,建立学校、企业人员、学生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社会实习实践频次与深度;加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引进优秀企业家、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师实践。

3.5 紧抓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改革依托

师资队伍建设包含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与现有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两方面。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进修、国内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企业、行业挂职锻炼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教师行为规范、教师激励制度等提升教师个人品质与能力。学院职能部门密切交流合作,明确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标准及要求,引进高水平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同时,充分调动现有教师积极性,利用二级管理平台,激发现有教师活力,重点培养有潜力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才培养成效直接影响着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也是各高校能否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调动全校师生积极主动性,形成资源人员合力,必定能够为数智时代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11105)[20231003].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331677.htm.

[2]古天龙.数字化社会需要补上数字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90924(13).

[3]王建明.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04):103116+144.

[4]韩婧怡.数智化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102104.

[5]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20230221)[2023100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4/04/content_5750018.htm.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