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建构与落实

2024-05-19 14:37:50王浚川
公关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落实建构大学生

王浚川

摘要:在21世纪人才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积极性,能够填补社会各产业的人才空缺,发挥其创新价值。而且除入职就业外,大学生群体还可选择创业作为发展方向,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应届生们虽具有活力和创新意识,但缺少创业经验和市场把控能力,所以需要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成系统地培养,进而提升创业成功率。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架构,明确其重要价值,并提出实质性的建构策略,以期发挥训练计划应有的价值,改变当前社会人才贫瘠的现况,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构;落实

引言

所谓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指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些项目经过立项、评审、结题验收等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属于典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此,各位大学生需要秉承好学的观念,在充足的资源下,尽可能规范地开展学习,找出自身不足,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保障体制的真实性,需要统一标准,并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提升透明度和公开度,进而确保人才的稳定输送。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架构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校方会主张成立创业就业管理小组,其领导部门由校领导组织,成员为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主要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经费、政策和监督,配合专业领域的专家人士,能够精确完成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等工作。另外,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校级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和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开展。校级领导负责统筹管理,组织实施训练计划项目,审定项目实施方案、进度安排、经费使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具体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总体方向上会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意在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重要性

(一)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内容,需要创业者具备多种素质,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编写计划书、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而让大学生了解市场竞争情况,制定更为周密的商业计划,为创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后,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创业能力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项目选题、项目研究、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等环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对创新训练计划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开展研究方面取得进步,这也是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培养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乃是创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主动创新的意识,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充分学习分工协作的同时,能够了解新型技术和理念,进而逐渐养成创新思维。而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项目。至此,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自主研究和交流合作,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培养科研素养和团队精神,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初步能力,而上述工作皆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提升。

(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在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创业需求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让大学生了解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提供资源的同时,改变错误理念,打好创业基础。而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让学生们明白,创业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工作内容,但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呈现是不同的,所以创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协作。至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組建一个好的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策划和制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项目的后期阶段,团队成员之间也要有一个好的沟通和交流,如此才能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为团队协作打好基础。另外,很多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在这里,借助大创项目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创业项目的认识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为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提供机会,从而加深团队协作的培养效率。

(四)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20世纪末的100余万人增加到21世纪初的400余万人,加上一些非学历教育和成人教育,已达千万以上[1]。如此,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原因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工作岗位;高校教育制度不合理,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四是企业用人制度落后。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为行业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带来许多新型理念,从短期角度来看,创业的同时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岗位,促使人才得到充分重用,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具有活力充足、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长此以往会改变市场的现况,从根源上改变大学生就业机制,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才的重要价值。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建构与落实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了解过于浅薄,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创计划””的本质不够了解,认为其只是学校范围的模拟活动,忽视其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育管理部门需要了解“大创计划”的重点需求,并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方案,将综合理念灌输给大学生,促使其正视“大创计划”。对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其主要目的,借助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宣传“大创计划”的重要性,为其他学生的加入提供参考。而后,高校应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作用,通过校内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并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项目的需求,并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等活动,深化实际价值。另外,需要了解宣传渠道的多样化优势,除基本的校内管理外,更需要重视学生常见信息平台的融合,如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等,促使信息宣传面增加。

(二)合理利用3C3R模型

所谓的3C3R模型就是核心内容和处理过程的模型,其中3C即内容、情景、联系,3R为研究、推理、反思。对此,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需要充分强调分析方法的宽度和深度,借由各项客观信息,找出问题根源,关联各类关系,提升训练成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3C3R模型合理利用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建构与落实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要合理利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在维持基本模式的同时,重视体制创新,对原有问题进行创新,使之在技术、功能、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将3C3R模型的价值充分展现,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其二,其要素为创业,其主要是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科目和内容,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展现3C3R模型本阶段的引导价值[2]

(三)加强“大创计划”过程管理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是真实模拟的过程,所以也会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但大学生群体虽然活力十足,但未经过社会的洗礼,很多行为方式稍显稚嫩,再加之其难以对失败保持正确的认知,所以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塑造规范的工作氛围,并将流程精细化,确保效果。对此,须知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参加科技创新还是创业训练计划,都需要有良好的平台供其发挥,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国,不仅需要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而且还应该从流程精细化的角度入手,切实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将训练计划分为前中后期,前期负责选题和导师选聘、中期负责过程检查,后期负责结题验收,根据过程设置管理细则。另外,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学生出现失误时,与其积极交流,从而整理工作经验,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提升教师的引导职能

大创训练计划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重点提高学生的深入研究和理论应用能力,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价值方能达到预期效果[3]。对此,需要认定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梳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项目方案,并协助学生开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而且,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全程参与,教师需要在项目策划阶段帮助学生确定项目主题,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指导。另外,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教师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具体分为项目评价、实验评价、成果评价等情况,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项目成功的原因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促使教育效能提升。

(五)加强校企合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若单纯以课堂环境为核心,效率会大幅下降,所以需要尽可能为学生树立真实客观的学习环境,这便需要深入了解创业环境,现成的企业将是重要资源,所以需要实行校企合作[4]。对此,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有些老师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让这些老师没有办法去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再加之项目申报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能够促使后续进程更为舒畅,所以需要了解自身需求和企业难题,由校方提供人才和劳动力,企业提供实训场所,互惠互利。另外,须知学校是一个大环境,而企业是一个小环境,两者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训练计划,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应该协商好各自的分工合作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以免出现纠纷问题。

(六)搭建交流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需要高效的信息流通,辅以完善的管理机制方能发挥应有效用,但归根结底由于大学生基数庞大,再加之创业过程会涉及大量数据,所以传统的机制容易出现漏洞,需要建立更为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5]。对此,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环境,各项目指导教师需要积极构建与项目申报学校、项目指导教师、项目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师生了解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流程,另一方面也能使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学校对此项计划的重视程度,为团队成员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而后,各项目指导教师也应及时向团队成员传递最新的项目申报信息和科研进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让团队成员对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另外,需要整合信息化技术,配合计算机系统等,完成软硬件构建,并定期予以维护更新,提升其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使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落到实处,能让更多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潘小霞,叶汤艳,姚桂香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178-179.

[2]王雁,钟军,程晓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7):213-216.

[3]张溶窈,张蓝雁,王雅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8):157-158+161.

[4]沈丝楚,许明星,张迅捷等.大学生“双创”项目成功者的决策偏好探索[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01):98-107.

[5]李丽霞,王巧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行性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21,(03):55-56.

(作者单位:张家界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落实建构大学生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析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落实的相关问题
浅谈医院管理工作中督查服务工作及改进对策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17:07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