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军 屈玉丽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真正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之下,能够有效发挥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割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很多教师在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中,存在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割裂的现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课标修订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于应试目的机械地带领学生划分文章结构、讲述历史事件、罗列事件意义。但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远远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发挥红色革命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塑造价值。
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新版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探讨”两个学习任务群。从“研习”到“研讨”,体现了对学生能力阶段提升式培养的要求,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利于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有效展开。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作品专题研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教师没有进行积极的学习与转变,仍然保持着以分数为导向把控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之一。该任务群要求以“研究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能力培养的思维来重新组织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体权利真正给到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能力层面的提升。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许多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越来越强调整合与强调实践的语文课堂发展方向,很多教师都面临无力改变的困境。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1+X阅读教学等新型的授课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展开,从前的单篇课文教学已經不适应未来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作品专题研讨”指出:“要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专题指导组,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和认识。”跨学科意味着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思维模式和革命传统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够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联动,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理念结合高中语文红色革命作品教学的意义
一、推动贯彻教育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
新课标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课程思政理念结合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有助于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三个单元的内容都与革命传统作品紧密联系,教材中引入了很多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作为学习内容,有《沁园春·长沙》《红烛》《百合花》等革命先辈优秀的诗歌作品,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等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辉历程的文学作品,有《纪念刘和珍君》《荷花淀》《党费》等反映革命先辈英勇抗战故事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党带领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教材革命传统作品的育人价值,将有力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同与热爱,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二、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育人价值
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题教学改革 ,要详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理念结合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进行教学,有利于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育人价值。
思想政治的学习离不开党和人民奋斗的伟大历程,革命传统作品也根源于革命历史进行创作,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发挥思想政治要素与革命传统作品同根同源的优势。在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学生可以借助革命传统作品深化对美学的认识,加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在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通过研究革命传统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结合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材内容的解读和欣赏,并将其运用到文学评论、议论文等写作训练中,将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育人价值。
三、有利于跨学科的协同育人
新课标有关革命传统作品的两个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给了我们新教学路径探索的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灵活融入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思维的限制,从更多元、更全面的视角拓展知识,提升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例,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发言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品析语言,感受开幕词作品的风格特点。其次,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作为我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发言稿,课程思政理念可以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回顾革命历史,感受“人民当家做主”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意义,从而实现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的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贯彻科学与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教学,防止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的出现。
对于课文文本的解读,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多学科历史背景的结合下,需要教师贯彻科学主义的思维带领学生进行解读。以《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为例,这篇课文是2020年5月11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一篇新闻通讯,用综合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大量的人物和事件贯穿其中,教师设计这节课时,要带领学生学习通讯报道的文体风格与语言特点,同时还要运用科学思维与学生一起探究抗击疫情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来分析历史事件,达到与作者同格局、同视野的高度。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应该强调一种创新思维,课程思政进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的理念。让课程思政理念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需要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坚持创新意识,在学科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勇于创新和实践。
二、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教育实践
将思政教育渗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拓宽语文教学途径的必要举措。需要厘清的是,推广课程思政理念,并不是要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新的任务,也不是要单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而展开的教育教学。多学科协同育人是结合课程思政理念与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任务群的教学要求而进行的教育实践。首先,课程思政理念自身就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其他课程,是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育人。其次,基于革命传统作品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在高中语文革命传统教学中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开展协同育人的实践也是应有之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教学意识,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思考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设计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邀请其他学科,如思想政治学科的老师参与进来,从其他学科教育的角度进行讨论交流,探寻二者结合的有机方式。
三、加強革命传统作品的资源整合
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可以在资源有效整合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作用,从更宏观、更有序的教学资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资源整合,教材中有关革命传统的作品按照单元的形式进行了排列,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求能够寻找以一带多的教学目标来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挖掘教材间共同的思政元素设置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整合单元课文间思想内涵的共通点和精神价值所在,从而在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历史阶段、文体、文风等不同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在不同单元中组合有利因素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使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牢牢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培养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对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思政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联动历史、地理等多学科进行协同育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作用,立足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任务群落实、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提升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李利军,男,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屈玉丽,通讯作者,女,教授。本文为基金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塔里木大学汉语言专业,教育部“文化与边疆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兵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胡杨精神视域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课程育人)”,兵团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兵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塔里木大学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编号:YLZYXJ202210),塔里木大学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项目编号:TDYLKC202217),塔里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专项“三全育人视域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TDGJSZ2204),塔里木大学校级科研创新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以阿拉尔市初中为例”(项目编号:TDGRI202158),塔里木大学校级科研创新项目“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以阿拉尔某中学为例”(项目编号:TDGRI202271),塔里木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语文教学研究与反思”(项目编号:TDYKC202303)成果。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