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萍 吴爱萍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这一组织,更有一批留学生在海外成立共产党组织,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美国的活动也已有部分的研究成果,比如《徐永煐纪年》《施滉》等传记史料及陈金坚、张报等人的口述均谈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美国的具体活动,尤其是与《先锋报》《美洲华侨日报》关系密切。何立波的《中共海外组织美共中央中国局》一文则非常详细地梳理了美共中央中国局在美国展开的具体活动,尤其提到“20世纪40年代,旅美中国共产党人的活动始终没断,《美洲华侨日报》是主要阵地”。王美芝的《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两份报纸——<先锋报>和<救国时报>》中也提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美国办报的具体事宜。但是,这些文章里或多或少出现材料的偏差,有些说法并不是特别准确,比如《先锋报》是否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办,当时美共中国局成员是否能直接说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呢?《先锋报》与《美洲华侨日报》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就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结合发现的新材料对之进行重新梳理,并争取将20世纪20至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或美共中国局成员如何展开活动的图景重新得以展现。
美共中国局与《先锋报》
要梳理美共中国局及《先锋报》的创办过程,必须从施滉、徐永煐、冀朝鼎等这批清华留美学生说起。他们在清华时期就成立“超桃”,宣誓政治救国,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25年左右,这批“超桃”成员先后到达美国,刚开始在旧金山地区加入了国民党左派,徐永煐还曾在《国民日报》担任编辑工作,他们在留学生中宣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旧金山他们还结识了美国共产党的秘书莱文(E.Levin),并在他的建议下经常参与“美国反帝大联盟”的工人活动,尤其是国内发生五卅惨案及省港大罢工后,冀朝鼎、施滉等相继用英文向美国大众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并发起“放手中国”(Hands off China)运动,支援国内工人斗争。
1927年2月,冀朝鼎被推荐作为美国的华侨代表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反帝联盟大会,他在这里加入了中共旅欧支会。施滉、罗静宜、徐永煐等其他成员则在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前后分别加入美国共产党。1927年4月13日,美共中央13区决定成立中国支部,5月初就开始筹建,10月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美共中央中国支部的会议,参会者制定了章程。11月正式成立中国局中央委员会,有5名成员,施滉担任第一任中国局书记,总部设在旧金山,年底申请出版一份中文共产主义周刊的提议也得到了许可。这期间,有来自芝加哥、费城、波士顿地区的学生及部分华侨工人加入了美国共产党,比如李道煊、谢启泰、谢创、张恨棠、刘克勉、武兆发、胡敦元、张报、何植芬、苏开明等。1928年1月,美共中国局成立“美洲拥护中国工农革命大同盟”(ACWP),《先锋报》作为该同盟的机关报也同时出版,当时还是油印的周刊。1929年7月20日,冀朝鼎作为ACWP的代表参加了在法兰克福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反帝大联盟会议,ACWP受到国际关注,为了更具有国际视野,ACWP更名为“美国华侨反帝大同盟”(AAACAI),目标是“为了领导和组织美国华侨起来革命,反抗帝国主义”。《先锋报》因此改为该大同盟的机关报,并于1930年迁至纽约,此时美共中央和中国局都迁至纽约。所以,确切而言,《先锋报》是由美共中国局成员创办的美国华侨反帝大同盟机关报,先在旧金山后搬至纽约。
麦礼谦认为《先锋报》是迁到纽约后才开始铅印的,1930年4月3日出版了第一期印刷版的周刊,这一说法跟王美芝、张报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关于《先锋报》何时迁到纽约的问题,还有《先锋报》从周刊到半月刊的调整等。此时,施滉已经被派往苏联学习,迁到纽约后的《先锋报》负责人主要有徐永煐、李道煊、张报等人。早先有些文章里直接就认定该报是中共在海外的机关报,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只能说《先锋报》是在国际共运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美共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份海外华文报纸,他们关注华侨工人的反帝斗争,努力在华侨华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之后,《先锋报》也更关注国内抗战事务,反蒋反帝的目的更加明显,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之后更强调组织联合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救国的重要性。这是一份立场鲜明的共产主义报纸,虽然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创办的,却是“华侨社会中最大的炬光,独照民众解放和劳苦群众斗争胜利前途”。
但这份报纸在创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一,由于其政治立场过于鲜明,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关注并加以施压,施滉和徐永煐被取消官费留学资格就是明证;其二,办报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是留学生,对华侨社会不熟悉,无法深入群众开展活动;其三,该报虽然有一定影响力,但发行量并不大,最高也就千份左右;其四,资金短缺,这是最突出的问题,造成《先锋报》的出版时常断档。上述问题是否直接导致《先锋报》的停刊,目前还不能确定。就当下所搜集到的资料中都没有提及该报为何在1938年停刊,有学者认为1938年8月巴黎的《救国时报》迁至纽约,与《先锋报》合并以《救国时报》名义出版,至1939年10月停刊。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切实依据,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当时德意已经结盟,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越來越紧逼,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之后《先锋报》也开始转变宣传思路,提倡联合抗日。1935年12月7日,该报首次提到“国共合作”,并且联合在美日侨在《工人日报》上发表联合宣言,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自1928年创办后,《先锋报》就一直站在共产党立场,对国民党政府的揭露批判力度较大,引起国民党政府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试图禁止该报的出版。而《先锋报》对在美的国民党机构也大加鞭笞,掀起劳苦侨工对中华公所等组织的反抗,“打破了纽约中华会馆的统治局面,掀动了整个纽约华侨社会中劳苦分子的反‘中华高潮,积极促成了纽约衣联会的成立及他们对腐败分子的斗争”。尽管如此,部分侨众还是支持国民党,对无产阶级斗争不感兴趣,可以说《先锋报》在美树敌较多,群众基础薄弱,尚不利于联合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加上美国当局对加入共产党的华侨也多加打压,若有共党嫌疑就会被移民局抓捕或遣返,蒋希曾、李道煊等就曾被关押在埃利斯岛。综合上述因素,为了顺利在华侨中开展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路线,必须先找到合适的路径,如何能够获得各方侨众信任,真正推动和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乃至不同力量的加入,这应该是美共中央中国局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美洲华侨日报》扎根侨众
众所周知,美国华侨从事洗衣行业较为普遍,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入经济危机时期,纽约白人洗衣业为了自身利益,提出从事洗衣业要有高额保证金及国籍要求,意图取缔华侨洗衣馆。此种情境之下,1933年4月23日,纽约华侨洗衣工人联合会成立,简称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在与白人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保全了华侨洗衣业。前文提及《先锋报》对衣联会的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先锋报》停刊,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团结侨众,1939年衣联会提出要创办一份“华侨自己的报纸”,为了“反映华侨舆论,客观报道祖国情况,特别是侨乡实况”。在唐明照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由梅参天、陈其瑗、刘克勉、谭光攀、林棠、何植芬、徐永煐、严渭荣、谭威、陈厚父、陈三才、余直民、黄康、陈科、方富尔等进行筹备,用招股形式,每股十元,籌到资金七千余元,创办《美洲华侨日报》。1940年七七事变纪念日《美洲华侨日报》创刊,社长唐明照在美国出生拥有美国国籍,后又返回中国接受高等教育,1933年赴美留学前他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到美国后关系即转入美共中央中国局。1937年起他一直担任纽约衣馆联合会的英文秘书工作,对华侨业务较为熟悉,又能帮助衣联会与美国社会交涉,是衣联会得力成员。而且美共中央也指示中国局“以有公民权的唐明照为书记,命我帮助他的领导。我(徐永煐)仍为委员之一”。主编冀贡泉是冀朝鼎的父亲,据冀朝铸的回忆“这是周恩来安排的,让冀朝鼎带领家人继续前往美国从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当时参与入股的人员中有部分已经加入了美共中国局,《美洲华侨日报》的创刊恰好接续了《先锋报》,为华侨工人提供了重要的舆论阵地。
二者都是抱着为华侨办报的初心,显然《美洲华侨日报》更有针对性。而且在主创人员上也有一定的接续性,徐永煐、冀朝鼎等美共中央中国局的成员依然主导报纸的主要舆论方向,刘克勉、何植芬等都是两份报纸重要的撰稿人。从《先锋报》到《美洲华侨日报》的转变是很明显的,其一,政治立场尽量保持客观中立,不再过于强调共产党立场。原先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先锋,现在则找到了一种更为亲民和隐蔽的方式进行宣传。衣馆联合会是纯粹工人阶级的力量,该报立足于此,比起《先锋报》更容易组织华侨工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新闻报道、社论等均可以看到这种变化,国内新闻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还有国际新闻,多角度报道国内战况,让读者看到多方面的信息。其二,真正服务广大华侨读者,扩大群众基础。从版面安排来看,第一、第二版是国内国际要闻;第三、第四版为国内通讯重点放在珠三角一带的新闻,为华侨提供家乡讯息;第五版为国内通讯转载;第六版为培育华侨作家的“新生”副刊;第七、第八两版则是纽约地区的华埠新闻以及外埠信息。其中增加了诸多华侨所关心的话题如排华法案废除、美国政府征兵、战时侨汇以及在美华侨的处境等内容。其三,以美国华人身份作为掩护,而中国籍的美国共产党员则隐入幕后开展工作。虽然隐入幕后,但对报纸的舆论导向依然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比如在抗战时期对抗日统一战线的维护,国共相争时期又不遗余力地向侨众揭露国民党的专制腐败,号召大家支持共产党中国的诞生等。这些舆论上的引导对于华侨社会的影响是突出的,尤其是凝聚了众多进步华侨青年的力量。
1949年7月7日,该报创刊九周年纪念特刊的标题文章为《迎接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该报组织了庆祝活动,并在唐人街挂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该报多次刊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章,为美国华侨解释新中国的相关政治理念,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论人民民主专政》等。1950年该报十周年的纪念特刊上,毛泽东、朱德、林伯渠、李济深、董必武等新中国领导人都有亲笔题词,可见该报的重要性。
由于冷战格局逐渐形成,该报主创人员徐永煐、冀朝鼎、林棠、唐明照等人均先后回国,梅参天等主要编辑人员被美国政府起诉入狱三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该报陷于困顿,在言论上开始趋于谨慎,报纸也减缩版面及出版频率,直至中美复交后才恢复正常运作。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再次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在促动中美建交、连接港澳台等地移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主要对美国两份较为重要的华文报纸《先锋报》《美洲华侨日报》的历史关系、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二者与美共中国局之间的关联,突出了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两者确实与美共中国局关系密切,既是在其领导下创办,同样也是结合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统战任务而稍有转变,这两份报纸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海外共产党的活动轨迹。
作者简介:
李亚萍,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学及历史研究;吴爱萍,任职于广东省社科院,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学及文化研究。本文系项目基金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项目“《美洲华侨日报》与中国共产党海外统战工作研究(1940—1950)(编号JDNJL20201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