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校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4-05-18 09:36唐荻音杨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

唐荻音 杨波

摘  要  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对于行业特色鲜明的理工科优势高校,思政教育应突出行业特色。以航空航天类院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为例,探讨具有空天特色的思政育人目标、特色思政元素、改革举措等关键问题,使该课程成为具特色、有灵魂、能传承的思政引领课堂。

关键词  课程思政;空天特色;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思政

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8-0088-03

0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式,它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高校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可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统一,更好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不同于专门的思政课程,理工科专业课程需采用更为柔性的思想政治融入策略,从而达到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

对于类似专业,理工科的基础专业课程在各高校的设置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可相互參考。鲁迅先生曾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校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在思政教育共性基础上发掘自身独一无二的思政文化,形成独特的价值塑造体系,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航空航天特色人才的重要部属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航空航天科技人才,使其在航空航天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上发挥核心作用。这种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面向特色行业培养工程专业人才的特点,许多高校都具备,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展思政教育,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具特色、有灵魂、能传承。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研究生课程[3],选课学生多,覆盖专业广,且涉及多个院校。本文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为例,介绍具备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课思政建设目标、案例与实施方式,为探索特色化思政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1  课程思政特色育人目标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基础核心理论课。在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下,该课程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需求,归纳控制系统中检测/测量模块设计研制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精选教学内容,既注重必要的基础知识,又传授先进的检测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常规和新型感知技术、信号转换与调理、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关键内容,融合了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检测与自动化系统中的最新应用。

2022年10月,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北航召开人才培养大会并发布《北航新时代领行动计划白皮书》,明确把“着力培养传承空天报国精神、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领导人才”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使命和目标。该目标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提纲挈领,即强化空天特色,突出领军指引。为此,通过梳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内容,拟在价值观、时代精神、能力素质、道德修养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改革。

1.1  强化空天报国的理想信念

通过回顾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传感器和检测设备被国外长期严密技术封锁的史实,以及检测设备制造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唤起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强化他们空天报国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自主开展核心技术突破才不会被“卡脖子”的严峻国际形势,引导学生立志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学生的科技强国意识,激发学生突破技术难题的信念。

1.2  培养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如科学探索者的信念、勇气、意志、工作态度、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牺牲精神等,内涵极为丰富。但对于航空航天人,严谨是第一位的。面对大国重器,任何一个细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应首先将务实、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1.3  提高敢为人先的抗压能力

航空航天是综合性尖端科技的象征和结晶,是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航空航天领域面对的都是大国重器,要确保任务的万无一失,必须具有极强的抗压能力。面对多任务、快节奏、高难度的型号开发过程,必须有勇于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同时,航空航天中“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也需要极大的敢为人先的魄力。因此,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素质,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充满信心。

1.4  培植吃苦耐劳的奉献情怀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值得航空航天人骄傲的情怀。航空航天事业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在课程中融入这些情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他们从航空航天精神中汲取能量,勇于肩负起时代的光荣使命,谱写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2  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如何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的融合点,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中丰富的内容与航空航天特色育人目标融合,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示范、引领作用。部分融合案例如下。

2.1  传感器与航空航天重要工程

在“现代检测技术作用和地位”知识点引入思政内容,通过讲述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重要装备中的应用,展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实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例如,检测航空发动机某些蜂窝复合材料钎焊部位的超声相控检测设备一直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在我国掌握其制造技术之前,国外生产商经常以政治原因为借口对我国航空企业实施封锁制裁。最终,我国努力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终于打破垄断,设备价格也大幅度下降[4]。

2.2  精准测量与科学精神

在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误差来源、数据处理”知识点中引入思政内容,从误差来源中的方法和人为因素,联系因测量偏差导致的重大航空航天安全事故。例如,造成波音737 MAX飞机连续两次坠毁的原因仅是迎角传感器测量数据错误;测量最后一级运载火箭的速度如有2/1 000的相对误差,卫星就会偏离预定轨道100公里,这也是近年来民企火箭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航空航天人应秉承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放过任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错误和疏漏。

2.3  检测系统综合设计与创新思维

为提高课程的高阶性与挑战度,课程组设置了关于检测系统综合设计的讨论课题。所选择的课题均具备导向性学习目标,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激发创新思维。例如,由波音迎角传感器故障导致的重大空难引出的“飞行姿态传感器故障检测”讨论题,由民航安检场景引出的“安检检测系统综合设计”讨论题,由保障航天人生命安全为主题的“载人飞船内部环境监测系统”讨论题等。这些讨论题的加入既丰富了课程内涵,强化了研究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开放思维模式,又融入了严谨、创新的航空航天特色科学精神,是非常有思政育人成效的教学内容。

2.4  科技探索之旅与求真态度

每一门学科都是由无数科学家一点一滴探索、研究、积累、汇总而来。学科发展史是伟人探索、合作、奉献精神的综合体现,可充分利用学科史所蕴含的丰厚教育资源,用他们在探索科学、追求真理过程中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在误差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勒让德、伽利略、辛普森、拉普拉斯、高斯等众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在红外探测、激光测量、超声波测量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仪器仪表领域杰出科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传递的正面能量,培养不畏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魄力和勇气。

3  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3.1  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可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锻炼学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品质。例如,教师自身做到认真备课、不迟到不早退、深入和全面学习课程知识、探索与更新前沿信息、不断完善讲课思路、认真批改作业和回答问题,就能有底气地要求学生也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课后作业按时提交与保质保量。这些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

3.2  强化教学案例

通过大量查找、阅读材料和与航空航天领域专家交流,确定适合本课程的特色思政案例。在案例讲述过程中,采用任务式方法分解案例,注重案例的启发与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任务共分四步:首先,通过事件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其次,展开讨论,分析事件可能的解决方案;再次,给出实际中采用的方法;最后,启发学生思考案例的思政元素。通过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3.3  引入校外资源

航空航天领域是对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求颇高的领域。邀请在岗位上业务精湛的技术专家走进课堂,结合型号任务,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是同时满足“思想性”和“育人性”的具有复合特性的优秀思政教育形式。例如,航空計量专家为学生开展的“从测试看计量”专题讲座,介绍了航空测试的先进概念与技术,并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报告,让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领域专家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等优秀品质和人文精神,从而实现魂育和才育的统一。

3.4  做好课堂延伸

课堂延伸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作为一门研究生课程,课堂延伸应跳出传统一问一答作业模式,探索更为丰富的能力提升方法。例如,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工程案例布置实践课题,或参考最新研究进展布置讨论课题等。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能反映理论层次,又和学生感兴趣的航空航天应用场景结合紧密,结论可唯一,也可开放,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的同时开拓创新思维。

4  结束语

通过探索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方法,挖掘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价值引领实现有机统一,学生的精神面貌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也为高校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程普,余路,刘向君.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7):4.

[3] 杨波,唐荻音.研究生讨论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3):1-3,60.

[4] 高鸿波,张小海,邬冠华,等.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程实践案例式教学探索:以无损检测专业“企业实习”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34(4):97-103.

[5] 胡永辉,闫勇,钱相臣,等.基于案例引导和项目驱动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建设[J].高教学刊,2020,5:74-76.

*项目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唐荻音,博士,副教授;杨波,博士,教授。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문학을 통한 과정사정(课程思政)교육 방안 연구
如何搞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