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2024-05-18 22:32王惠冯玉龙陈丽静苏敏刘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8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院校人才培养

王惠 冯玉龙 陈丽静 苏敏 刘琛

摘  要  从招生途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职业资格认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五个层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效地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8-0126-03

0  引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研究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学科之一。生物类专业是农业类高校乃至双一流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前沿热点学科专业。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快速发展,高学历人群逐渐增加,就业竞争压力加剧。新社会形势下,高校必须注重培养符合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有效地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2]。

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形式,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从培养现状来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職业能力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薄弱、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相关问题[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4]。因此,地方农业院校如何保证生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如何有效保障和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健全合理、顺应时代进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意义尤为重大[5]。

在本研究中,全面综合分析影响生物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从招生途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职业资格认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五个层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地方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有效地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招生途径和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地方农业院校与知名度高、地处经济实力发达城市的“双一流”高校相比,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学科建设、社会影响力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劣势,不仅对外地生源吸引力低,同时也很难留住本校的优秀生源,尤其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招生途径和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1.2  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与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相比,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的设置、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应具有自己的特色——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而目前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差异性并不显著,特色并不鲜明,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规划,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1.3  专业实践有待加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均存在不同,其本质区别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学术型研究生主要由导师在实验室或者校内基地指导学术科学研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训,因此,校外实践对其职业发展非常关键。但是目前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数量不足,校外实践多数流于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不到位,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无法满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1.4  职业认知有待引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是应具有特定的实践应用性和职业导向性,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之间未建立明确且有效的衔接沟通,相互独立,缺乏衔接,并未与就业挂钩,未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明确认可,有待各部门有效衔接,进一步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立职业认知,提升实践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1.5  培养质量评估有待规范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并未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制定特定的评估标准和体系,而是参照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要求,并未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标准纳入评估体系中。评估体系中相关职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最终造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人才培养上的趋同,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有待规范。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1  高质量生源招生途径的扩展

2.1.1  网站、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

依托学校、学院网站开通招生政策、奖学金制度、推免研究生制度、导师研究方向等信息的发布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和政策发布,便于考生查询。同时,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微博和网络直播等途径及时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信息,让广大考生第一时间获得招生信息。学院还将为考生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报考QQ交流咨询群,让广大考生在QQ群内共享探讨考试相关的问题及信息。

2.1.2  院校共建机制建立

通过地方高校共建的形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为省内及省外其他不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生源院校相关专业考生通过共建的形式提供直接报考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会,重点宣传生物类专业的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产业背景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推介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中取得的优异学术成果,专业学位毕业硕士的就业及发展动向,积极宣传优秀毕业生在不同工作岗位的业绩和社会认可度,吸纳、增加优质的报考学生数量[6]。

2.1.3  扩大推免生比例

向学校研究生院申请扩大推免生比例,形成推免生激励政策,在奖学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确保优质生源不外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质量。同时,定期召开在读本科生的考研动员宣讲会,邀请主管研究生招生的副院长或学科带头人做推免政策宣讲,邀请本校生源的优秀研究生分享介紹推免经验,组织优秀在读本科生参加团队和实验室的专题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研平台、科研环境、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学术成果等。此外,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学科特色、就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吸引更多优秀的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申报推免本校研究生[6]。

2.2  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优化

2.2.1  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

依据生物产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优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学位论文撰写直至任课教师、合作导师等各个环节区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7],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体系减少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层次清晰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加大与生物生产实际应用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2.2.2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优化

社会发展需要是专业学位发展的根本动因所在,因此,要以满足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除了要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外,还要具有生物行业背景或者直接来源于生物产业一线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实践应用课程的学习,从入学初期即明确其培养目标非传统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而应注重实际应用研究。通过科研项目训练,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实践项目,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通过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相关行业具体岗位的应变及适应能力。

2.2.3  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优化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通过开设学术交流、前沿报告、行业专家学者讲座以及实践实训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域专家和科研专家学者讲座或报告,进行案例分析,着重行业实践研究,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前沿研究动态,使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后续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全面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2.3  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与生物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设数量充足的高质量多元化的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或校企合作基地,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训”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和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平台积极开展实训项目训练,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双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主要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和学术,校外实践导师主要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所学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训。“双导师”既保障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和职责,同时也保障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驻厂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从而进行长期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等,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就业形势,有助于提升其后续创业和就业能力,快速实现从研究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同时,高校依托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增强对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市场化投入和实施机制的引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盈利,企业势必会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投入,达成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2.4  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体系的构建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生物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准入标准为培养质量保障依据,构建由高校专家学者与生物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管理体系,融合行业与教育,使两方面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上相互结合[9],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专业化、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农业院校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凸显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教育与生物行业的职业有效衔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需求。

2.5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同培养阶段,如理论课程、论文开题、中期考核、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均应健全细化考核制度,同时,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认定,共同建立规范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通过理论课程的考试,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及答辩,考核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现场分析总结和其他各种专业实践项目,考核学生的表达与沟通、团队协作协调、组织管理和临场应变能力等。

3  结束语

以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估考查要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进程[9],避免仅考核其理论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更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考核,同时,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行业机构等多方力量的通力协作,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0]。

4  参考文献

[1] 许智宏.关于21世纪的生命科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7.

[2] 孙也刚.服务需求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4.

[3] 吳孟玲.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1.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A/OL].(2010-07-29)[2023-09-08].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

904.html.

[5] 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6] 马春平,张扬帆,谢高艺.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的探索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85-89.

[7] 赵朋.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8] 陈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D].湖南:湘潭大学,2015.

[9] 杨茜,陶莉莉.职业资格认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50-51.

[10] 曹亚.高校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项目来源: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基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细胞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1-557);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学学科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LNYJG2022236);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立项“地方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21-yjs-25)。

作者简介:王惠,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主任,博士,副教授;冯玉龙,博士,教授;陈丽静,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刘琛,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院校人才培养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