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导自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操作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反思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实践探索等能力,助力其自主发展。从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引导自学法的意义、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引导自学法;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应用探析
作者简介:牛红霞(1981—),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安川学校。
引导自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教师引领为辅的创新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强调学习的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要探究引导自学法的内涵,掌握引导自学法的实施策略,真正发挥“引导自学”的价值。
一、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记忆,忽视新知探究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但大量的理论讲解以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容易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化学学科学习重点。面对繁杂的知识点,学生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导致自身的探究意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在学习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注重实验理论,忽视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其将无法高效掌握所学内容。例如,一些化学教师先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结果,再开展实验教学,没有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探究和总结知识,实质上是在生搬硬套教材知识。
(三)注重成绩评价,忽视能力培养
当前,中小学对教师的考核管理标准普遍以教学成绩为主,所以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盲目追求教学效率的教师既不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很少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不到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发展。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引导自学法的重要性
(一)助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
由于引导自学法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法时需要转变“填鸭式”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势而变,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一方面,引导自学法能够改变课堂组织形式,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能引领学生从发现问题入手,探究问题答案,由此,课堂成了师生互动的天地;另一方面,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成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自主能力的突破口,能够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课堂变成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主阵地之一[1]。
(二)助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易发现新知,察觉到自己存在的学习“欠账”,并有充足的时间去“还账”,而非花费大量时间在被动听讲上。实践证明,在整个“引导自学”流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自学意识强烈,学习效果显著。
(三)助力学生培养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课堂上专注于听讲,课后则一般是独立完成作业,缺少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而引导自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同桌探究、小组合作、班级分享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引导自学法,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引导自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强调学生是学习、实验和探究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化学知识的奥秘与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
(二)问题性原则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整理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要清晰,理由要充分。问题反思要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三)合作性原则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班级分享等方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应当通过合作学习发现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质量和效率。
(四)实践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亲自归纳。强调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宏观设计与变量把握,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
四、引导自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学实效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工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在线图书馆等信息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信息工具的帮助下拓展学习范围,把握学习进度,根据需求选择学习资源,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3]。一是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表现形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比如,在引导学生自学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等微观范畴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展示“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让学生观察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可以用动画模拟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形象了解分子的运动过程;可以利用三维模型展示分子与原子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探究二者的结构组成和特点。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搭建在线学习社区,为学生间的问题交流与探究提供便利。在线上学习社区中,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学习心得,打破时空束缚,一起探究疑难问题,交流问题解决方法,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4]。
(二)引导发现问题,激发自学兴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引导学生自学时,要将发现问题置于首位。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一瓶是浓食盐水,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简要写出鉴别办法,要求不少于3种,并提出3个问题。”这道鉴别题与生活联系密切,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突破了学科界限,既能培养学生遇事从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也能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模拟实验软件等互动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刺激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欲望。总之,引导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能使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产生探究兴趣,进而自觉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
(三)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自学状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引导自学法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实验演示、知识回顾或化学游戏等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自学状态,更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
(1)生活实例引入。例如,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笔者进行了情境创设:“通渭县被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想必同学们都对中国书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古书画真迹为什么能保存至今?”这一情境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在增强学生家乡自豪感的同时加深他们对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2)趣味故事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如“烧不坏的衣服”“布娃娃流‘血”“绿色的天空”“啤酒喷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为其埋下“自主学习”的种子。(3)实验演示引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含有许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能引领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来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4)化學游戏引入。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开展“元素周期表拼图”游戏,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和元素性质。
(四)组织多样活动,开发学生思维
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在应用引导自学法时,首先要开足开齐各类实验教学活动,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不能以讲代做,以“做题”代“做实验”。比如,在学习“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定酸、碱溶液的pH值,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让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直观的认识;还可以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与盐酸反应的速度。
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趣味十足,能吸引人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比如,开展“水分子的变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氧原子、氢原子等元素,通过组合、间隔变大或变小等形式,展现水分子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或是组织趣味竞赛活动。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竞赛、课堂演讲竞赛、化学方程式接龙比赛等等,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
(五)实施小组合作,优化自学效果
为提升自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情况[6]。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路,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化学项目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可以是设计化学实验方案,也可以是制作化学展板等,学生需要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来完成项目。在这样的小组项目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或者,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小组互助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自学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瓶颈,然后让理解比较透彻的组别(或个别学生)作为“小老师”,开展学生间的探究互助活动。比如,有些学生容易混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在互助合作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相应的研讨,集思广益,共同制作了反应类型比对表,理清了不同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区别,高效地完成了探究任务。总之,小组互助活动能够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有效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引导自学法对于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性,掌握引导自学法的应用原则,灵活运用引导自学法;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吸收化学学科教改前沿的优秀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初中化学课堂充满活力、趣味与动能。
[参考文献]
[1]雷旺兴.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25(12):221-223.
[2]史文利.提高初中化学标准化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4):192-194.
[3]裴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分析[J].教育界,2023(35):26-28.
[4]高俊.“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3):117-118.
[5]宋馨妮.“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好家长,2020(93):51-52.
[6]朱玉林.“引导自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艺术,202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