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榜样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革命人物形象,无疑是对学生实施榜样示范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以往教学中积累的认知经验作为依据,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革命人物形象的价值,思考“课程思政”视域下实施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的原则和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革命人物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聚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XC-c/2021/1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高蕊(1990—),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吕梁学校。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思政教育和学科课程加以整合,逐步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落实的有效方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中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而革命人物形象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革命家、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为代表的革命人物,普遍具有忠贞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由此可见,革命人物形象是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逐步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化提供助力。
一、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的价值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革命人物形象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意识。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主要方法之一。实践表明,若仅仅按照一般性的德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说理式的教育,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从而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人物形象通常以趣味性的故事为依托。因此,在分析革命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1]。
第二,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无疑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以革命人物精神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红色文化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探究革命人物形象,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革命人物形象教学有助于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育文化自信。其次,学生需要依托具体的革命人物形象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建构。再次,学生在探究革命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比较、联想想象和归纳判断,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革命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革命人物的事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将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长远来看,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人物形象教学除了应按照语文课程的一般要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还应充分重视思想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革命人物形象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分析,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并相应改进教学策略,这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的原则
为了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更加高效地实施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实施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主要是为了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为了真正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启发性原则。课程思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德育活动,而德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尚未成熟,对革命人物所蕴含的优秀品质难以产生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逐步加深学习感悟。
第三,适度性原则。尽管革命人物形象教学是“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并非教学的全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妥善处理革命人物形象教学和其他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避免影响正常的语文教学进度,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四,渐进性原则。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学生思想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渐进性原则,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革命人物形象进行探究,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导向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所以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文道统一。也就是说,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要引导学生挖掘语文课程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德,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2]。
在教授《军神》这一课时,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笔者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设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第一,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质疑、感悟等环节对本文内容进行建构,并让学生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对本文基础语文知识的理解。第二,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刘伯承眼睛受重伤后拒绝使用麻醉剂做手术这一事件,感受他全身心投入革命的奉献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并体会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上述目标从不同角度突出了本文内容的重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从而增強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染力[3]。为此,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与革命人物形象有关的课堂情境,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逐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狼牙山五壮士是十分经典的革命人物形象。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并促进学生的直观理解,笔者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了课堂情境。具体来讲,笔者从本文的同名电影中截取了一些片段,同时,在视频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借助视频资料,狼牙山五壮士坚贞不屈、英勇战斗的英雄事迹得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视频化教学情境的辅助下,学生更能深入体会本文革命人物形象所表现的英勇无畏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品质,这对本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实无疑具有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恰当的课堂情境对革命人物形象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三)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分析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教师要避免使用语言讲解代替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的过程,而是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启发学生,从而逐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
在教授《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本文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性阅读,并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笔者结合本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1)本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本文中有怎样的含义?(2)电报内容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毛主席读到电报后是怎样的心情?(3)对毛主席而言,这一天是短还是长?(4)毛主席当时面临着怎样的选择?他为什么会犹豫和为难?在阅读中,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对革命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以及革命领袖以国家为重、不徇私情的品质,体会到了革命人物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总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性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四)丰富课堂活动,加深形象理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方式不够丰富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单调,且难以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要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4]。
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革命人物形象通常要通过具体的事迹呈现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人物形象教学内容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基于这一特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事迹,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将革命人物的事迹改编成简单的剧本,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站在革命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对话,从而在具体的场景中加深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演讲比赛同样是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形式。在了解革命人物的故事后,学生可以围绕共同的主题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对革命人物的赞美之情,随后在课堂上演讲。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引导对比分析,开阔学生视野
革命人物作为一种可供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形象特征通常有相似之处。因此,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对比,以此凸显革命人物形象的特点,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革命人物形象对比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对比革命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共同品质。例如,可以将《黄继光》和《狼牙山五壮士》中的革命人物形象做对比,从而使学生准确体会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质。第二,将革命人物和新时代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作对比。革命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内涵,并融入了各行各业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过去的革命人物和现今的模范人物做对比,从而使他们学会借鉴革命人物的品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六)完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评价环节在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它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由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对评价环节加以改进,从而利用有效的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因为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展开自我评价。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分享进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展开评价,并在评价中着眼于语文知识理解和革命人物形象理解这两个方面。最后,教师要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及时记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变化[5]。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革命人物形象教学逐渐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这样可以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学丽.语文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探析[J].教育家,2021(39):62.
边春蕾.谈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及其教学运用[J].天津教育,2021(25):39-40.
高凡弟.课程思政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新课程,2021(34):193.
李玉龙.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青海教育,2021(合刊2):58.
查正琴,查正权.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