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导图作为数学教学桥梁,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高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针对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从应用思维导图实施课前预习、解决数学难点、展开总结和复习等角度优化教学,以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逻辑
作者简介:陶萍(1977—),女,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定远学区。
思维导图能够集中、清晰和具体地展现个体思维发散的主要过程和成果,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学生阅读与思维等基本规律,借助思维导图开展知识教学,展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创建更为稳定与科学的数学知识链,从而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阻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价值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可视化思维课堂教学受到广大教师推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结合各项多媒体设备,形象化展现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是构建可视化课堂的重要载体,其能够将多种形态的数学图形应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依照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性设计,有效运用多媒体语言来展现可视化内容。教师还可将专业的绘图软件与课件结合起来,这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可视化数学教学课堂中比较常见的载体,能够避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从而真正激发学生整体学习动力[1]。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图形计算等知识内容,但部分学生在记忆相关数学公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此类型的数学题目,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可视化技术充分展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以绘制“圆”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为例,主干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分支则可以拓展球体、锥体等内容,或是推演其他图形的计算公式。在制图时,教师可以直接画出一个圆圈,并在圆圈内填充内容,以帮助学生梳理图形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 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思维导图的概念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首次提出,定义为“通过分支不同颜色的、放射状的、类似树形的结构展示关键字的放射性树状图”。经过不断发展,其形式逐渐丰富,宏观定义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科学的设计,总结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精准把握知识内容,提升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图文结合,其可以将数学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形成直观感受,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情境中,展开互动学习。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点则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条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方便学生后续进行复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2]。
(二)思维导图在各数学教学环节的作用
1.章节教学
小学数学一般分章节展开,数学知识之间紧密联系,可以为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提供条件。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分类,展现知识的特点和内涵,完善数学章节教学框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有计划、有条理地理解知识,从而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小组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教师一般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展开知识研究和学习。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最终结果[3]。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打开思路,群策群力,提升學习成效,取得理想成果。这能够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3.课后复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在单个教学环节中体现,还要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课后复习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构成,强调对课堂知识的延伸。为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课后作业。这样能够反馈学生的不足,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与调整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与学生沟通,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水平不相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比如,一名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没有考虑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只单纯引导学生观看数学解题步骤视频,缺少和学生的沟通,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解答,从而降低学习兴趣[4]。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和创新思维导图,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熟练地掌握数学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生搬硬套思维导图的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比如,一名教师在讲解“圆柱体”数学知识时,没有针对章节内容梳理知识,只是机械地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罗列在多媒体设备上,这样不仅导致思维导图的功能被弱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不够科学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一般会在课前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如自主上网查阅资料等。但部分教师没有细化作业要求,导致学生操作较为困难,效率较低,效果不佳。而在课后学习环节,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在课堂中存在的学习问题,没有及时跟进学生后续学习情况,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巩固知识,拓展延伸,自然也无法获得长效发展。
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主要对策
(一)通過思维导图实施课前预习
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明确知识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中以树形图展示各项知识内容,使学生系统性地预习知识,提高预习效率,从而减轻学习负担[5]。比如,在预习“图形的认识”这章节的知识时,学生可以先在树形图的主干上标注“图形”,再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标注在分支上,接着进一步延伸,写出图形的特点和构成等内容,以此明确各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等,理清知识构成要素。具体来说,在“正方形”的分支上可以写“四边相等”,在“长方形”的分支上可以写出“对边等长”,等等。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可以自主展开数学知识分类,了解对应的概念,还可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及时向教师、同学请教,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科学调整,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二)应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难点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图上特别标出重难点内容,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下足功夫,解决问题。比如,数学教师在教授有关加减法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可在思维导图示例中插入图片,针对图片内容提出问题:“爸爸买10个鸡蛋,给小明2个,给哥哥3个,那么他自己还剩几个?”图片中包含“10-2-3=5”的算式,据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问题情境中引领学生理解图示意义。通过操作,教师先去掉图片中的2个鸡蛋,再去掉3个,让学生理解“10-2-3”的原理。在直观的数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初步了解10以内加减法知识。而在后续学习中,学生可以迁移思维导图中的示例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认识与判断,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三)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总结和复习
在数学学习中,及时复习知识十分关键,这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展开相应章节的复习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回顾知识,科学归纳与总结知识,高效吸收与内化知识,从而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基于“先整体后细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系统复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比如,在复习“圆”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教材关键信息,回顾圆的周长以及面积公式等,提取关键词;其次,引导学生联想各关键词的具体内容,补充完善;最后,引导学生拓展内容,加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加强辨析区分,使零散的数学知识形成整体。在复习环节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在学生主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需要对其中缺漏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并强化记忆,如此,才能够逐渐形成科学的复习框架,加快复习速度,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6]。
五、总结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协助解决。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与脉络,获得直观认识,深化知识理解与记忆,逐步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郭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3(14):173-176.
邵楠.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6):200-202.
黄金.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74-76.
孙亚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22(33):76-78.
党锁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7):42-44.
郭俊峰.多元文化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