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探究

2024-05-17 14:42王文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

摘  要:文章立足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现实要求,紧密联系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及研究现状,整理并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研究成果转化困难、一体化建设形式单一、教材内容处理不当等建设实效不高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设计,科学精准施策;加强协同协作,打造育人合力;立足旧题新解,创新教材内容;具化考评机制,激发主体动力等路径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效。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63-03

作者简介:王文英(1982.09—  ),女,汉族,安徽省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2021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阜阳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1151);

安徽省2021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项目编号:2021jpkc126)。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目前思政课的建设发展,大学、中学、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当前备受关注,不少省份立足全省开展了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一体化建设专项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个别试点、区域联合面到全省一体化建设形成,并制度化、日常化地开展研讨交流,这对于推动思政工作者树立全过程育人意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结合各学段形成育人合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同时存在顶层设计完善但是具体路径不明,理论指导充分但实际操作性不强,思政课教师间的“亲密互动”程度不高、联系较少等问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思政理论课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的需要。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呈现积极态势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保障思政课程真正落实到位。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提出“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该文件对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好衔接作出相当具体规定[2];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给思政理论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3],也为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為思政理论课的改革走向指明路径,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提出[4],以整体框架式结构层次分明地提出建设方案;2020年12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并要求从202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推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落地实施。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段范围拓展

自2019年3月起,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专家学者研究关注点集中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对于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甚少触及学前教育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最早出现在2008年,“大中小幼”最早出现在2018年,学前教育阶段最初并没有被纳入研究的范畴,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研究成果较少。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其中德育体系的构建给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由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部分较多,文件已涵盖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2021年8月,《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出台,“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逐步开展,实践也愈发明朗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向“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延伸。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理论成果丰硕

专家学者们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方向多元、研究成果丰硕。一是聚焦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途径,主张创新理念带动实践的发展,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源泉和动力;二是尝试探索对一体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定位,提出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最终归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推动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三是对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由思政领域到跨领域交叉渗透。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资源”为抓手,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是关注育人主体,从思政课教师队伍角度出发,提出建构思政教师教研共同体,建立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五是从某一学段出发研究一体化实施的主导者,主张高校应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起到支配等,这些研究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式提供了有益指导。

二、当前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研究成果转化困难,操作性不强

国内学者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大多是从某个学段出发,进而延伸打破其他学段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研究,或者针对思政课某一重复部分内容就如何实施一体化进行探索。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问题,且多以期刊或者报刊文章为主,进行片面论述或者浅谈辄止,较少有系统、直接的论述;即使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往往也是某一方面的深入,是一条“线”或者一个“面”的状态,很难呈现一体化所需要的“体”;即使某些地区在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地域、地区、传统、师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可参考的价值打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成果多,但是具体转化困难,操作性不强。

(二)一体化建设途径单一,实效性不高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通过召开会议交流、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联合开展教研等形式,共同开展思政课教育研究,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教学观摩探索,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形式单一。大、中、小学教师相互间沟通渠道不顺畅,难以进行深入系统的交流,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常态化交流,造成交流难以深入,成为换了一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没有打破各学段壁垒,真正实现上下贯通凝聚教育合力,以致一体化实效性不高。

(三)各学段思政教材内容处理不当,衔接融合不好

目前,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已经实现课程设置的规范化,以及教材体系的统一性。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积极主动交流,上不溯源,下不疏通,使得各学段出现了重复讲授教学内容,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结果呈现水平直线前进状态。学生不能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递进式的获取教学资源,没能达到思政课程在学段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在同学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存在“单兵作战”的现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和教师承担升学压力,专注于本学科教学,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交流不足,没有做到“左顾右盼”,挖掘同学段其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脱节现象,育人实效不佳[5]。

三、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

(一)完善制度设计,科学精准施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成果离不开科学的制度设计,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党委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统帅作用。首先,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6],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予以倾斜,给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师生比的要求,协调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招聘和引进工作,保证思政课师资力量充足,同时引导好专业课教师积极加入,打造“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协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画育人同心圆,保证开齐开足思政课程,要设置检查督导制度,定期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思政课的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督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监督立即整改到位;再次,要提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召开相关会议、展开学术交流、进行教研活动以及搭建一体化建设平台,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最后,还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营造全员育人浓郁氛围,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格局的形成。各地各校要充分结合实际以及自身传统优势来制订本地区、学校的建设发展计划,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真正能够“适应水土,生根发芽,落地见效”。

(二)加强协同协作,打造育人合力

不同学段间教师的衔接意识不强以及不同专业间教师跨界主动性不足,也限制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成效。因此,要制定和完善各学段跨区域跨专业教师的交流制度。首先,加强同区域横向间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搭建区域内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纵向交流平台,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有机会实现上下联通,借鉴有无,提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的预期性,避免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利用横向交流和纵向沟通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既“瞻前顾后”又“左顾右盼”,缩短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理念差距,打破学段间隔阂。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共同体,使各学段教师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整体意识,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最后,通过“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引导专业课教师树立育人责任意识,挖掘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拉近不同学科教师的距离,促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融、互鉴[7],消除专业课教师只关注“教书”、思政课教师只重视“育人”的认知错误。扭转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尴尬局面,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协作,打造育人合力。

(三)立足旧题新解,创新教材内容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系統化观念和一体化的意识,对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材要进行深入挖掘,明确自己所教学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避免出现教授与其他学段重合度过高的内容。思政课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同学段难免出现重复性内容,思政课教师要掌握各学段思政课教材内容,在遇到重复性知识点时,教师通过简略讲述、复习提问等方式简要回顾一下重复内容,或者通过结合最新时事、国情世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知识,也可配合经典案例提炼不同观点,通过旧题新解的方式,达到既巩固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其次,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方式。思政课教材体系设计本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螺旋提升知识难度和深度的。思政课教学要遵循:小学阶段从直观性和具象化出发,破解解决“什么是”的认知问题;中学阶段的内容讲授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熟知的经验,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大学阶段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即使是类似知识的学习,也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达到融知识学习与正确三观塑造以及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相统一。

(四)具化考评机制,激发主体动力

从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效性角度出发,激发教育主体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果最终依靠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具体行动,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是重中之重。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将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绩纳入评价机制,拓宽路径,多向延伸,在职称评聘、教师考核、评优评先中设置有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条款,对一体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其次,设置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设计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课题,并规定课题组成员身份需要涵盖大中小各学段;在论文评选、教科研项目申报、教科研成果奖励中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再次,科学设计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活动程序。教师在参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中,主办方不应局限于浅层次的学习、讨论、观摩、交流,应将参与人员划分小组,布置相关任务,在集中交流结束后,各小组认领一定的任务,定期对任务进行阶段性检查,并且核定小组研究成果,并以一定形式进行表彰,将此活动设置一定年限,保障活动开展的时间,以及成果产生的影响。

结语

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衔接不同学段思政课,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关键课程作用,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措施。也是以思政课程改革为核心,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立足可操作层面,从不同角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强化组织课程协同、抓好思政教师队伍、推动校际合作共建等,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2019-03-18)[2023-08-05].http://www.xinhuanet.com/nzzt/21/.

[2]陈美兰,金婉霞.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行动重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5):134-146.

[3]本刊记者.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J].山西教育(管理),2022(12):6-10.

[4]王平,牛海军.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爱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3-85.

[5]张帆,邵献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56-58.

[6]顾红亮.用系统观念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22(9):13-16.

[7]赵雨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J].科教导刊,2022(15):79-81.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