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4-05-17 07:01孙晗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体验式教学思政教育

孙晗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革命文化,依托其丰富思政教育课堂,可将先进文化融入于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学习者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了解体验式教学与思政教育特征,发现二者发展目标基本一致。为此,高校可积极打造情景化教育、实境化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进而构建沉浸式教学体验,助力学习者加强对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的科学化认知,促进其成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04-03

作者简介:孙  晗(1990.04—  ),女,汉族,吉林省农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形图像处理。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22292)。

引言

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借助红色文化打造体验式课堂,既能助推思政教育回归生活,又能加强对历史的还原,增强学习者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思政课本身属于育人的关键课程,将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课堂亲和力[1],可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学习者,也能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价值,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培育。

一、体验式教学与思政教育特征

(一)自主性以及团队性有机融合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所区别,教师会以课程内容为媒介,鼓励学习者不断接受和体验相关内容。由此可见,体验式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生诉求加强情景教学安排。高校可借助体验式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限制,基于学生发展诉求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与不同主体沟通和交流,借助團队合作形式完善知识架构,拓宽学习视野。一般教师不会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加以干预,会为学生预留相应自主权,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2]。自主性与团队性有机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可在培育学习者道德观与价值观同时,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形成良好品质。教师需在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比例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适当参与团队合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科学化理解[3],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增强育人成效。

(二)感受性以及娱乐性有机融合

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会借助多元活动鼓励学习者切身参与,并在情境中思考人生。大学生参与多元体验活动,可在认知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反思。为此,教育者在提升情境娱乐性的同时,也需鼓励学习者深入思考,切实增强情境的感受性。例如,部分教育工作者通常在体验式教学展开后,鼓励学习者在最后环节总结或反思,分享感受,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完善学习者知识架构,助力学习者完成知识内化过程。集感受性以及娱乐性于一身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切实激发学习者参与热情,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考与总结。保障体验式教学娱乐性,有利于学生提升参与性,可助推其加强对思政内容的感受。感受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可获得学生的喜爱。为此,高校需加强对感受性与娱乐性等相关特点的重视和关注,争取以此增强教育灵活性。

二、体验式教学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因

(一)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发展目标基本一致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二者目标具备较强的一致性。一方面,二者都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适当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可发现思政教育目标和任务相对清晰。而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目标一致,会向新时代青少年全方位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并向大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逐步转化,使学生认知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二者都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包含实事求是精髓[4]。学习者会在思政课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并在红色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切实增强学习者思政素养。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发展目标一致,因此二者融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打造体验式教学模式,能使新时代学习者团结一致,又能借助思政课传递我党重要思想,从而实现红色资源和思政教育的无障碍衔接,以此提升其影响力与辐射力,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使学习者成为四有人才。

(二)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弘扬内容高度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关键点,不断鼓励学习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增强学习者的思政素养和守法意识。而红色文化会引导学习者,了解1921年到1949年的革命精神,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概括来讲,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中涵盖的内容都具备较强的育人性,甚至高度重合,依托红色文化助推思政教育创新和优化,既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又是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为此,高校可借助红色文化融入契机打造体验式课堂,使新时代学习者近距离了解和感受革命文化,身体力行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使红色文化在代际传承过程中,为华夏民族复兴梦的实现积蓄人才力量。高校依托于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式课堂,既能提升思政课的灵活性,又能增强思政教育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新时代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使思政课堂真正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使学习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5]。

三、体验式教学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以情感之:打造情景化教育

构建情境化教育模式,在情景体验中助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在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红色精神的进一步展现。思政教师需切实转化教育理念,有目的地在教育中引入相关情境,增强学习者体验感,以提升思政课的渲染力,使学习者在情感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

第一,构建叙事情景体验。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教育者可借助个人成长经历加强红色叙事,以打造体验式教学,拉近学习者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构建叙事情境时,教育者需重视与学习者的沟通和互动,根据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不同层次出不同问题,以提升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例如,教师可在教学前做好准备,明确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间的关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横向规划和纵向设计。既要选择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也应在红色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过程中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借助生动语言诠释红色历史,以彰显红色文化价值,提升思政教育站位。

第二,构建历史情境体验。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借助情景剧鼓励学习者模仿与还原相关历史情景,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近距离接触历史人物,以生成历史认同感。每一个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都是我党的宝贵历史,展现了共产党的情怀和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模拟革命情景,使学习者直观感受历史现场,可帮助学习者快速提升辨别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历史值得铭记,构建历史情景,以此打造情景化体验教学,可使新时代学习者切实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一员。

第三,构建网络化情景体验。体验式教学发展过程中,为助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以此净化网络生态,助推思政课从课堂走到线上,有效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渲染力[6]。高校善于利用互聯网构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切实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为此,高校可加强对红色网络情境的开发,借助互联网搭建互动平台,维护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鼓励学习者和教育者共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以境动之:构建实境化教育

第一,强化对红色景点的关注和利用,借助科学化开发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高校在推动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需遵循思政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对红色景点的科学化利用,借助红色景点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例如,高校可加强对本土红色景点的了解和认知,梳理其发展脉络以及红色记忆。科学化挖掘区域性红色景点时,需剖析其拥有的独特魅力,借助其打造实境化教育模式,争取使学习者在情感体验中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加强区域性红色文化挖掘,有助于高校节省教育经费,可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价值。高校需构建现代化数据库,加强对红色景点资源的全方位输入,争取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实现与不同区域景点的科学化合作。一方面,高校需加强对本土化红色景点的挖掘,挖掘区域性红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也需与不同机构和教育部门合作,开发全国红色景点,助推思政教育的统筹化发展。例如,高校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红色景点分析与检索,以把握学情,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学习者切实打造体验式教学模式。

第二,助推立体化实践教学发展。新时代高校构建体验式教学时,可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造立体化实践体验平台,打造沉浸式教学模式,以实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全方位融入,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及辐射力。一方面,构建全景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习者在红色景点中感受红色文化历史,展现着共产党人的奋斗岁月和革命文化。高校可基于实际教学情况,到红色景点中实践教学,鼓励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红色精神与红色内涵,确保学习者加强对思政内容的感性认知。红色景点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思政教师在融入红色文化时需充分尊重历史,既要充分向学习者展现红色景点的历史厚度,也应推动思政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高度。另一方面,高校可加强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利用其打造虚拟体验,进一步向学生展现红色景点。传统红色文化融入时,教师习惯借助文物或视频、音频等讲解红色历史,缺少与学习者的有效互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化VR体验馆,加强对历史场景的科学化还原,可使学生在可听、可见中触摸历史,继而增强学习者体验感,发挥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应有的育人价值。

(三)以实导之:建构生活化教育

体验式教学在红色文化教育及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有助于思政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提升。目前,大学生习惯利用互联网娱乐和生活,部分西方自由主义观念借助互联网映入学习者眼帘,极容易为思政教育造成挑战。为此,高校可适当回归生活,确保红色文化融入学习者生活全过程,打造常态化体验,助力思政课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加强对有限内容的科学化认知,从而促进学习者加强知识内化,助推学习者生成爱国意识与责任意识。

第一,构建家庭式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都会对社会以及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构建家庭式体验教育,可将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在汇聚红色精神的基础上提升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与持续性。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能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家庭成员可在沟通与互动中分享不同年代的红色文化与红色故事,阅读相关书籍,使红色精神代际相传。例如,高校教师或辅导员可借由抖音、微信、QQ等,不断与学生家长沟通和互动,向其分享相关红色故事以及红色书籍。思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频率增加,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有利于红色精神的延续。

第二,构建校园式体验。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受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的影响。为此,高校需营造和谐校园生活,加强对大学生品格的涵养,助推红色文化走出思政课堂,走进高校校园。提升红色文化的渗透性,借助思政教育向学习者全方位展现红色文化魅力,打造红色校园,有助于思政教育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一方面,高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红色文化活动,鼓励学习者切实参与红色辩论赛、红色知识竞赛等。借助常态化活动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学习者在活动中感悟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神,可助推学习者真正成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另一方面,鼓励学习者参与红色校园文化塑造。例如,高校可鼓励学生社团参与红色校史资源挖掘,并由学生社团自发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或主题教育馆,以此营造向上文化氛围。

第三,构建社会式体验。社会是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良好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能使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为使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利用其拓宽思政教育阵地,助推教育生活化发展,可加强对红色教育基地的利用。例如,高校可鼓励学生社团奔赴红色教育基地。展开理论宣讲或寻访革命遗迹,以此助推新时代大学生践行革命精神,提升其爱国意识。此外,高校还可切实打造线上实践平台,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使大学生不断借助微信、抖音等进行沟通和互动,以加强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有利于思政教育改革,可在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同时,增强学习者文化自信,助推意识形态教育迈向新的发展台阶。高校在助推体验式教学发展征程中,需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基于其发展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内容创新,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发展诉求,提升育人实效,争取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切实提升学习者的爱国意识,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助推高校办学实力增强。

参考文献:

[1]范传滨,宗子傲,陈发钦,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45-48.

[2]杨雪.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路——以三维图形制作课程为例[J].大学,2022(10):104-107.

[3]袁旭红.微视频资源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2(32):52-54.

[4]刘晓霞.协同育人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大学,2022(27):189-192.

[5]侯红艳,赵靖朝.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优势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3):54-57.

[6]徐玉莲,王丽慧,马妍林.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教育学术月刊,2021(12):25-30.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体验式教学思政教育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