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四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行走课堂”

2024-05-16 10:14姜康怡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姜康怡

〔摘    要〕  本文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实践“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与“行走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不足,资源匮乏、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师资问题等挑战。随后提出了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资源整合与开发、改进评估机制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与教学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行走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088-090

当今在教育界,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已成为焦点。核心素养作为塑造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为教学中的关键考量。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融入不够深入、教师资源匮乏、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挑战催生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思考和创新。本文旨在探索通过“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和“行走课堂”的结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探讨如何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融入度;克服资源不足的问题并改善评估机制,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将有助于塑造更适应未来需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丰富、更实际、更全面的学习经验。

一、小学科学“四位一体”和“行走课堂”现状分析

(一)小学科学现行的教学模式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传授,教师主导、学生接受信息。尽管核心素养在教育大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现行模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仍存在不足。缺乏实践经验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导致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足。改革的方向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二)“四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引入

“四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引入是为了在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注重对科学学科的深刻理解,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校和教育机构逐渐认识到,仅注重学科知识传递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素养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激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变革强调教育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知识储备,还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全面发展者。然而,教师在面临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计难度加大等问题时,需更具创新力和实践经验。

(三)“行走课堂”的实践方式与特点

“行走课堂”是一种教学创新,是将课堂延伸至校园和社区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其教学方式包括实地探究、考察调研和实验观察等形式,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环境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行走课堂”从学校、家庭、社区和虚拟网络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学校需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行走课堂”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得到领导层的认可与支持,例如制定课程安排、为教师提供培训等,使其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实践活动。家长需对“行走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支持学校在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例如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实地观察,促进亲子交流。社区可以为“行走课堂”提供实践场地,及时了解学生在“行走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例如通过与当地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科实践空间。在网络层面,通过虚拟网络市场的推广,“行走课堂”可以更广泛地展开。以在线平台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境进行科学实践,促使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感受。

二、小学科学“四位一体”和“行走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融入不深入

在目前的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度侧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评估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虽然“四位一体”模式涵盖多方面,但难以有效整合这些要素,造成核心素养全面培养上的不足。“行走课堂”对教师、父母、社会人员、网络智能四个层面的“教育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在“行走课堂”中的教学水平,掌握实践方法和安全管理知识;父母应关注学校对“行走课堂”的解释和安排,理解并支持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社会人员可以作为实践的导师或支持者,与学校教师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智能平台进行在线培训,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专业发展等支持。当前,对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不足,对“四位一体”模式、“行走课堂”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不足,需深入思考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资源匮乏

当前,教学资源对“行走课堂”实践构成挑战,主要源于地理环境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地理环境限制导致学校周边缺乏合适的实地教学场所,制约了“行走课堂”活动的开展。同时,缺乏充足的教学设施也妨碍了实践教学的展开,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资源匮乏限制了学生获得跨学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会,阻碍了其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开发线上虚拟实践课程,以弥补实地教学的不足。另外,可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博物馆或公园,为“行走课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教师培训也至关重要,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其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设计和开展“行走课堂”活动。这些举措有助于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改善“行走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核心素养评估和“四位一体”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核心素养评估常受限于单一指标或传统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发展。同样,“四位一体”模式则面临评估难题,传统的量化评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德素养。现有评估机制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无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向。为改善评估方法,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项目评估、综合素质评价和作品集评定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素养发展。还需引入同学互评、教师评估、家长参与等多方参与的360度评价思路,建立全方位评估体系。对于“行走课堂”,可采用学生实地报告、参与度观察和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更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核心素养培养。此外,可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及时收集数据并结合教学实践,为教学改进提供指导和支持。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四位一体”模式的实际效果,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方向。

三、小学科学导入“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着力打造“行走课堂”

(一)加强课程设计完善教学方法

为了更贴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首先,设计课程时应该考虑跨学科内容的整合,突破学科边界,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其次,需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可以结合“四位一体”模式,更好地引导“行走课堂”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教学,比如在实地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观察、实践,同时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德培养。教师在设计“行走课堂”活动时,应该将“四位一体”模式的要素融入其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能力、情感和品德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综合利用这些方法,能更好地贴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在“行走课堂”中全面提升。

(二)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

为支持“行走课堂”实践,资源整合和开发的方案应包括多方面的策略。首先,建立合作网络,与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机构合作,利用这些场所作为“行走课堂”的延伸,提供更丰富的实地教学资源。其次,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虚拟环境资源或在线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弥补实地教学的不足。此外,可积极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整合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科普网站等,向学生提供更多可靠且有趣的学习资源,丰富“行走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外部资源的利用将有助于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为“行走课堂”的实践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支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改进评估机制

为评估核心素养和“四位一体”模式的实际效果,需要建立更全面、客观的评估标准。首先,应设计综合性评估指标,其涵盖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跨学科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品德素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学生表现、作品集、实践成果、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全面展现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需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手段,包括定期考核、作业表现、实地观察、学生反馈等,从不同角度收集数据,提供更全面的评估依据。同时,应加强教师自我评估与同行评价,通过教师的反思和交流,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评估过程中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避免仅仅依赖量化指标评估,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最后,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将评估结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推动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全面、客观的评估机制,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促进核心素养和“四位一体”模式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计划应致力于提升教师理解并实践“四位一体”模式和“行走课堂”的能力。首先,需提供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其涵盖“四位一体”教学理念、跨学科教学方法、实地教学设计等方面内容。这些课程可以通过研讨会、研习班、在线培训等形式展开,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其次,要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或合作研究,提供实地体验和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行走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并探索最佳实践方式。此外,应建立师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成功案例、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在资源支持方面,学校可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技术支持等,以确保教师在实践中有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可依赖。同时,还需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如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以更新其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并采取教学团队内部支持和导师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这样的全面培训和资源支持,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四位一体”模式和“行走课堂”,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认为,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加强,资源整合与开发的优化,评估机制的改进,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的提升,使得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实践、合作,从而全面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然而,未来的挑战在于持续不断地探索更适应教学现实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富创新性和适应性的教育环境。这需要教育者们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并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拥有更全面的素养和技能。这种持续改进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引擎,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建会.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J].天津教育,2021(16):2.

[2]李传海.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3):34-36.

[3]庄垂迪.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35):32-33.

[4]陈秋婷.“四位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J].小学科学,2022(17):127-129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