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赵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备受提倡与推崇,凭借其实效性与创新点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扭转了学生作为知识被动者的局面,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真实的课堂状态。特别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而言,情境教学法所发挥的意义与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小学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强调知识落实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感受与思想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意义与优势的同时,真正做到会用、善用、活用、适用情境教学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因为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而感到学习的枯燥,他们既无法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又无法结合实际经验深入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程式化的课堂模式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而针对这些情况,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格外必要,它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情境教学以情入境、因境生情,带领学生沉浸在具体的环境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增强学生学习感受的同时,领悟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与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有着丰富多样的实践路径。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而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正好顺应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改变对语文学科的刻板印象,并且对语文课堂的未知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情境教学的设计与操作也较为简单,很多时候,一个故事、一次课堂游戏,一个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够成为情境教学设计的着眼点,让学生丰富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实现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围绕教材展开教学活动,但不能一味地局限在教材中。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实践中得以突出体现,同时,在“大语文观”的驱动下,语文学科的教育要求对学生的视野广度、思维宽度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让学生跳出教材看语文知识,又能够基于具体情境深入理解、具体应用语文知识。例如:当我们学到与高山河流相关的文章、诗词时,就可以创设出相应的信息技术情境,通过影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登三山五岳、踏五湖四海。这样的教学设计推动了语文教学与历史人文、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等内容的多重融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落实,而且应当强调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只有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才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活动助力。因此,在情境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备课工作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创设出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地深入理解知识要点的内核。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的思考更有逻辑性,打造出“跳一跳能摘到桃”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圆明园曾经的盛况,让学生在产生直观感受的同时产生生成性问题:“这个地方是哪里?”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圆明园被毁坏的照片,通过强烈对比,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会被毁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且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提出以下疑问:1.你对圆明园有什么了解与认识?2.你是否了解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坏?3.作者是如何描写圆明园被毁坏的?4.你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什么样的感受与评价?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并且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配合教师,逐渐找出答案,在把握文章逻辑线索的同时,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思想,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甚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情境的创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较广,思想内蕴与所含情境较为宽广,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想象能力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有可能难以深入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获得精准深入的思想感悟与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桥梁。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的教学为例。这首诗通过意象组合实现了情景相融,大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可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意象及其所带来的效果较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出相应的信息情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加深认识。我们可以用宁静凄婉的音乐引发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悲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体现的诗人情感。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意象在整个情境中的具体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深化对诗词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同时又在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基于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教学的内涵与任务,创设出相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利用实践经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又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感悟,其次要注重生活情境的深入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激情、有热情,更有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活动为例。爬山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但是却很少有学生会仔细观察爬山虎。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创设出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眼观察爬山虎,来提高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同时,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提高观察力,养成爱思考、勤探索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学习活动中的问题。例如:当提出“为什么文章题目为《爬山虎的脚》作者却要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呢?”这一问题时,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立刻得出结论之一——爬山虎的叶子更大,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与思考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