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一体化推进研究

2024-05-15 04:59李瑞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双减特色

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应该相互融通、双向赋能、协同推进。从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内在关联角度分析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普遍的逻辑联系和强大的共通属性。基于此,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要拓展和推动“双减”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对接和指向多样化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学校要构筑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呼应“双减”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对接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重视中考招生牵动作用,联结高中减负新基础和新背景;义务教育学校要开设开放性特色课后课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前置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多样化特色发展;“双减”;一体化推进;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校

李瑞雪.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一体化推进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13):17-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規划纲要”),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政策性目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减负的“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执行。在这两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引发关注:普通高中是否以及如何落实“双减”政策,能否构筑起对义务教育已有减负成果的全新拉动力和持久稳定力;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如何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在巩固“双减”成果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如何转换发展轨道、回归育人初心、实现优质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如何冲脱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观念束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基于基础教育政策间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特征,为提高教育政策治理效能,我们应该坚持整体性治理思想,统筹、协力促成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两项政策均能实现预定目标。目前,学界已有这方面的思考,比如提出高中实施普职分流,为学生职业定向,畅通义务教育出口,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负担[1];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引领义务教育开展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2]。但是阐释的深刻性、全面性欠缺,并且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视域较窄。本文拟系统分析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政策间的关联性与共通性,以支持一体协同实施两项政策,并分别站在普通高中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立场上,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一、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一体化推进的逻辑理路

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彼此交融、紧密联系,具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和强大的共通属性,又因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变化呈现出发展的一致性和内涵的连贯性。

1.历史发展:始终相互贯通、彼此紧密相依

“学校特色”“特色学校”这样的词汇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特色发展很快就成为我国中小学办学的价值诉求,特色化此后长期居于基础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显著位置。学校多样化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政策视野,如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有相关表述[3]。学校多样化的意涵最初与特色化类似,多体现在课程中,后来拓展到学校类型、培养目标、教学形式、教学组织、评价方式等方面。无论论及特色学校发展,还是谈及多样化学校发展,以往我们都是将中小学作为整体一概看待的。而“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首次将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形成专门针对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概念,随之也有了“特色高中”的名称。多样化表现在普通高中办学主体、办学形式、育人方式等方面,属于外延层面的要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表现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二者不可分,且相互促进[4]。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的,彼此呈现一脉相承的关系。

从1955年开始的基础教育减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中小学的名义整体推动的。“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仅从以往校内减负中汲取经验教训,而且将2018年开始的校外培训问题治理纳入,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完备、最系统的减负政策。“意见”中也包含高中阶段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包括高中招生和高中校外学科类培训治理。“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全过程。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的问题之一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高考一考定终身使学生负担过重。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减轻普通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测试。

“意见”要求在“双减”的同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完善课后服务体系,抓住机遇,落实学校特色发展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着力学生兴趣培养;基于学校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铺就学生成长特色之路。《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推进“双减”在高中教育阶段的落实要求,高中减负与多样化相辅相成。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减负”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体两面,相依而存、互促共进。

2.理论依据:基于共同价值和目标促进教育优质公平

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都是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政策措施。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个性的发展[5]。“意见”明确指出,“双减”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普通高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他们都能获得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落实“双减”政策,改变义务教育运行机制,让学生压抑的个性获得张扬的机会,抑制的自主发展获得重置动力,潜存的特长潜能获得发展机遇,让义务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都是基于提升教育质量而实施的政策措施。“意见”指出,“双减”的工作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减负背后的要求是提质,有效减负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具有促进作用[6]。推动多样化特色发展是破解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多样化特色发展能够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内涵提升,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双减”,着力降低义务教育家庭教育支出,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7]。真正的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是在平等前提下,提供类型多样的、特色鲜明的、适合个别差异的适切性教育。这种平等又差异的公平,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根本特质和最终价值诉求[8]。多样化特色发展是普通高中教育实现更高一级公平目标的关键措施和正确方向。

3.内在关联:机制贯通、诉求互补及提升共力

基础教育是一个连贯发展的整体系统,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分别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这两个首尾相继的阶段。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对学生阶段性塑造和未来性塑造的统一性,保持培育机制的贯通性和稳定性。同时,基础教育植根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面临着相同的政策背景和生态环境,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政策一“立”一“破”,共同维护教育的核心价值,承担教育的时代责任。

基础教育政策旨在保持基础教育依循教育规律科学、健康发展,多样化特色发展和“双减”政策都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突出问题、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工具。从用力方向上看,前者是正向推力,后者是斜向回力;从内容变化看,前者是纳新,后者是除疾;从执行方式看,前者是鼓励倡导式,后者是全力强制式;从施行效果看,前者注重令行禁止,后者在意探索创新。因此,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原因之一,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也表现出因果关联性。应试教育使得高中生承受了太多负担和压力,压抑了个性,抑制了自主发展,改变之道是推动普通高中朝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挖掘学生的天赋和特长,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9]。在减轻学生负担时,常常将学校特色发展作为疏解之策、改革之向。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办学职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课外活动,培养个人兴趣[10]。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要拓展和推动“双减”落实

普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义务教育“双减”效应必然投射到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必须以义务教育“双减”和学校特色发展为基础,实现跨越式提升。

1.构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的育人环境和机制

创设适宜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育人环境。营造开放、接纳、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形塑良好的师生互动共进生态,建设优质、多元的校园文化,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创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共同体,整体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引导、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主动探究发现,亲自面对社会复杂问题矛盾,积极思考解决策略。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性的文体竞赛表演、科学发明创造、工程方案设计等活动,树立鲜明的多样发展、个体成才的办学导向。培植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搭建学生发展的广阔舞台,为学生未来人生幸福、事业成功奠基。

建立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育人机制。完善办学功能,强化就业准备,注重职业发展,拓宽普通高中出口,减轻学生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在普通高中举办普职融通班,创建职业特色普通高中,将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一定范围融入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换机制,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及时的、灵活的普职互转机会。加强生涯规划指导,落实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认识差异,适性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实施分类发展战略,选择适合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定位,错位竞争,扬长发展。推动课程改革,扩大选修课程占比,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层次性、丰富性和特色化,积极辅导学生选课,保证他们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支持、鼓励他们发展兴趣,弘扬特长,走独具特色的成功成才之路。落实教改措施,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總之,唯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的教育,将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联接多样化特色发展与义务教育“双减”改革

“双减”为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特色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开辟了新天地。未来,义务教育学校会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做到步伐更坚定、内涵更丰富、基础更扎实、成果更丰硕、影响更深远。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不能凭空而起,一定要以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为基础。面对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形势,普通高中学校要自觉对接、主动作为、迎接挑战,实现自身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提质和增效的目标。要研究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情况,凝练特色精华,汇聚发展智慧,修正完善自己的多样化特色体系。要与区域内其他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建设横向对比,提升特色品质,优化发展路径,提高建设效率。要以发展的理念、进阶的思维建设多样化特色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内涵应该更多、更深,体系化、集成化、实践化的标准、条件应该更高、更严。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应该是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适应高中教育实际、符合高中教育特征的进一步发展,并呈现更多发展形态。

义务教育“双减”成效会传导至普通高中教育,会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产生影响。普通高中应该顺应义务教育“双减”及其执行之后的新情况,改进和完善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相关工作。“双减”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发展也应以此为目标,建构新格局、完善新内涵、瞄准新方向、落实新作为。“双减”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有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应该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坚定正确前进方向。“双减”落实的正向、必然途径是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必须夯实课程建设基础。

“意见”非常重视高中招生对“双减”落实的导向和牵动作用。高中招生既是义务教育的出口,又是高中教育的入口。普通高中学校要从招生入手,夯实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基础;要在统一招生的基础上,增强学校自主招生功能,依据学生自身兴趣特长制定相应的人才选拔方式,使不同类型人才都有进入普通高中的途径;要研究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与本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发展相衔接、相对应,明确学校特长招生的方向和范围,从而落实双向选择,吸引更多符合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生源。同时,普通高中要重视中考向高考的传导作用,增强对高考招生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心,关注新高考招生改革的未来动向,提升对多样化特色办学重要性、必要性、前瞻性的理解和把握;要主动与高等教育对接,深入挖掘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潜能和优势,长远谋划、积极作为,不断提高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基于减负的多样化特色发展普通高中

将多样化特色发展作为普通高中减负的重要方向和根本目标。普通高中走多样化特色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转变育人方式,营造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把学生从过度透支、沉重压力中解脱出来。多样化特色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回归教育促进人的全面有个性发展这一初心,使学生成为自由、健康、快乐的个体,而不是分数的奴隶。构筑多样化特色发展框架机制,高中教育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多元人才需求,应设立多样可选择人生赛道,减轻高中学生单向同质发展竞争压力。对优质、特色目标的不懈追求,引领、驱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提质减负的有力抓手。为实现优质特色发展目标,普通高中努力培養社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使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个性成长,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精彩人生,从而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减轻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负担。学校要准确把握高中学生负担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规律,以特色发展为动力,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变革,凝聚起学校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以创新作为减负的力量源泉,以增效作为减负的主要途径,以质量作为减负的根本保证。

普通高中减负势在必行,并需要多样化特色发展与之呼应。依据实际情况,学校要立行立改,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和考试负担,缓解升学压力,以改革促增效,加强学生学业辅导,配合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减负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减负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动能。减负之后,高中学科类校外培训会被叫停,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得以加强,多样化特色发展动能会增加。考试负担减轻,升学压力下降,家长会理性思考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线,务实地作出选择,从而拓宽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空间。减轻普通高中学生负担将会释放他们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发展特长,为多样化特色发展增加需求、培植动能。减负优化了普通高中教育生态,让升学率不再是唯一标准,让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为普通高中形成多样化特色发展格局提供环境条件。减负之后,普通高中教育会有新变化、新面貌,普通高中应主动将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减负相关联,从中把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新机遇,展现多样化特色发展新作为。

三、义务教育学校“双减”要对接和指向多样化特色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双减”,目的是让教学回归课堂,让教育回归学校。义务教育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主动对接普通高中教育,瞄向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未来方向。

1.开发开放性特色课后课程

治理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学校要“办特色”,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走多样化发展道路[11]。学校特色发展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路径,而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12]。“双减”之后,学生有很多在校时间、很大在校空间,可以将课后服务作为平台,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资源和办学实际,构建特色化、个性化的课后课程体系,形成适切、开放、多元的课后课程框架,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课后课程要以发现学生禀赋、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为出发点,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协作性;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设标准,不安排任务,不考核评价,不给学生新的负担和压力。拓展全方位课程面向,提供多元化课程视角,关注点的选取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中的热点、焦点议题,从小口切入,向深处延伸。持续密切关注学生课后课程选择、学习情况,适时引导,及时调适,让学生在不断选择中发现兴趣,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专长。充分借助社会能够为其提供的无比广阔的教育场景,主动对接校外公共教育机构提供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资源,开展与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机构的有效合作,围绕学校教育的盲点、弱点、堵点,从校外非学科课程资源中吸收合理成分,完善自身课后课程服务体系,助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办学模式形成。

2.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要提质增效,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体现差异性、多样化,关注个体,增强特色,丰富元素,蕴含变革。一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成长变化和个性差异,开展分类施教,个性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使不同学生都有提升。尊重不同学生在学习科目、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和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不同个性、禀赋特质、心理、身体因素在课堂学习中的多种表现和要求。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合乎实际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但并不是同步获得发展。二是丰富多元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提倡深度课堂学习,将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嵌入其中,建立学生个性学习的新范式;推行翻转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和教师的导学;引导开展跨学科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做到融通知识,手脑并用,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引入智慧学习,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基于数据分析实施精准教学。三是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强化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等级评价形式,减少考试成绩评价。落实多元评价,做到教评结合、评学融合。

3.前置生涯规划教育

因为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面對高中学校普职分流、分类办学的新趋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知所措。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适时引入,循序渐进地开展,让学生认识特质,开发潜能,发展特长,激发兴趣,正确审视优势,寻找适合领域,涵养意志品质,增强进步动能,以实现个体最优更好发展。生涯规划教育为他们选择特定类型高中和契合自身特质的特色普通高中,实现人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不需要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将生涯规划教育元素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课程教学中适时介绍相关领域优秀人物的成长之路和励志故事。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向各行各业,亲身感受职业体验,了解职业发展。将优秀模范人物、各方面成功人士请进校园,让他们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收获的成功喜悦,分享人生经验。播放推送相关影视资料,调动学生认知能力和成长意识,使他们在寻觅中发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锚定前进目标。

4.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构筑适宜学生个性张扬、自由发展、健康向上、丰富有趣的校园环境。一是创设宽松包容的成长空间。“双减”确实给学生在学校活动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一定不要着急填满,要注意“留白”,给他们留下自主安排、自主发展的选择和机会。以校内减负为起点,逐渐卸下学生的学业压力,让他们快乐成长、随性发展,减少他们对世界好奇的钝化、对自身个性的磨蚀、对独有特质的同化。校园应该是一个生命五彩缤纷、青春生机勃发的地方,要对学生减少限制,放松约束,包容错失,鼓励突破,支持独立发展,静待自然成长。二是发展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把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基本遵循,让爱成为师生关系的主基调。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勇于思考,乐于交流,主动学习,自主进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学习方式差异,呵护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独特成长路径。三是建立快乐、自由、向上、适性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要以涵养品格、陶冶情操、强化理想信念、鼓励奋发向上为主题,采用浸润渗透、潜移默化的方式。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并遵循教育规律,随着年级、学段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广泛参与,乐享其中。组织各种群团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仲仪.落实“双减”政策的内在逻辑与关键举措——对学业过度竞争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59-168.

[2] 桑锦龙,许晓革.深化教考招一体化改革:落实“双减”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21-25.

[3] 杨润勇,杨依菲.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新目标及其落实的政策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24):11-14.

[4] 张宝歌,韩嵩,焦岚.后普及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制约机制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21,42(01):83-95.

[5] 曲正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53-158.

[6] 朱永新,袁振国,马国川,主编.重构教育评价体系[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69-171.

[7]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20-26+49.

[8] 刘丽群,彭李.差异公平: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诉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06):64-68.

[9] 何贝娜.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15):31-34.

[10] 刘复兴,董昕怡.实施“双减”政策的关键问题与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91-97.

[11] 项贤明.七十年来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5):67-79.

[12] 范涌峰.“双减”与学校特色发展[J].福建教育,2021(47):1.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双减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中医的特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完美的特色党建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