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李澄清 李云璋
(福建省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 厦门 361000)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由膝关节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造成关节面软骨发生变性及软骨下骨板发生反应性骨损所致,患者常伴局部肿胀、僵硬、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情况严重者可引起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上对KOA的治疗以止痛、抗炎及功能训练为主,虽对症状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存在治疗周期长的问题,整体疗效不尽人意[1]。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手段治疗KOA 很有必要。中医治疗KOA 的历史悠久,诸多疗法对KOA患者症状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2~3]。理筋正骨手法是一种无创疗法,有助于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消瘀接骨散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制剂,近年来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率较高[4~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对KOA 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诊治的60 例KOA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 例;年龄54~75 岁,平均(61.59±8.20)岁;体质量指数19~33 kg/m2,平均(23.38±3.12)kg/m2;病程8 个月至4 年,平均(2.54±1.10)年;发病部位:左膝13 例,右膝17 例;疾病分期:初期5 例,早期15 例,中期10 例。研究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2~75 岁,平均(60.55±7.33)岁;体质量指数18~33 kg/m2,平均(23.53±2.86)kg/m2;病程7 个月至4年,平均(2.50±0.87)年;发病部位:左膝12 例,右膝18 例;疾病分期:初期4 例,早期17 例,中期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号201900278)。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骨关节炎诊疗指南》[6](2018 年版)进行诊断,(1)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时间超过1 个月;(2)年龄≥50 岁;(3)在站立或负重情况下,数字化X 线摄影(DR)检查发现膝关节空隙明显减少、软骨下骨部位硬化且关节边缘出现骨赘;(4)活动情况下可感受到骨头摩擦;(5)晨僵时间短于30 min。在符合(1)的基础上,再符合(2)~(5)中任意两个条件即可确诊。中医诊断标准:符合风寒湿痹型兼肝肾亏虚型[7]标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年龄50~75 岁;近1 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治疗依从性良好;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诱发膝关节痛的疾病;有意识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局部皮肤出现溃烂或过敏反应;有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国药准字H20090316),2 粒/次,3次/d,三餐后口服;同时,对患者开展膝关节活动训练,对关节部位加强保暖,并做好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1)理筋正骨手法:第一,理筋手法。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让双下肢保持自然伸直状态,医师采用法、点揉法对患侧膝关节部位周围肌群给予放松性按摩,并对大腿前后肌群以拳拨法进行按摩,接着在患者膝关节部位周围探寻筋结与条索,并给予点按、揉拨,通常可于髌骨底、髌韧带、鹅足以及腘肌部位探及痛点。由于KOA 病程较长,会对上下远端肌群造成影响,故除了对膝关节附近实施手法操作外,还需按经筋辨证分型对相应经筋实施手法操作,包括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及足太阳经筋部位探寻筋结或痛点,然后实施相应手法操作,每次15~20 min。第二,正骨手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站于患侧,用手抓住髌骨且提起,然后向上方及下方滑动6~7次,再用手抓住踝关节向髋部、膝部进行屈曲,将另外手放于患者膝关节部位,使用大拇指紧紧扣住髌骨上缘部位,然后让膝关节部位缓缓伸直,大拇指就势对髌骨进行从上到下推动,操作次数控制为6~7次;同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屈髋屈膝状态,医师用双手大拇指摁在患者膝眼部位,指导患者伸直膝关节,在此过程中用双手大拇指用力按压,如此反复操作6~7 次。(2)消瘀接骨散:使用蜂蜜将消瘀接骨散(皖药制字Z20050067)调制成糊状,涂抹于湿润纱布上后敷于患侧膝关节部位,再使用保鲜膜、护膝进行固定处理,每晚睡前使用1 次,次日起床后取下。两组疗程均为4 周。
1.5 观察指标(1)疗效:膝关节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同时膝关节活动复常,为临床控制;膝关节症状明显缓解,同时膝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为显效;膝关节症状有所好转,同时膝关节活动稍微受限,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2)膝关节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膝关节功能与该指标评分呈反比;并通过角度尺测量膝关节屈曲情况来评估两组膝关节活动度(ROM)。(3)炎症介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腹痛、腹泻等。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WOMAC 各项指标评分低于治疗前,ROM 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WOMAC 各项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ROM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1、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KOA 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关节疾病,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KOA 发病率不断上升[8]。西医疗法是目前治疗KOA 的常用手段,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若长期服用还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依从性,不利于病情康复[9~10]。如何更有效地治疗KOA 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
KOA 在中医学领域属于“骨痹、痹症”等范畴,认为其发生是因年老体衰造成肾阳亏虚,骨失所养而致骨痹;也可因肾阳亏虚造成气血不足致气滞血瘀,加之外感风寒,气血运行不畅,致经络闭阻而致膝痹骨痛[11]。临床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络、除痹止痛为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与王婷婷等[12]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该中医联合疗法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理筋正骨手法操作是通过对不同治疗部位进行反复按压,借助生物学、力学作用来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其中理筋手法是按经筋循行部位来刺激潜在筋结和反应点,从而改善膝关节周围和经筋处的血液循环状态,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症状,提升周围肌力,促进膝关节周围营养吸收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发挥止痛作用[13]。正骨手法可有效纠正膝关节结构,调整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及周边软组织状态,实现“骨正筋柔”,以此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缓解局部疼痛。消瘀接骨散中含有川芎、冰片、乳香及生南星等成分,其中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冰片可清热止痛,乳香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生南星可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将其用于KOA 患者外敷治疗中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14]。两种疗法联用不仅可理顺经络、调和营卫,又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WOMAC、ROM 均为近年来临床上的常用指标,前者可通过评分高低来反映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情况,而后者可反映膝关节的屈曲情况,二者可充分体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WOMAC 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ROM 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KOA 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状态。
KOA 患者机体常伴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IL-1可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来促进机体炎症反应,TNF-α 可通过刺激其他炎性因子释放来促进机体炎症反应,影响软骨代谢,二者对KOA 的作用机制相近,检测其水平可有效了解KOA 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其病情状态[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该中医联合疗法有助于促进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消瘀接骨散中的川芎、冰片、乳香及生南星具有一定抗炎、抑菌、镇痛等作用,有助于下调血清IL-1、TNF-α 水平。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这提示该中医联合疗法有助于促进生活质量提升。这主要与该疗法可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有关。另外,本研究还对两组用药安全性展开了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该中医联合疗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综上所述,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KOA 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膝关节恢复,提升疗效及生活质量,且临床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