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4 06:47张俊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4期
关键词:真皮层缝线美观

张俊航

(河南省许昌市龙湖医院 许昌 461106)

剖宫产术是临床解决难产与某些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术式,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挽救围产儿和产妇的生命[1]。剖宫产术中会损伤子宫肌层,恢复后易导致瘢痕子宫,而瘢痕子宫的收缩力和弹性较正常情况下明显下降,再次分娩时多需行剖宫产分娩[2]。部分产妇对剖宫产手术认识不足,相应地提高了剖宫产指征,加上二胎、三胎产妇比例的增高,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比例也相应增高。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以往临床多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切口对合效果良好,但在缝线刺激下,术后会遗留明显的瘢痕组织,且可能会出现瘢痕增生、切口愈合等不良影响,不利于产后恢复,且影响产妇腹部皮肤美观度及心理健康[3~4]。临床医生不断优化缝合材料、缝合技术及剖宫产手术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术后愈合及美观效果,从表皮层修整、真皮层对合、皮下组织减张等方面改良了缝合技术。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MBVMS)原理是缝合进针与出针的位置位于皮下脂肪层和真皮层之间,从真皮层进针,再回到皮下脂肪层,切缘真皮层接触面积明显增,使得切口张力减少,阻碍切口增宽及瘢痕增生,切口可紧密对合,是临床常用的新型缝合技术之一[5]。本研究选取112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MBVMS 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12 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各56 例。改良组年龄22~40 岁,平均(33.58±4.14)岁;孕次2~5 次,平均(3.62±0.31)次;孕周37~42 周,平均(39.33±0.41)周;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23.6~32.5 kg/m2,平均(27.68±2.46)kg/m2;皮下脂肪厚度1.2~4.7 cm,平均(3.50±0.42)cm。传统组年龄23~39 岁,平均(33.66±4.07)岁;孕次2~6 次,平均(3.16±0.26)次;孕周37~42 周,平均(39.26±0.39)周;分娩前BMI 23.9~32.8 kg/m2,平均(27.71±2.28)kg/m2;皮下脂肪厚度1.1~4.6 cm,平均(3.48±0.48)cm。两组年龄、皮下脂肪厚度、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01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前次分娩为剖宫产手术,形成瘢痕子宫(成条索状增生性瘢痕,竖、横切口瘢痕宽度分别为0.5~3.0 cm、0.3~1.0 cm),且再次行剖宫产分娩;年龄≥18 岁;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凝血功能异常;伴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伴精神障碍;伴有全身感染;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合并症;出现子宫破裂等危重症。

1.3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操作,术中参考《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6]选择缝合材料,皮下脂肪缝合用强生2-0 抗菌薇乔八根针、皮肤缝合强生缝线3-0 倒刺线。传统组实施传统间断缝合法缝合:先将腹壁表面瘢痕组织剔除,对腹外斜肌前鞘、腱膜连续缝合,彻底止血后,自切口一侧顶端用可吸收线行褥式缝合至另外一侧顶端,于顶端皮下打结缝线;再行皮内缝合,于皮下埋没线结。术后切口处给予沙袋压迫6 h。改良组行MBVMS:适当修剪伤口组织,如创缘皮下脂肪,使组织两侧边缘倾斜至中心,呈“等腰梯形”于横截面上,分别于切口周围对称位置标记a、b、c、d、a1、b1、c1、d1,经创缘一侧的皮下组织(a 点)进针,针尖朝上,通过b 点进入真皮,向远处走行一段距离后,在皮下组织与真皮位置d 点出针,间距约为11 mm。对侧缝合点相反,即a1 为出针点,d1 为进针点(见图1)。术后切口处给予沙袋压迫6 h。

图1 MBVMS 示意图(图1A 为缝合前与切口标记方式;图1B 为缝合后)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缝合时间。(2)比较两组切口愈合质量:切口感染为丙级愈合;切口有硬结、红肿,但无感染为乙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硬结、红肿、感染为甲级愈合。(3)比较两组瘢痕相关指标:测量术后3 个月产妇腹部瘢痕最大宽度及最大隆起高度。术后1 d、3 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7]评估瘢痕情况,包含柔软度、色泽、厚度、血管分布4 个维度。色泽:瘢痕处色泽较深计3 分;混合色泽计2 分;色泽较浅计1分;皮肤颜色与周围其他部位颜色一致计0 分。柔软度:瘢痕永久性缩短引致残废与扭曲(挛缩)计5 分;瘢痕伸展时会退缩,组织如绳状(弯曲)计4 分;对压力有阻力,移动呈块状,不能变形(硬)计3 分;在压力下可变形(柔顺)计2 分;皮肤在最小阻力下可变形(柔软)计1 分;正常计0 分。血管分布:肤色呈紫色计3 分;肤色偏红计2 分;肤色偏粉红色计1 分;皮肤颜色与周围其他部位颜色一致计0 分。厚度:>4 mm 计4 分;2~4 mm 计3 分;1~2 mm 计2 分;≤1 mm 计1 分;正常计0 分。(4)比较两组切口美观度:差,切口处瘢痕宽度>5 mm,颜色与周围皮肤差异明显;良,切口处瘢痕宽度为3~5 mm,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优,切口处瘢痕宽度<3 mm,与周围皮肤颜色一致。优良=优+良。(5)比较两组术后7 d 内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脂肪液化、皮下硬结、切口周围炎症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改良组手术时间、缝合时间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切口愈合质量情况比较 改良组切口愈合质量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切口愈合质量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VSS 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1 d VSS 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改良组VSS 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SS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瘢痕相关指标比较 术后3 个月,改良组腹部瘢痕最大宽度、最大隆起高度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瘢痕相关指标比较(mm,)

表4 两组瘢痕相关指标比较(mm,)

2.5 两组切口美观度比较 改良组切口美观度优良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切口美观度比较[例(%)]

2.6 两组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术后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剖宫产主要用于处理高危妊娠和难产,术后创面会以瘢痕愈合,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瘢痕组织弹性小、美观性差,产妇心理健康会受到直接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产妇产后出现抑郁[8~9]。随着无指征剖宫产分娩比例的上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明显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主要经剖宫产分娩,部分符合指征的可经阴道自然分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妇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口皮肤美观度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瘢痕是产科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间断缝合法采用对层缝合,能够获得良好的对合效果,但会遗留较大的张力于切口两侧真皮和表皮组织间,且会产生“切割”作用,损害软组织[10~11]。剖宫产创缘两侧皮下组织主要为脂肪组织,其结构疏松,难以有效承受皮下减张缝合张力,若缝合时无法全部涉及真皮,则张力会集中于切线上。传统间接缝合中缝线线结于脂肪浅表层,脂肪多鼓出于真皮间,真皮层的愈合受到直接影响,会压迫切口组织,且缝线横穿时出针处与切口缘相距较远,术后产妇易发生皮下硬结等不良反应。

手术缝合是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切口张力是影响术后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皮肤缝合技术是尽可能减少皮肤边缘张力,确保皮缘的适度外翻、精确对合,减少瘢痕形成,并促进伤口较快愈合。MBVMS 是将皮肤缝合重点放在皮下,缝合至皮下层时,修剪靠近真皮浅层的脂肪组织使其呈倒梯形切口,间断缝合成心形减张缝合,缝合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在真皮层拉拢缝合皮肤,并缝合线的线结埋没于真皮下,切口张力明显减小,可最大程度低降低真皮层异物残留,表皮缝合后充分向上翘起外翻,在各类手术缝合中均有应用[12~13]。MBVMS操作相对复杂,会减慢缝合速度,相应地延长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切口愈合质量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3 个月,改良组腹部瘢痕最大隆起高度、最大宽度低于传统组,柔软度、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VSS 总分、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切口美观度优良率较传统组高(P<0.05)。这提示MBVMS 可有效改善切口愈合质量,减轻瘢痕,减少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切口美观度。MBVMS 术中对伤口创缘下皮肤脂肪等组织释放修剪,使其在横截断面上呈“等腰梯形”,能够使皮肤表面的张力明显减少,缝合完成后,表皮向上翘起,随着时间推移,能够防止瘢痕变宽,且因减张的着力点大,范围向外,可防止影响对合面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14~15]。MBVMS 缝线穿过创缘一侧皮下组织,再进入真皮层,再经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位置穿出,能够减少缝线外吐发生可能性,防止切口不平整、缝线外露,减少线头干扰刺激组织愈合,且打结点埋没于皮下脂肪深层,不易出现异物反应,真皮层也不会出现无效腔、线结残留,可降低术后多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病理性瘢痕形成及伤口出血、开裂、感染等,利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局部凸起、炎症等[16~17]。MBVMS 术中采用2-0 抗菌薇乔八根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缝合效果,实现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

综上所述,MBVMS 可有效改善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切口愈合质量,降低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瘢痕情况,提高切口美观度。

猜你喜欢
真皮层缝线美观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晒晒我的语文作业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